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智能技术的内在逻辑和固有特性在嵌入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生成环境,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了全新的空间场域。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总体上表现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居于主体地位、总体上信仰立场坚定以及信仰认知和行为趋于积极理性等显著特征的同时,也存在信息渠道来源多样与主体需求个性化引发信仰认知偏差、高度开放信息环境与主流思想话语权受冲击弱化信仰意志、政权机关运行效能实况与多中心信息传播偏差削弱信仰认同等问题。因此,必须紧抓智能核心,以建构智慧型教育模式为载体提升信仰教育实效、以增强智媒传播为重点巩固主流信仰话语权、以智能治理机制建设为抓手营造清朗信仰环境协同发力,探讨更加具有创新性、适应性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是农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却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度不够、农村实践能力不足、传播意识淡薄、传播知识与传播技能欠缺等困境。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效果,必须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推动大学生村官的知与行的统一,加强他们对农村的认识,培养其传播意识以及提高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由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媒介和反馈五个要素有机构成。根据这五个构成要素可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概括成四个基本环节,即信息的选择、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接收以及信息的反馈。可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内部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模式,即单向型过程模式、双向型过程模式、双向互动型过程模式,它们各有优点、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注入新活力,同时增大了信仰教育的难度。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应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模式,进而不断提升大学生认同程度和水平,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使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个人与社会思想的原点,决定着世界观、人生观与社会观的诸多方面,是构建一个社会思想特质的基石.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文章关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法确定各因素的综合权重,以期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走过90年辉煌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课题组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发现:山西省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积极的,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为改善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各高校应直面危机、正视现实;强化教师队伍、改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静 《理论界》2012,(10):184-186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教育的主旨,其核心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由于教育的缺失和社会大形势的变化而出现相应危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存在对高校乃至社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巨大的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大众化的内在统一性要求两者的推进彼此不能缺失。  相似文献   

8.
浅谈信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理论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信仰教育应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相结合,但单纯的知识传播并不能真正完成信仰教育的任务.信仰教育要遵循信仰本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冲击,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面对当前困境,高校须建立健全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3+1”新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问卷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多数大学生肯定政治信仰的引领作用,普遍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当前的教育体制固有弊端,影响着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以文理相对均衡的课程设置促进大学生悦纳社会主义价值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因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意识形态中的主流信仰。本文从大学生的信仰缺失、影响大学生信仰因素来阐述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信仰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谯秋春  李诗和 《天府新论》2007,(Z1):295-296
影响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亦有所不同。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对听力理解过程中信息的接收和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并以此构建一个用来确定各要素权重的量化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于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仍是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它信仰的存在。本文主要对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整合各种方法,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课题组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流是积极的、正确的,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且能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及其理想模糊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不足,关心国家政治不够。为此,文章提出: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要密切联系十七大精神,注意以人为本;积极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手段和工作机制;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力度;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其政治素质尤其是信仰,不仅事关个人的综合全面发展,更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虽然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也面临着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极大的威胁和考验。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俨然成为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新形势下,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在内容和方法两方面都进行反思和创新。一方面,通过充分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和科学内涵的准确把握,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的解释性,不断开展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潮的批判,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当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修养,增强辨别能力,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弱化。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年精英——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此,需要通过正视自身理论困难、直面现实危机挑战、探索新的教育路径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在激发大学生立志成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能产生巨大的能动性.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大学生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需要认识和把握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处理好顺境与逆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李俊卿 《学术论坛》2012,35(7):15-20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信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和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文章对北京市18所高校2590名本科生的信仰状况进行了详细地问卷调查,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客观地阐释了目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影响因素、信仰差异等问题,这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傅继宏 《南方论刊》2013,(2):102-103,10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灵魂,这就要求我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大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为主要内容的信仰教育关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要使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