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万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6):95-102
九一八事变后,刘澜波便与东北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帮助东北军爱国将领黄显声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展开同日军的武装斗争。东北军入关后,他受党组织委派,长期在东北军中秘密开展党的统战工作,促使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刘澜波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领导东北救亡总会继续关注与支持东北军抗战,使东北军成为全国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于1932年底1933年初便失败了。事实上,东北抗日义勇军在1932年底后的结局并不能简单地以失败论定调。义勇军虽一度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但一部分仍留守东北,依然是全面抗战爆发前东北抗日武装的重要支柱;一部分转战热河,继续抗战;一部分来到新疆接受整编,传播抗日舆论的火种,参与新疆建设,为新疆的抗战奠定了基础。义勇军的事迹得到弘扬,成为了14年抗战期间激发国人民族主义情绪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洪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177-181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没有必要将是否具有反抗性作为判断沦陷区文学的唯一标准,相对于以往将许多产生于沦陷区的作品都归入抗日文学范畴的做法,这是一种认识的进步,但也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即根本否认在沦陷区会有产生抗日文学的可能性,这就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以东北沦陷区为例,通过分析李文光、金剑啸、梁山丁等作家的作品,可以发现它们不但的的确确流露出了抗日爱国的意识,而且有时还表现得相当直露。这些作品理应被归入抗日文学范畴。若将东北沦陷区的抗日文学与国统区、解放区的抗日文学相比较,会发现它在风格、题材、内容等方面都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薛世孝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7-22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疯狂掠夺煤炭资源,给煤矿工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同时日本侵略者还公然违背国际法准则,将战俘和抗日根据地群众作为“特殊工人”运送到东北各煤矿从事奴隶式的苦役。战俘和抗日根据地群众不断掀起“反日斗争”,为东北各煤矿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惠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4):52-56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在东北进行武装抗日的策略,积极支持、组织抗日义勇军,并创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反日游击队。虽然在抗战初期,中共一度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能及时做出调整,并根据东北的革命实践提出了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这一策略不仅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也为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在公开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同时,对东北义勇军的抗战,一直坚持暗中支持援助的方针,对义勇军的兴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这一方针的实行,不具政府行为的支持,力度极为有限,才导致了义勇军的最后失败。既要公开执行“不抵抗”的政策,又暗中实行支持义勇军的方针,使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一直处于两难境地的尴尬状态中。总体上看,张学良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支持行为没能改变其“不抵抗”政策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李鸿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6)
一、“九一八”事变后历史的基本要求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预谋已久所发动的突然袭击,由于东北军队执行了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不抵抗命令,日本侵略军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后,即迅速地侵占了东北铁路沿线的许多战略要地和重要城镇。日本侵略者野心勃勃,却深感统治力量不足 相似文献
8.
谢忠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64
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开,上海各界反应迅速。除了集会抗议活动外,上海各界还发动了抵制日货和爱国储金运动。虽然上海各界的一系列斗争未能改变袁世凯承认卖国条约的结局,但仍然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家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农运干部,其历史功绩卓著。但它也存在缺点和不足,即学员受训时间太短,无法在短期内掌握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部分学员入学的动机不纯,无法达到志愿从事农民运动的要求;部分学员思想素质不过硬、革命立场不坚定,给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等。 相似文献
10.
1935年末至1936年初,东北军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剿共"丧师失利,中共中央战略和策略思想的转变,蒋介石一贯坚持错误政策,等等,均成为东北军从内战转向联共抗日的因素,也反映了东北军从内战转向联共抗日之途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卢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
由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曾活动于辽宁省宽甸县天桥沟地区并把军部设在这里。其原因在于天桥沟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群众基础,同时,这里也是日伪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易于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2.
东北抗日联军后期(1940年-1945年)斗争是整个东北抗联14年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后期斗争的评价问题涉及到对东北抗税整体的评价,本文针对目前史学界关于东北抗联后期斗争评价普遍流行的观点,围绕党的有效领导、武装力量的活动及斗争、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因素对抗税后期斗争加以较翔实的考察,从而得出结论,即东北抗联后期斗争体现出来的是带有特殊含义的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3.
刘亚萍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
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风起云涌,甲午诗歌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论述从甲午大败到台湾沦陷期间时人所作的诗歌。这些诗歌或控诉日军暴行,哀民生之苦;或分析抗战斗争失败的原因;或揭示斗争失败后内渡的台湾士大夫复杂心态。由于诗歌的作者大多都是抗战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所以这些诗歌都较为真实地、真切地反映的当时战争中不同群体的种种社会心态以及体现的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和时代的强音。 相似文献
14.
徐德莉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57-59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日抗战总呈现出时战时和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共力量的消长、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日本吞并中国策略变化都影响着国民党对日抗战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冉瑞燕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4):95-99
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 ,反腐倡廉法治化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权力的制约机制法治化。本文认为 ,在我国应加强廉政立法 ,实现以法治权 ,确立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化 ,以权利制约权力 ,进行体制改革 ,以体制控制权力 ,严肃廉政执法司法 ,从法律责任上约束权力 相似文献
16.
侯雁飞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66-69
学术界对东北抗联的历史作用,多从其对关内抗战的配合加以论述.笔者认为,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功之体现;中华民族武装反抗日本侵略之先锋军;中华民族武装反抗日本侵略之宣传队;中华民族不屈精神之弘扬者;苏军进军东北之先遣军;中国共产党东北根据地之奠基人. 相似文献
17.
李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
抗战时期国民党总裁制确立的必然性,一是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欲与国民党封建独裁统治需要的"天然"结合;二是国民党当时强化其组织,消除内部组织松懈、纪律废弛等弊端的现实要求;三是国民党加强和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其总裁制确立的现实可能性,一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给它创造了客观条件;二是蒋介石已具备了充任国民党总裁的主观条件;三是全国人民及各种政治力量"拥蒋抗日"为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国内氛围. 相似文献
18.
战时四联总处侨汇经营管理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曼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1-34
四联总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最高金融机构,在侨汇经营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对当时金融外汇与国内生产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参考四联总处相关史料,对其侨汇经营管理政策展开分折,对于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制度创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红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3):39-44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形成 ,清政府固然不得辞其咎 ,但在其产生及拓展的过程中 ,清政府也进行了有效的斗争 :不准外人“自行择地” ,限制外人在中国建立租界的特权 ;限制外人居留区域的范围 ;抵制外人增辟租界。清政府的这些斗争 ,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维护了人民利益 ;避免了将重要的战略要地割给外人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租界的扩张 ,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同时 ,也维护了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等主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