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奏单元的命名、建构和使用,一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我们认为,节奏单元既包括一定的组成内容,也带有边界特征,这个边界既可表现为一定的“无声段”(即语音停止),也可表现为声音的延续,“停延”就成为边界标识。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单元依次可分为音节(汉字)<音步<诗行(诗句)<诗节<诗篇等层级。从音节层面来看,“声、韵、调”是利用音节的某一部分或整体的有规律重复来实现节奏运动的,形成特有的声韵节奏(包含平仄节奏)。汉语诗歌的“音步”类型与音节数目息息相关,现代诗歌受欧化的影响,基本音步的组合已经满足不了诗歌建行的需要,就产生了衍生音步,由此带来新的节奏感觉。现代诗歌史上有两种比较有影响的建行策略:一是利用“音数”或“拍数”来建构诗行;一是利用“半逗律”或“吟诵调”来建构典型诗行。诗节是现代诗歌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节奏范型,在常态的形体模式之外,诗节(篇)因“默行”和“跨行”的使用而为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带来了变式。  相似文献   

2.
在语音修辞中,我们认为汉语的音顿律、声韵律和平厌律,是节奏的主旋律,具有汉语节奏主旋律的语音链,读来一定是好听的。节奏的主旋律是语音修辞格必须遵守的规则,所以称汉语节奏的主旋律为语音修辞无定中之有定。汉语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节奏上,但在运用中,却还应该有一些限制条件,本文想从语音修改中来探讨这个问题。评论修改的文章不少,但大多着重在修改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评论的是写得对不对的问题;也有从语用上评修改的,着重在评论写得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专从语音上评修改的比较少见。其实,我们平时说话、写活,从语音上…  相似文献   

3.
汉语音节的音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音节具有音乐美。这是由汉语语音特点决定的。汉语语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音乐性。所谓音乐性,就是汉语语音具有与音乐艺术相似的艺术特点。这种艺术特点,就是音乐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旋律和节奏。音的高低升降不同变化形成了旋律,音的轻重强  相似文献   

4.
汉语语音与诗的节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诗歌是有鲜明整齐的节奏的。但这节奏究竟是什么,在诗歌理论界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一般的汉语语音学著作和语言学著作,对此也没有提出较明确的看法。但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编《现代汉语》)一书,对汉语诗歌节奏的见解却较明确,也富启发性。它说“诗歌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音步’上”,“音步一般用停顿表示。也有用轻微的拖腔表示的”。书中并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中的一段为例来说明这种节奏,这里我们摘引出前四行: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存在着听力差、发音难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来自汉、日语单元音在数量上和音值上的差异。本文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就汉、日语单元音的区别性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以日本学生为对象的汉语语音的对比教学方法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章讨论甬剧语言的韵律和节奏.韵律部分从甬剧讲究以韵传情和甬剧押韵特点两方面进行讨论,节奏部分从音步组合形式、音步结构韵律特点、说话调、衬字等方面进行讨论,从中可以看出甬剧语言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在《美学》中把诗的音律分解为节奏音律和音质音律两大体系。他认为近代浪漫型诗以来,现代诗的感性音律发生了新变。由于近代语言已经发展到使精神意义上升到统治感性材料(自然的音节长短)的地位,这就使得现代诗精神方面的情感自由限制了节奏音律效果,所以需要通过音质音律予以弥补。我国新诗同样呈现着音律新变现象,其趋向同样是凸显音质音律、强化意义节奏和建立新的节奏规则。汉语新诗音质音律功能更加丰富,主要是韵节奏的功能、构节落的功能和传情调的功能。汉语新诗节奏音律探索新的规则,主要是增列节奏单元基本型号,以突出意义节奏,重建节奏单元复现方式,以强化音顿节奏。汉语新诗新音律的建设体现了世界诗律新变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上,在汉语中,诸如音节的顿、韵脚、平仄、叠音、双声叠韵,以及某些相同的语音成分,它们都可以是形成节奏的“可比成分”。由于它们连续交替地出现,方才构成语言的音乐美。本文讨论形成语言音乐美的各种可比成分及其作用。较之于音乐,语言形式缺乏音乐旋律中音程、和弦等表现手段,故要使语言具备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便要求尽可能多地调动语音中的可比成分,表现语言“交响”合成的节奏美。文中还论及语言节奏美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9.
上古汉语无复辅音:1.汉字谐声的特殊现象是汉字时空音变或俗读误读造成的,不可作为复辅音的根据;2.汉藏语系的诸多语言有复辅音不能类推上古汉语有复辅音;3.古今汉语与方言中特殊的语音现象如切语的使用、重叠词变双声、叠育或衍音词,是汉语语音在使用上的特点、,与复辅音的性质特声、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从事的语源学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 ,首先就上古音总结出同源词之间的语音转移规则 ,确定了“大”、“小”、“乱”三个义类 (即语源义 ) ,然后就上古文献钩稽有关词汇 ,以同义词互训同训为经 ,以同源词音转可通为纬 ,归纳出“博”、“小~”、“悖”三个同源词词群。研究结果表明 ,汉语词汇并非散沙一盘 ,汉语的词汇系统就是由一个一个同源词词群组成的。本文还利用亲属语言同源词进行词汇和语音的历史比较研究 ,文中推求的语根表明 :汉语前上古音存在 smp_、 tsl_、 mp_等复辅音声母。  相似文献   

11.
自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不美,节奏坏,不和谐,都由于语文坏和性情坏;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聪慧和善良",节奏一直是中、西诗学及推动诗歌艺术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但汉语诗节奏的构成要素及其形成原理尚缺全面、系统的论证。从萨丕尔提出的语言"动力基础"出发,比较汉语、英语语音的"动力特点",并从中国古、今诗歌综合考察,汉语诗的节奏以"双音化"为基本特征:在显性层面"双音结构"为最常见的标准组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隐性层面表现为单音"延长"、三音"压短"、超过三音强制切分以趋近双音的时长,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诗句中的轻微停顿可凸现、强化"双音化"效果并形成"韵律边界"。汉语的虚词、"词长弹性"是支持"双音"组合的高效语法工具。"双音化"、顿、虚词、"词长弹性"可称为汉语诗节奏四要素。由于双音节是汉语最为高效的组合方式,现代汉语词库中双音词已占压倒性优势——据吕叔湘统计占比超过90%,因而汉语诗句或诗行几乎可天然超过一半为双音结构,以"双音化"为核心,进一步利用汉语虚词、"词长弹性"等语法手段,以及"隐性的双音化",即可有效配置、形成汉语诗的节奏——因而可称为"双音衍生型"节奏。汉语诗的节奏有三大优势:第一,配置容易,是因为汉语的"双音化"极为强势;第二,节奏感强,是因为诗句中的轻微停顿形成非常清晰的"韵律边界";第三,更为整齐,是因为汉字的书写和发音具有"等长""等时"的特点,且汉语中双音结构具有显著优势,不同于英语单词书写和发音长短不一。因而,汉语具有天然诗性语言的特征,不但促进了《诗经》、唐诗宋词等极高水平的长期繁荣,也极有利于帮助当代诗歌艺术和文化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有许多音译外来词.所谓音译,就是用本民族文字摹拟记录外语词的语音.从理论上说,这种摹拟只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在音译词中,汉字是纯粹的记音符号,已经失去了自身的表意作用.因此,音译词仅仅通过语音形式表达词义,其书写形式没有表义功能.例如:  相似文献   

13.
何谓“节奏”?《辞源》说:“音乐的高下缓急。”其它辞书也大致类此。至少在中国,节奏一词源出于音乐,其它地方的运用则是它的引申。本来意义上的节奏具有什么特征呢?首先所有的“高下缓急”必须是“音乐”的。——这是我们对节奏“艺术”品质的规定。其次,这些高、下、缓、急其实就是不同乐音的彼此相对和联系。——这是我们下面的抽象和展开的基本出发点。再其次,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实现的,它的高下缓急的节奏表现便带上了浓烈的时间性。本义的被引申一般通过抽象的手段,节奏一旦被引申被抽象,我们便可作如下的表述:节奏表达的是整个事件过程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事物中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秩  相似文献   

14.
声音与节奏是诗歌的命脉。诗歌声音上的直觉感知与物理感性形式及音素的组合结构相关。这些组合结构就是批评试图发现的声音配置,诸如韵律、音组、语调、和声等模式。现代诗的音韵效果并不一定在一行诗的末尾,更重要的是在诗句内部,以及诗句与诗句之间的绵延起伏,与音素相关的句内韵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张枣对诗歌语言的语音配置非常敏感,他是当代诗人中对闻一多、卞之琳等现代诗人倡导过的音步理论或顿感说在诗歌践行中最积极也最富成果的一位,他也有意识地注重“行间半谐音”(句内韵),在汉语声音诗学上创造了典范文本。  相似文献   

15.
<正> 谈到节奏,人们总是很容易联想到音乐、舞蹈或戏剧,其实一切艺术都讲节奏。绘画也是如此,不懂节奏就是艺术上的瞎子。在宇宙中到处都孕育着节奏韵律美。从宏观上讲大气的运动、空间的旷远、山脉的起伏、河流的波动等;从微观上看树木的穿插、道路的纵横、小溪的弯曲、顽石的聚散,无一不包含着动人的节奏美。这些大自然中动人的节奏美使我们的祖先独具慧眼创造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历代人们评价一幅画的优劣除其它因素外总以画面的节奏处理妥否来  相似文献   

16.
学习普通话的重要环节是在语流中模仿普通话的节律。停延作为节律的基础,确定了语流中的音步组合,进而关系到协同发音、连续变调等一系列语音现象。停延的研究对于普通话的朗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提供的60篇短文为语料,对于文中的停顿做出了定量、定性的分析:普通话的音步组合层的平均长度为5-7个音节,影响各篇短文音步组合层长度的主要因素是文体风格。该文根据60篇短文的语音资料,提出了设置句中无标点停顿的语义原则、语法原则、语用原则。根据语义原则,只能在有助于语义表达的地方停顿。根据语法原则,只能在构成语法结构的地方停顿。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构成了非语法停顿,那是为了满足节律的需要。根据语用原则,人们通过对语境的分析,以停顿为手段,实现表情达意的最佳效果和节奏的匀称感。文中以大量例句,对各种语法结构中的语音停顿现象进行比较说明,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语音形式的形态相关,是用形态变化来解释谐声字当中的不同音谐声现象。该理论以上古汉语为双音节结构模式和上古汉语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为基础,解释了谐声字当中的不同音谐声现象以及同声符谐声字后来语音差异的缘由。该理论以谐声分析为立足点,以汉藏语历史比较为基本方法,对上古汉语的词汇和语音作了综合考察,在汉语音韵研究的方法和材料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汉藏语系语言普遍具有四音格词。汉语中四音格联绵词也极其丰富,但学界多将研究集中在双音节联绵词上,对语音造词方式产生的四音格联绵词却关注较少。我们以汉赋作为关注点,发现在汉赋中存在丰富的四音格联绵词,通过对这些四音格联绵词语音的分析,发现它们在语音上存在着整齐的语音模式,对其语音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归纳。  相似文献   

19.
合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的音变现象。汉语的合音现象比较普遍,合音研究对考察汉语历史音韵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打通语言共时变异和历时变化的研究,考察语音、语义和语法之间的互动共变关系,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价值。未来的研究从内容上要深化对合音现象的解释,从方法上要加强多种研究范式的综合运用。儿化韵、子变韵、D变韵、小称音变等都是合音,合音的多样类型有待深层生成机制的统一解释。合音与词汇、语法关系密切,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语言的结构。合音词及合音成分的界定应遵循语义关联、时间先后、语音照应、语料佐证等原则。合音的形成受"一音一义"律的推动,并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汉语音变现象多数体现了语音形式与语义之间的互动共变。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难点(一 )用汉语的近似音发英语音语言是民族性的 ,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在各种语言中也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尤其汉语是表意语言 ,英语是拼音语言 ,两者属不同的语系 ,在语音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常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发音带来极大的困难。1.有些音属英语独有 ,汉语中无相应的音。如 :[θ][ ][ ][ ][tr][dr][ ][d ][ ][ε ]等英语语音 ,学生在发这些音时 ,为了记住含有这些音的单词 ,而又苦于找不到相应的符号来记忆 ,只得借用汉字来注音 ,常用汉语的s、z发英语的 [θ][ ],主要是口形、舌位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