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巴尔蒂斯坦地区流传之《盖瑟尔》传说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巴尔蒂斯坦简介 巴尔蒂斯坦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跨印度河两岸。也可以说位于拉达克和吉尔特之间。这里有许多世界著名的高峰,如乔戈里峰(K—2)、玛沙布鲁木峰(K—1)加沙布鲁木峰(K—3、4、5),此外还有锡亚琴、巴尔托洛、比亚弗、乔哥隆玛等美妙绝伦的大冰川。自古以来,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巴尔蒂斯坦的范围时而扩展,时而缩小。现在的巴尔蒂斯坦范围最小,面积仅10118平方英里,巴尔蒂族人口估计有40万,巴尔蒂斯坦有隆格尤尔、斯卡杜、希格尔、哈伯罗、克尔门、古尔德里等六大河谷。除印度河外,还有希约克河和希格尔河两大河流。有许多高山湖泊。喀喇昆仑山脉的冰雪融水汇入印度河内。  相似文献   

2.
藏族民间谜语琐议谈士杰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门类。它是民间表现人民智慧、测验人民智慧、培养人民智慧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的特殊形式。藏族民间谜语,古藏语称“德乌”。在现代藏语中,因地区差异,称谓不一。安多藏语称“楷”,西藏口语称“嘎凑”,玉树地区至今...  相似文献   

3.
“阿布达里人”( Abdallar)是生活在新疆南部偏僻村落中具有独特生活习惯的群体,亦被称为“Darvīsh”(德尔维什)、“Qalandar”(海兰达尔)和“Diwana¨”(迪瓦奈)等。新疆阿布达里人并非起源于阿拉伯和波斯地区的操阿拉伯语或波斯语的人,而是苏非主义突厥教团在呼罗珊和中亚河中地区深入扎根后逐步形成的操突厥语的人群。阿布达里人迁居新疆地区的时间大约在12世纪至18世纪。  相似文献   

4.
锡尔河(Syr-Darya)——《隋书》、《新唐书》等称药杀水,这是中古波斯语Jaxsharta的音译。Jaxsh义为“珠”,art义为“珍”、“贵”,所以《新唐书·西域下》“石国”条又称之为真珠河。《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称叶叶河,或以为“叶叶河”并非“叶河(Jaxsharta)”之讹,而是另有其独立意义的,即乃突厥语yap-yap(义为川流)的音译。《长春真人西游记》、《元史》、《明史》等分别名之为霍阐没辇、忽章、忽禅、忽毡、火站,这是源于河畔的要镇Khojend,即今列宁纳巴德。阿拉伯人称此河为Sayhūn(或以为这是《圣经·创世纪》中天堂河流Pison的转讹),但是更经常地称它为“赭时河”,因为中亚的重要城市赭时(今塔什干)位于该河河畔。锡尔河(Syr Darya)一名从十八世纪以后才出现。Syr是塔吉克语和乌兹别克语中的“水量丰富”的意思,Darya一词在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诸  相似文献   

5.
说“夷”     
说“夷”张富祥齐文化是上古东夷文化的嫡裔。夏商时代所称的“九夷”(“九”实为众多的意思),基本上是指当时泰沂山区及其以东地区的夷人部落或小方国,他们的散居地可说全部在今日所称的齐文化区。“夷”为族称亦起于齐地,古籍率称“东夷”,但对这一称呼的来源及其...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界一般认为,藏语有卫藏、安多、康三大方言。但是再进一步划分,还可分析出多种次方言,仅四川境内的藏语方言就有如下多种: 1.嘉戎方言:操这种方言的藏族居民自称“格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县、黑水县、理县、汶川县、金川县、小金县、雅安地区的宝兴县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使用这种方言的人口约有116,900人。  相似文献   

7.
自称“拉珈”[lak~8kja~3],汉称“茶山瑶”的瑶族,人口一万余人,聚居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他们所操的语言,称“拉珈语”。关于拉珈语系属问题,已故的瑶语专家罗季光先生最早提出:“大瑶山金秀的寨山瑶(亦作茶山瑶)的话跟某一种壮话很相似。”1956年,又进一步说:“茶山瑶语  相似文献   

8.
扎西德勒     
(唐古拉——藏语,有译作“平平的高地”,有译作“高原之山”,总之有水涨船高的意思。)早就听说荆门有个叫“唐古拉”的藏族饰品店,渴慕已久后的某天终于有幸目睹其“庐山真面目”。小店安静地坐落在繁华大街的一隅,既有“心远地自偏”的脱俗,又饱含神秘而浓郁的民族风俗。沉重的翘起两弯尖角的门透露着雪域高原凝重广博的气息。轻轻踏进,扑面而来的是悠悠的檀香,像山间寺庙里旺盛的香火,夹杂着水边的袅袅雾气。喃喃的藏语歌谣萦绕于店内的小饰品间,像是在念经又像是在唱诗,随意的呢喃中却哼出了信仰的神圣。饰品很多很杂,但也陈列得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9.
“河南曲剧”(下称“曲剧”),即以往的“高台曲”。它是植根于辽阔中原大地上的一株艺苑香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由于它较早地而又较集中地在南阳、洛阳等地区流传、发展,故而有“南阳曲子”与“洛阳曲子”的称号。又因南阳一带盛行“大调曲子”(下称“大调”。即“古子曲”),所以又有着“南阳大调”与“洛阳小调”(下称“小调”)之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的省份之一。全青人口3,89570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字,根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所提供的最新数字,至1986年已增至4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共有1,535,727人(1982年,下同)。少数民族共有30多个,其中世居者有藏、回、土、撤拉、蒙古等民族。除回族、满族使用汉语、汉文外,其余各民族都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回族虽然使用汉语汉文,撤拉族使用撤拉语,但在宗教生活和民族内部。都还保留着一些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语汇。青海省通用的语言有汉语、藏语、土语、蒙古语等。操汉语的人共有2,896,772人,占全省总人口74.3%。  相似文献   

11.
“撞着个行家,铁里(又译作“力”)温都答喇。”这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紫钗记》第28出《窃霸》[水底鱼]中的一句。“铁里温都答喇”显然不是汉语,究竟是哪一种民族语言呢?冯汉镛先生认为,“铁里温都答喇”与《牡丹亭》中所提到的“喇嘛”属同一语言。他说:“注家谓‘铁里温都答喇’和‘喇嘛’都是藏语。”(冯汉镛《藏族风物对祖国的贡献》,载《中国藏学》1991年4期)“喇嘛”确是藏语,但“铁里温都答喇”却不是,冯先生的这一看法是不正确的。 “铁里温”与“答喇”二词并非藏语,而是蒙语,有的注家对此早已明确指出。如,人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苏修叛徒集团不惜血本地抛出一批反华作品;其中有一本用特制精装封皮和五颜六色插图打扮起来的书,名叫《阿穆尔故事》(以下简称《故事》)。就是这本被苏修文坛吹捧为“别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却原来是用鬼话写成的。“阿穆尔”是我国的黑龙江;满语称“萨哈林乌拉”,蒙语称“哈拉木伦”,汉语称“黑龙江”,这三种流行在黑龙江地区的语言都是一个意思:黑色的江。远东的一个名叫德·纳吉什金的苏修文人,早在一九四九年以前便以黑龙江地区为背景,创作了这本不被人理会的《故事》小册子。没料想事隔二十六年,这本《故事》突然身价百倍。苏修当局以  相似文献   

13.
西亚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这里有一片便于灌溉的沃土。纵贯全境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以其充足的水源为沃土带来了生机,古希腊人称该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地)。 据现有材料可知,两河地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就已居住在  相似文献   

14.
藏语“船”gru()借自吴越语的“船”glu,中外汉藏语学者一直没有重视这一点。与藏语关系较近的嘉戎语“船”为gru,同样也是借自吴越语的。由于文字是记录语音的,所以吴越语中的glu有多种书写形式。如:东汉袁康《越绝书·三吴内传》:“越人谓船为须虑。”又作“(舟句)(舟鹿)”。魏张揖《广雅》卷九释水:“(舟句)(舟鹿):舟也。”《集韵》:“(舟句)(舟鹿):大艑也。”《艺文类聚》引《物理论》:“工匠经涉河海为(舟句)(舟鹿)以浮大川。”glu又作“(舟冓)(舟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尽伏其精兵(舟冓)(舟鹿)中。”《北堂书钞》:“豫章(舟鹿)(舟冓)州  相似文献   

15.
《诗镜论》是藏族作家,主要是贵族僧侣作家奉为创作指南的一部谈文学理论和诗歌修辞技巧的书。这部书藏文叫作《》一般译为《诗鉴》或《诗镜论》,全译则为《修辞论诗镜》。实际上藏语“” (汉音译为宁俄)一词,是“美妙文雅的言辞”的意思,相当于汉语“文章”一词的含义。汉语“文章”一词,本也是“富有文采,斐然成章”的意思。同时“”这一命名,包括有诗、文和诗文合体三种文体在内,不仅仅指诗歌一种文体而言。因此这部书汉名译作《修辞论文镜》,或简译作《文镜论》,似乎较为合适些。  相似文献   

16.
阿美人是台湾高山族的一部分,据1975年统计,人口为12万①,主要居住在花莲、台东和屏东三县境内。他们自称“班查(Pangtsa)”,是“人”或“同族人”的意思。“阿美(Ami)”是他称,意思为“北方”。这是居住在阿美人南部的高山族(卑南人)使用的称呼。 关于阿美人的社会性质及其在原始社会氏族组织发展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台湾省的学者曾发表过不同的看法。凌纯声先生说:“在系谱调查时,普遍发现连父名与连母名相互间  相似文献   

17.
龙山县土家族双语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居住在我国湘、鄂、川、黔毗邻地带的土家族,自称“毕兹卡”、“米基卡”、“蒙兹”,现有人口2,802,743人(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其中85%左右的人口都已转操了汉语,其余人口大多兼操土、汉语;只有在交通不便地区的少数老人,没上过学和没出过远门的居民不会讲汉语,只会讲土家语。此外,在少数地区,如泸溪县的土家族居民,还有使用土家语、苗语和汉语多语式的。操单一土家语式和土家语、汉语双语式的人口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和泸溪等县;操单一汉语式的人口分布在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长阳、五峰等县;川东南的酉阳、秀山、黔江、  相似文献   

18.
赵彬  刘爱军 《社区》2001,(2):1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1条明文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然而,曾几何时,一提起居民委员会,就有人称它为“最小的衙门”,也有戏言者,称居委会是政府的“腿”和“脚”。不言而喻,居委会对百姓似乎像“衙门”,对政府部门则是唯唯诺诺的“小媳妇”。但是在沈阳市沈河区,“小媳妇”可以挺直腰杆了。因为——  相似文献   

19.
本教藏传佛教与岷县汉族群众的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本教与岷县汉族群众信仰 众所周知,远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藏族的先民就信奉本教,藏语称“本布”()。本教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它的特点是“崇信鬼神和自然  相似文献   

20.
与藏族英雄史诗《岭·格萨尔》有着密切关系的史诗《昌·格萨尔》(又称《冲·格萨尔》)是流传在我国四川木里藏族和云南宁蒗等地普米族中、用木里藏语和普米语讲述的《格萨尔》史诗的名字。在喀拉昆仑山西部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地区,也流传着当地布鲁索人(BuRuso)用布鲁夏斯吉语(BuRusHAski,又译为“祝夏语”。本文以下称“祝夏语”)讲述的《昌·格萨尔》。 《昌·格萨尔》于1935年首次在奥斯陆公诸于世,这虽比1716年在北京刻版印行的《岭·格萨尔》蒙文刻版七章本要晚二百多年,但在藏文史籍中提到“昌·格萨尔”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