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0mg,Ed,共60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49例中有48例服药后出现暂时性比闭经,血FSH、LH、E2、P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P的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而PRL和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术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确诊为围绝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伴有不同程度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组诊刮术后进行药物治疗,口服妈富隆1片,1次/12小时,流血停止维持用药3天后减量为1片/天,连服21天为1周期,均不加用其他止血药,3周期为1疗程。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及血糖、血脂,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泌乳素和雄激素。术前均已行B超及妇科检查除外其他妇科病变及乳腺疾病。另取同期本院就诊的仅行诊刮术的确诊功血的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1疗程后,贫血得以纠正,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治疗后血清PRL、E2、P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SH、LH、T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11例出现暂时性闭经,贫血有所好转,两组贫血纠正程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诊断性刮宫术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不易诱发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是一种较好的药物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20%。若肌瘤不大,且无任何症状,可不用治疗,定期监测,绝经后肌瘤可萎缩。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如出现月经过多、痛经或者压迫盆腔邻近器官,都要进行手术切除,但手术会对育龄妇女的生育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采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日益受到重视[1],包括中医中药的治疗[2],因此,我们对目前治疗子宫肌瘤常用的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作了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倒,分别给予米非司酮和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患者平均年龄40岁,均无心、肝、肺、肾疾患等米非司酮禁忌症,半年内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子宫均小于妊娠3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内膜诊刮,排除子宫内膜及宫颈管内恶性病变者。1.2治疗方法米非司酮组:睡前口服米非司酮(上海联华制药厂生产)25 m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桂枝茯苓胶囊组:每次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粒,每天3次,连服3个月。1.3观察指标用药前后行B超和妇科检查,计算肌瘤体积,V=0.523&#215;a&#215;b&#215;c(注:a、b、c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变化.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科住院的围绝经期女性63例,另有55例同期住院月经正常女性为对照组,两组对象接受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估.结果 围绝经期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等各成分评分以及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常常出现明显的主观睡眠质量下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西部大中型企业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必须充分重视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并主动做好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为此,我们以西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围绝经期妇女为对象展开调查与研究。(1)对象:2005年8月到2005年11月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接受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2)方法:测查工具采用SCL-90;利用大学生心理测评软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建中编制)及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3)结果:7.91%进入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重,与其他年龄段相比,52.42岁左右的妇女心理健康水平最低。(4)结论:对于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的西部大中型企业来讲,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充分重视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做好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越来越多,围绝经期由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疾病.因此,正确认识围绝经期心理问题,加强围绝经期的护理,减少各种症状的发生,使之平安度过围绝经期,顺利迈进老年生活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更年期妇女有许多烦恼,这就是诸如潮热、焦虑、易梦、好生气、发胖、皱纹出现等等。轻者略有不适,重者难以忍受,甚至发生精神症状。 绝经前后一段时间称为围绝经期。过去对妇女围绝经期的治疗与保健不重视,认为是自然现象,是女人一生必经的一段艰难历程,没有特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60年代,西方国家为了保持妇女的青春常在,曾采用单纯雌激素替  相似文献   

8.
黄维新 《老友》2009,(1):54-54
围绝经期,以往叫"更年期"。围绝经期,是绝经过渡期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身体和精神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水平及炎性应激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4小时后CRP水平显著提高,治疗1周后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小时、1周后,观察组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和子宫肌瘤声像图特点,探讨与子宫腺肌病声像图的鉴别。方法用经腹常规扫查及腹部加压扫查法检查。了解子宫肌瘤病灶大小及回声特征,动态观察监测病灶变化。结果我院B超诊断“子宫肌瘤”患者145例,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子宫肌瘤120例,子宫腺肌病10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15例。120例子宫肌瘤中肌壁间肌瘤53例,浆膜下肌瘤38例,黏膜下肌瘤29例;高回声型占45%,低回声型占20%,中等回声型占20%,混合回声型占15%。结论超声可较准确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及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超声检查子宫肌瘤要注意与子宫腺肌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开展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资料100例,统计1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各项检查结果、既往病史、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出现情况,为100例患者开展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总结应用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高血压15例,心力衰竭1例,尿路感染1例,高血压危象1例,压疮1例,肺部感染2例以及下肢静脉血栓1例,在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有效地风险评估,同时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00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手术期以及麻醉期,术后重症患者转移到内科继续治疗,剩余患者开展对症治疗,10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有效地风险评估以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高龄食管裂孔疝患者腹腔镜外科治疗围手术期经验。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高龄食管裂孔疝腹腔镜手术患者76例,总结分析围手术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果高龄食管裂孔疝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较宽泛,治疗效果明确,术后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高龄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手段,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围手术期的观察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144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讨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开展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使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下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果经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本组144例患者均痊愈康复出院。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才能科学地做好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确保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围手术期处理的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老年结肠癌患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26.53%),围手术期死亡1例(2.04%)。结论老年人结肠癌有其特点,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治疗伴发的疾病,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49例老年慢性贫血(CA)住院患者各种负性情绪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0月前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贫血住院患者49例,他们在治疗前分别接受了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问卷(SAS)和抑郁自评问卷(SDS)评估,并与52例同期参与我院体检、结论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慢性贫血组的SAS、SDS患病例数及平均SAS、SDS标准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慢性贫血患者住院期间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护理计划中应该包括心理干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经验。方法将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9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109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只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失语,是因微小穿支血管损伤造成的,另有4例患者穿刺点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青紫,但是都恢复较好。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保证脑动脉瘤患者得到较好栓塞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2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肢围变化及再通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5%,观察组为90.5%,P=0.035;治疗前两组患者肢围比较无差异,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和小腿静脉丛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3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是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护理。方法对18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疾病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对患者损伤面积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围手术期细心观察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使患者顺利康复的至关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老年复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27例老年复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2~7周期。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表(KPS)对患者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和脑水肿体积变化。依据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使用贝伐珠单抗2周期后,患者的MMSE评分与QOL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D-二聚体升高,脑水肿体积显著减小,KPS分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1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5月。随访3~25月,共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11.1%),血压升高2例(7.4%),肝功能异常2例(7.4%),贫血2例(7.4%),静脉血栓形成1例(3.7%)。结论使用贝伐珠单抗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老年复发胶质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减轻脑水肿,较少不良反应,联合使用的长期效应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5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方法、功能独立测量(FIM)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FIM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Harris评分为86.35±2.07分。结论早期进行手术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FIM评分及Harris评分,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