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它在文字、训诂、编纂各方面的成就是不言而明的.但同时它在编纂体例、释义、重文的归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有其局限性.探视其不足,找寻不足之原因,才会更利于对<说文>的研究和今后的字典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2.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是一部以甲骨文字的形体为线索、将散见的有关辞条以类相从、一一系联归并的大型甲骨工具书,对于认识和掌握甲骨文的形体以及对有关卜辞内容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字形的摹写和辞例释读方面,我们仅就字形部分加以校订。  相似文献   

3.
《康熙字典》为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所编,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这是我国字书第一次使用“字典”的名称.它标志着中国字典的成熟.我国近代编辑的《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都是沿用它的体例.《康熙字典》继承了明代《字汇》、《正字通》的优点,并有所改进和发展,形成了我国字典的模式.这部字典的正集前面列有“总目”“检字,“辨似”“等韵”等项.“总目”列有214个部首名称,按笔画多少排列.“检字”主要为解决一时不好确定其部首的疑难字编列的.它采用的是从笔画查部首的方法.凡疑难字即按其笔画先在“检字”篇查找,得其部后再检之.“检字”篇注重引导读者熟悉部首,重将“总目”中的“变形部首”汇总排列在前,再  相似文献   

4.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全书9353个字,按照字体偏旁分为五百四十个部首。其编排原则为后世字典编排所效仿。本文从一个"衣"部入手,来探讨其编排体例所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读《全宋诗》识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作者读《全宋诗》系列札记的又一篇,对上书的误收、失收、重出、自违体例等失误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6.
张宗祥的《王安石<字说>辑》一书,是迄今收字最多的《字说》辑佚本,然存在字头失收、释义不全、字词讹脱衍倒以及句读之误等不足.文章依据相关古籍予以考证,对该书进行相应增补和校订,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研究王安石《字说》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集韵》共新增重出小韵149个。根据反切用字最小语音差别的分析,《集韵》重出小韵可分为反切下字声母清浊不同、反切上字开合对立、唇音帮组与非组对立、重纽对立以及其他情况等四类。一部分重出小韵的对立,反映了宋初的实际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8.
说明在本学报1962年第一期发表的《全唐诗重出失注索引》的《序言》中,我们曾经说明:重出索引是用首句索引的办法作出来的。在重出索引初稿发表之后,为了继续订正其误漏,我们对于首句索引又进行了一次核查。今已核查完毕,除了补正重出索引约一百多条之外,我们觉得这个索引本身也不失为一种有用的资料。打算从本期学报开始,陆续将它公布于世,一则可供一般查考之用,一则也便于大家从其中继续发现问题。今说明其体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千八百年前,东汉许慎写了一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这是我国第一部有严整体例的古文字字典。《说文》以小篆为主体,以“六书”为理论,在分析字形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说解体例,“省声”就是许慎提出来的一种“字例之条”,它对我们认识省声字的来龙去脉,以及认识这一部分字的简化规律,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将9 353个篆文据形系联,归纳为540部,同部之字又根据以类相从的总原则进行编排。文章对《说文解字》女部字逐一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梳理其意义类属和文化意蕴明确《说文解字》女部字的编排体例。  相似文献   

11.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在内容上虽进行了一些增补修订 ,但在词义注释方面 ,个别地方仍有欠妥之处 ,本文指出其误注 4条 ,每条均作简要分析 ,并给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姓氏读音和写法中存在着若干问题.读音方面主要包括:一字多姓,古今音不同,工具书、姓氏主人、老百姓三者之间出现矛盾,各工具书注音不同,同一本字典的姓氏注音体例不一致等.写法方面主要包括:某些姓氏的繁简体、正异体等是不同的姓氏,由于某种原因而改变姓氏的写法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姓氏规范应注意习惯性、同一性、简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徐铉在校订许慎《说文解字》过程中,发现按照《说文》收字体例的系统性原则,“睆”字当属逸字,徐铉考证认为“睆”应是“睅”的重文,将其补在“睅”字的注文中。清儒对此多有不同看法。考察字形及“睆”在经典中的用例,我们认为“睆”字原来当是“睅”的异体,但在历代的使用过程中,后人常由于受上下文语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歧解,从而导致“睆”的后起义“声音清和圆转”反而成为其常用义。  相似文献   

14.
祁承(火業)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由于(火業)字冷僻和字典的误解,人们对他的名字都不能正确认读。文献证明(火業)不是熯的误字,不读熯。它与烨声近义通,但不是烨的异体字。《龙龛手鉴》误字体例的宽泛性,导致了后世字典对(火業)字的误读。  相似文献   

15.
在文白异读的处理上,《汉语大字典》“差”字的音义有以下两点不足:义项缺漏,例证与音项不合。通过几部字典的比较,指出当前字典里文白异读字处理上的不足:注音不统—。并指出:现在的文白异读字是个封闭的词群体,数量不多,宜标明<文><白>之别。  相似文献   

16.
简评《广韵四用手册》张渭毅1992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由林涛编著、唐作藩校订的《广韵四用手册》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广韵》注音工具书。这部近30万字的著作有以下四个特点:一、体例新颖,功能多样,集中表现为检字快捷便利,使《广韵》的韵书功能和字书功能...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的识读课本在我国辞书编纂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这一时期的识读课本为后世字典编纂提供了基本的文字来源;“正字”的编纂思想为历代编纂字典者所继承与发扬;文字汇编原则对字典编纂体例的显著影响;解释字词的方法奠定了辞书训释体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力古汉语字典》是近年出版的一部重要的古汉语工具书,其特点共有八个方面。第一,扩大词义的概括性;第二,僻义归入备考栏;第三,树立历史观点,注意词义的时代性;第四,标明古韵部;第五,注明联緜字;第六,每部的前面先写一篇部首总论;第七,辨析同义词;第八,列举一些同源字。优点突出,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侧重对该书进行抽样调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1)部分引例有误;(2)部分义项与书证不合;(3)字头设立的标准有些不够统一;(4)字头有重出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柳亚子《八年回忆》手稿重现的经过 ,并将手稿与现刊印流传的《八年回忆》作了比较和校订。  相似文献   

20.
《说文》是一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篆书字典,《玉篇》则是按《说文》体例编撰的一本楷书字典。这两部书都对字义有所阐释,然而释义的重点有所不同,《玉篇》已不再局限于说明文字的造字本义,而是在文献用字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注释.因而字头下不止一个义项。这两部书在训诂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仅对两书中的“歺”部字意义进行分析,按词义对词进行聚合,然后比较两书在释义上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