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岛蓝色经济带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既要体现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外向型经济特质,又要兼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增长点.按照“黄蓝国家战略”的要求,半岛蓝色经济带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山东旅游资源形成的两带四区,在空间布局上要相对集中.“两带”即山水圣人休闲文化旅游带和海滨文化旅游带;“四区”即齐文化民俗旅游区、鲁南山地生态旅游区、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古运河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2.
蓝色经济区以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为其鲜明特色,蓝色经济区是国家海洋经济最集中的区域.蓝色文化是人类发展到21世纪,强调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蓝天碧水、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等有机结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海洋生态文明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以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椎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6,(8):188-192
"一带一路"是全球化战略,对于旅游产业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旅游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服务于这一战略。但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偏弱,因此文章以两大产业融合的模式为研究重点,从以先进的体制观念引领两大产业融合、以市场为导向为两大产业融合营造环境、以整合为纽带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及公共服务系统的构筑等方面探讨航海文化与蓝色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通过分析两大产业融合的发展机理和发展效应,为丰富和完善航海文化产业与蓝色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为推动航海文化产业和蓝色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及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立足于航海文化产业和蓝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担当起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扩大对外开放、发展航海文化和蓝色体育产业的重任,提升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就其实质而言,生态文明是一种具有经济与生态双重维度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通过环境净化、生态维衡等措施,实现自然资源的"节流"与"开源",确保生态良好状况的持续存在,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蓝色经济依凭海洋丰富的矿产与能源资源可以实现对陆地资源的"节流"与"开源"。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可有效维持良好生态循环,并可以其特有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蓝色产业体系。由此,发展蓝色经济是构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希望之途,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是指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四地市中适合于休闲旅游的滨海地区.构建山东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有利于整合沿海四地市的休闲旅游资源,发挥各地优势,促进资源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早日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增长点,它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群众幸福感、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带动山东休闲经济的发展.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模式:多层次的“竞合”发展模式和“竞合”机制的“4-6-N”模式.对策建议:统一海滨城市休闲旅游形象——“东方瑞士”海滨度假连绵带;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做好市场细分;共搭区域营销平台,丰富系列旅游产品;以休闲文化丰富休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化产业面临四个发展拐点,即国有文化资产的市场转制与存量盘活、文化资源向产业项目转化、内容产业的创意与整合,以及都市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协同与共赢.并且,未来的文化产业还将凸显两大趋势:一是文化企业的集团化趋势,二是文化产品的品牌化趋势.于是,文化资源价值化→文化价值资本化→文化资本产品化→文化产品品牌化→文化品牌国际化,将会把我国的文化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而成为产业升级转型、打造"绿色GDP"的核心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蓝色经济研究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与传统的"海洋经济"发展现相比,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蓝色经济"发展思想实现了对以往海洋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思想的综合集成和发展创新,无论对于我国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发展,还是我国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统筹以及国内外蓝色经济发展思路的互补对接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蓝色经济发展的思想脉络和理论逻辑对蓝色经济的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并对我国现阶段蓝色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兴起与发展的缘由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技术进步是文化产业化的先导和强有力的支撑;资源能源危机是文化产业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的纵深拓展必然导致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消费社会的文化转型进一步拉动了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就世界范围来看,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以高科技为支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空间聚集化的态势;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特色文化产业是具有极强区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它的形成和发展受文化资源丰裕度、市场需求大小、科学技术应用和制度机制安排等因素影响.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转化、独特的内容创意、经营方式创新和高新技术应用是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创意经济时代,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以及传媒业引领作用的日益凸显,使整个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创意为灵魂的文化产业、以设计为导向的制造业,不仅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传媒业虽然在文化产业中起着引领作用,但也必须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1.
陈俊东 《江汉论坛》2006,(10):59-61
文化创意产业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某种产业,严格地说,它是由文化、智力、科技以及全球化等因素深度杂糅酝酿而成的高端产业集群经济,它标志着传统文化产业在现时代发展的新阶段和高级形态,也代表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核心动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我国全面小康阶段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宋军继 《东岳论丛》2011,32(12):110-113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处于脱节状态,优势难以形成互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大程度发挥陆海资源综合效益,成为影响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本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互动发展理论,从空间布局、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研究提出了陆海两种要素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提出进一步加强陆海资源对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形成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的主体规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交叉融合的新型产业,是保持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新兴业态,也是我国参与国际文化经济竞争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当下文化产业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对文化产业的本质内涵认识含糊,缺乏鲜明的产业主体意识;产业类别划分缺少行规依据,缺乏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强的、分类精确的科学管理;政策性支持体系十分薄弱,全局性宏观管理措施不力。当代文化产业必须树立文化本体观念,坚持创意核心思想,不忘产业主体意识,这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跨界融合作为当前文化产业领域最主要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对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业态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其融合的形态突出表现为跨门类融合、跨要素融合、跨行业融合、跨地域融合和跨文化融合等。推动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寻找业态融合的动力,提升业态融合的品质,把握业态融合的本质;要以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路径创新为主要支点,为文化产业的业态跨界融合寻求创新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文旅产业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必然趋势。深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内涵机制,分析文旅产业融合动力因素,包括内在驱动因素:文化要素、消费需求、经济利益,外在推动因素:技术进步、行政管制等。长株潭地区结合自身特点,采用文化产业旅游外显、旅游产业文化内化的融合模式,提出“资源-产品-产业”的融合主线,提出红色沃土、乡村特色、工业体验、文化创意等文旅融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发展,最终取决于产业自身能否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支柱性产业"战略设计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必然地进入一个新的轨道与层次,即以文化产业为圆点的360度的产业运动。在内涵上表现为内容创造、技术研发、平台载体、资本组织、管理服务等各个层次的文化加值、创意提升和模式创新上,在外延上表现为与其它各种产业形态宽领域、深层次的联动、融合。本文主要从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文化空间融合促进产业与城市的联动发展两个层面,切入对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趋势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振兴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以及大力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战略背景下,景德镇创新发展路径,转变发展模式,既是时势所迫也是内在发展所需,更是未来发展方向所趋。本文试图对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和产业基础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以此为基础选择科学的发展路径,以推动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瓷文化资源是景德镇各类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是景德镇经济发展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实施"文化瓷都"战略,加快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是景德镇市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体系应从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实际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发展的各种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术》2007,(4)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格局的调整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的中国西部重镇---甘肃,如何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发展有其自身浓郁历史色彩的现代文化产业,使包括甘肃文化产业在内的其他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是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正越来越受到文化界与经济界的共同关注.本文在全面考察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提出了浙江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认为浙江应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挥经济实力、人文资源、文化品牌等优势,强化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发展以大众传媒、旅游观光、演出娱乐、工艺美术、会议展览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加快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