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围绕学术期刊专栏出版与在线出版平台建设、期刊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以及学术传播与学术评价、学术新媒体建设与学术服务功能拓展等内容进行专题学术研讨。由此,总结“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建设经验,重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学术传播方式,加强学术传播能力建设,通过跨区域合作和协同创新,推动学术期刊专业化、集约化、数字化转型及体系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的功能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学术非职业化的纸媒时代,学术期刊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学术传播,促进学术交流。学术职业化的纸媒时代,学术传播仍是学术期刊的重要功能,但同时,遴选与认证功能凸显——学者通过学术期刊的遴选与认证获得相应职位,学术机构通过遴选与认证考核学者,学术期刊则通过遴选与认证形成自身权力和影响力。进入信息时代,学术信息的发布与获取都变得极为容易,学术期刊的传播功能弱化。但是,由于学术更加职业化,学术期刊的遴选与认证功能进一步强化。因此,当代学术期刊应准确认知所处时代,着力于遴选和认证优秀学术成果,推动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核心期刊”和“论文学术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心期刊”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其实际效用从原有的参考工具书被衍生为职称评定、学术评定,甚至学位评定的门槛值。使真正的“论文学术水平”与“核心期刊”的概念混淆起来。本文试图从对这两个概念的论述入手,建议中国学术期刊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评定期刊学术水平的机构,从而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众媒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术传播的生态和方式,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看待政治学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发展状况与趋势、传播内容的分布特征与发展,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第三方学术型微信公众号为传统政治学学术传播的突围和创新提供了新进路、新视角和新数据。文章通过对“政治学人”微信公众号文章转载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政治学网络传播的研究主题呈现出繁杂多样的特点,受社会政治现实环境影响较大,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研究方法呈现出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次的格局。如何充分发掘学术新媒体的潜力,拓展学术传播的空间,构建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实现在“众媒时代”的突围和创新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湖南大学早期学术期刊传播理念鲜明,导向正确。《湘学新报》创刊时坚持不谈朝政、不议官常的办刊宗旨与导向,坚持为学术而学术的办刊理念;《湖大教育学会教育杂志》倡导养成研究之精神,以坚实教育学术之基础的传播理念;《员辐》提倡“文以载道”的传统学术传播理念;《国立湖南大学期刊(新一号)》提倡兼容并蓄的学术导向,坚持扶持学术名流与发掘学术新秀相结合的传播理念;《湖南大学季刊》坚持贴合形势选稿组稿的传播理念,提倡根据时局需要策划专栏专刊的学术导向;《学术丛刊(人文科学号)》坚持以学术质量为选稿标准的传播理念。对湖南大学早期学术期刊的传播理念和导向进行研究和整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缩短论文出版时间,提高作者学术成果的认可、传播和利用价值,2010年11月24日,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从2011年起,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如无特别说明,均被默认为作者授权编辑部在本刊印刷出版前,可以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优先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出版正在经历和面临三大转型,即期刊传播形态的数字化、期刊经营的产业化、期刊生态格局的精细化.文章针对转型期学术期刊编辑的思想困惑,理性分析了三大转型的基本含义及其给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业及出版编辑带来的影响,并参照国内外有关观点和做法,提出了编辑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应对策略,即:坚守学术核心、强化“市场”意识、找准新的角色定位、拓展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学术期刊在学术、知识与思想的生产与传播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决定了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论文集模式”一统天下,缺乏学术批评和学科评论,高校系统刊物存在着严重“自留地化”现象,被强令推行的现行高校文科学报系统的注释模式很不合理,非学术化因素对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普遍的压力。学术刊物作为学术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集散地,事实上掌控了学术权力,因此在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中,编辑应当格外珍惜这份权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的同行专家评审机制。目前学术失范问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夸大注水学术荣誉、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数据作假、注释作伪、低水平重复。在推进学术规范方面,学术期刊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9.
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既为我国传统社科类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便利与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与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社科类学术期刊发展现状的困境分析,指出应该在“选题”与“走出去”两方面下功夫,集中力量创办优质期刊,打破西方学术评价体系的唯一性,建立“有中国特色学术话语”。同时要不忘初心,通过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发掘真正有价值的符合国计民生需求的选题,积极培养后备学术力量,真正推动学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内高质量学术成果“走出去”的理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数网技术介入学术传播至今这20年中,学术传播的,业态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纸本学术期刊基本退出了传播,只保留了“发表”的功能;封闭的出版环境被打破,来自境外和其他行业的传播主体正在或已经侵入传统学术期刊的领地;一场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竞争已在数网技术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当我们回顾这段鲜活的历史时,不难发现史实远比理论精彩,在封闭或开放的空间里,技术作用的形态和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如今,学术传播正在由简单静态结构向复杂动态结构转变,面对各种力量角逐的开放的国际空间,如果我们因应传统的惯性而总是试图以纸本时代的传统秩序和手段来予以规约,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而当我们试图构建新的传播秩序时,却又发现,学术传播的话语权也已为某些国际学术传媒集团所掌控,它们已成为国际学术传播秩序事实上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因此,只有坚持开放,积极参与,才能赢得国际竞争,而竞争的焦点必然是学术平台.如何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术传播平台,并进而参与乃至主导国际学术传播秩序的重构,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通人之学”“专人之学”等学术思想是中国学术研究转型的重大创新,通过对王国维学术成长的梳理、学术成果的分析、学术思想的论证,对“静安之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王国维凭借厚实的知识贮备,批判地继承西方哲学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构建中国大文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文史哲的学术体系和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体系方面做出了全面系统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和开创性成果,堪称开一代风气的大学者;王国维以创辟胜解、通方知类的学术思辨,创立二重证据方法,探索出一条由“通人之学”到“专人之学”学问研究蹊径。系统审读、反思静安之学,对我们严肃读书风气、匡正学问研究态度、提倡学术争鸣、甄别解决知识产权争端、清除学术造假现象、规范学术研究流程,能够起到见贤思齐、弃旧图新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的文学研究界 ,常见没有思想的学问和没有学问的思想。除了道德的层面、技术的层面 ,“学术规范”更重要的是应当指向学理的层面、思想的层面。如果一篇论文经过寻章摘句 ,旁求远绍 ,能求一义 ,征一理 ,也算是有思想有价值 ,但连考据的功夫的都没学到或不愿烦劳 ,嚼人剩饭 ,还要多谈“学术” ,那可真是奈何不得也么哥了。相反如果是冠之以“酷评” ,社会评论派的文章若能有理有据 ,又何以不能作为有价值的学术看待呢 ?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的哈耶克,其自由主义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是建立在“理性不及主义”基础上的知识观。哈耶克知识观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分立的个人知识”、“默会知识”以及“无知”的逻辑理路。哈耶克的知识观对于当前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如下几点启示:尊重高校教师个体的知识技能;重视教学科研团队的打造;要切实推进教师学术能力、国际化视野、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褒贬色彩”是汉语词义构成分析所使用的重要概念。对于“褒贬色彩”,学界称名多样,对其内涵的认识以及外延的界定也不尽一致。在简要梳理学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以逻辑学关于概念及其定义相关知识为指导,尝试予“褒贬色彩”概念以更为清晰的定义。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分解名词的概念义,探寻其中能够附着褒贬色彩的语义点,有助于使褒贬色彩的辨识更具操作性,更加客观化。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评注工作有助于提升中国民法学的教义化、科学化水平,整合民法学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的法律自信,同时构成与域外法学平等友好交往的中介。在“评注”的过程之中,要对法律文义、法律体系、立法目的、立法客观目的以及学理说明和经典案例等多种素材进行评论与注释,以注释带动评论、以评论推动注释。同时,在评注的体裁选择上,应当尊重官方与私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评注成果,在其中适当地分配“评”与“注”的分量,更要强调学生教材和普法读物这种面向初学者和一般读者的“评注体裁”的创作。因此,作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民法典评注”需要法学知识共同体结合准体系化的法典、多样的审判经验与研究经验、一致性的法学方法论,最终实现民法学的教义化的“共同知识”理想。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的第一次研究思潮,以《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汉书·艺文志》为代表文献,是战国至汉代哲学家、思想家一种自觉的学术反思。他们的共同之处或者说突出特点在于:将先秦诸子的问题意识植根于春秋时代的文化传统与思想世界之中,在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轨道中进行探讨,更具有学理上的“纯粹性”与“地方性”。这种“地方性知识”视域,其要义是对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进行动态的、历史的、传统的考察,展现于历史维度与时代维度之中,历史维度是指《诗》《书》《礼》《乐》传统在春秋时代经历的“重构”或“阐释”;时代维度是指这种传统成为春秋时代精神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底色。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中探讨先秦诸子哲学的起源,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春秋时代礼乐传统的“地方性”,是先秦诸子哲学发源的根基;其二,抉发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原创性,防止陷入“格义式论证”的陷阱;其三,彰显先秦诸子哲学对人类贡献的普遍性智慧与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基的学术思想在于“严守师说”,即严守朱熹天理论的核心思想,而其学术路径主要在于苦读“四书”,并博采众长、吸收众说而融会贯通。何基吸收了张载的“理”“气”说的合理成分,用“格物致知”方法作“形上”“形下”的分析,并继承了孟子、程颐、程颢的思想观点,融会贯通构建了自己的“理”之本体论。同时,何基继承朱熹哲思与诗思兼融的学术路径,并对弟子王柏进行了学术路径的传授。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基于依附理论体系创建形成的教育依附理论,以“中心”与“边缘”作为逻辑基点,研究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西方工业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控制”和“被控制”关系及成因。在这一理论视域下审视和反思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但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警惕学术殖民主义的侵蚀、学术自我殖民倾向的泛滥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丧失,更需要我们冲破依附发展的桎梏,努力实现从“文化趋附”到“文化自立”的转变、从“模式效仿”到“模式立新”的转变、从“学术依随”到“学术引领”的转变、从“西方标准”到“中国标准”的转变,由此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由依附发展迈向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引领发展,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生专业课研究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结合生物材料导论课程的特点,提出“以基础与科研结合的课堂讲授为引领,以拓展互动的专题研讨为核心,以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和分组研讨总结为辅助,以过程成绩、论文成绩评价体系为抓手”,进行“四位一体”研究型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该项教学改革的开展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引导学生跟踪学术前沿、主动探索思考,提升了其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绿色智库(“绿库”),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国际学界与传媒关注的一个现象。“绿库”是指一个较为制度化的实体机构,通过一种综合性的内容涉指对生态环境难题的理解与应对提出独创性的科学见解和政策建议。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全国性“绿库”还主要集中于“国办”的研究院所、高校机构和各种联合会,而民间“绿库”的发展尚处于一种起步或萌生阶段。因此,政府在我国“绿库”建设中理应发挥更为重要与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