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了新疆的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负面的环境效应。文章系统分析了目前新疆矿山开采过程中环境效应的分类、分布特征及产生原因,初步提出了完善矿山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增强经济手段、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矿区废弃物综合利用五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石膏矿盘区隔离矿柱及护顶层破坏模式分析的基础上,以山西太原等地石膏矿山的实测数据为例,采用推理的方法,分析了采矿安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采矿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建筑的综合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图书馆建筑内、外部环境及人文环境所产生的综合环境效应对读者的心理和生理方面,是一种物质效应对精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合建筑物绕流等环境流动的可压缩湍流粘性数值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了单个和多个建筑物的绕流,得出了建筑物问的滞留旋涡、建筑物“热岛”等对环境有很大影响的流谱.  相似文献   

5.
任何社会结构都是在一定的内外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同时任何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发展又会作用于内外环境,导致环境变化。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内外环境的积极方面和消积方面。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系统的内外环境的特点,从事社会主义实践的主体,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和选择优化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土壤盐碱化、水质退化、江河断流及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效应 ,同时也留给人们一些重要启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 ,揭示了人与自然、水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 ,只有尊重自然规律 ,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的负效应 ,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瞩目的重大问题。鉴于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从全球扩张学派和内部化理论等国际生产的微观经济理论出发,对跨国公司环境效应的内在逻辑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重点对加拿大等国油砂开发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详细叙述了目前世界上油砂开采的各种有效技术和方法,对露天开采和地下就地开采的技术适应条件分别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不同的油砂所适合的不同开采方法,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对我国今后油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1997~2015年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财政支出的环境效应进行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出既存在直接的污染效应,也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剧污染;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化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但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污染减排效应;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偏重于扶植第二产业。因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产业政策和以市场化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等措施有利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集聚通常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却相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区域内。经济集聚的环境效应会使地方环境问题目趋严重;在区域外。经济集聚引致了大规模的跨区域资源配置,这种跨区域的经济要素流动由于缺乏应有的生态补偿机制的配合,会将经济集聚的环境负效应扩散到资源流出地区,造成全局性的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方面。现有的环境政策并不能减弱经济集聚的向心力与环境负效应,反而刺激了经济集聚,增加了集聚区域的经济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结果,经济集聚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并向区域外扩散,呈现出一种全局性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江苏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环境经济学基本原理,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环保投资、环保科技水平及政府管制等。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其作用的机理是环境污染治理的根本。分析工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效应的影响机理,通过对江苏的实证分析,得出工业结构成为环境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并验证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效应机理;进而对江苏省的重污染行业结构变动对环境效应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自1990年以来工业结构调整不利于环境污染控制的结论。因此,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下一步制定调整战略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从环境视角分析了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丧失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效应,造成了经济和环境的不协调发展;以相关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效应实证分析模型,量化了相关模型的指标,对影响环境问题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效应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投入环境费用、增加科技在污染减排方面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贸易与环境关系的核心在于对贸易环境效应的认识。环境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产品,污染的外部性可能危及全球,对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十分必要。以我国CO2和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将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结构和技术三个方面,选取2001—2014年的分省年度数据对我国30个省、区和直辖市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当前的贸易在规模和技术上存在明显的环境效应,但结构效应并不明显,同时EKC曲线假说得到了证实。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出口贸易中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效应研究对促进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初步提出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效应研究总体框架,并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 模型,探讨了跨海通道建设及其相关海岸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环境效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环渤海海域和海岸带地区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管理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ZNM-Ⅲ水玻璃复合改性粘结剂的制备工艺、ZNM-Ⅲ砂的最佳配方及性能,并探讨了改性机理。此种芯砂可替代合脂砂制作Ⅱ、Ⅲ级型芯。  相似文献   

16.
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的成因分析和抢险及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3年 7月 9日 ,焦柳线K996 +6 5 4.6~K996 +75 0 .4段发生滑坡 ,引起强大的泥石流 ,泥石流冲毁路基 ,覆盖线路 2 0余米深、长 10 0余米 ,轨道呈麻花状并被横推 3m多远 ,涵洞堵塞 ,泥石流冲向小河 ,河道及卓福明洞出口被泥石流掩埋 ,造成该段中断行车 173h38min。本文就地质及降雨情况分析了该段泥石流发生的成因 ,介绍了现场抢险措施 ,并提出彻底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3—2014年市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城市蔓延的形成机理,并探讨了城市蔓延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均GDP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提升会加剧城市蔓延现象,建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人口流动与土地开发的管理和控制。城市蔓延对于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是:文章选用单位面积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表征环境污染,由于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速度低于城镇土地的扩张速度,因此城市蔓延的加剧反而降低了环境污染;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与城镇化率的提高加重了环境污染。建议从转变传统工业企业效益增长模式以及合理控制城镇化发展速度着手,制定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阐释了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环境的内在机理,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8年市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经济增长质量对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显著降低了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2)分区域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促进了长江中游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对长江下游和上游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明显,并结合东部、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了分析.(3)城镇化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改善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而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长江经济带并不成立.从坚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原则、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制定差异化环境治理政策等维度提出长江经济带绿色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问题。学术界对于“污染避难所”效应还是“污染光环”效应没有形成一致结论。在Copeland与Taylor模型的基础上,纳入环境规制的制度约束,从理论上分析了FDI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讨论了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和邻地转移机制。实证研究方面,以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从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FDI的环境效应以及环境规制的调节转移作用,结果发现:全国范围内,FDI有利于降低污染排放,尤其是固定废弃物,但没有产生节约能耗的效果;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能够放大FDI的“污染光环”效应,而且会发生污染转移效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影响不显著;随着规制内容和执行的优化,两类规制的作用效果均有所改善;区域异质性检验显示,环境规制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调节作用与总体较为一致,西部地区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于工业绿色转型的战略时期,工业大气污染作为重点治理对象,清洁环保型技术是降污排污的重要突破点,而进口贸易作为吸收国外先进治污技术的核心渠道,带来的技术溢出是否降低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值得探索。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规模—结构—技术”环境效应为传导路径,运用广义空间两阶段最小二乘法(GS2SLS)和逐步回归法考察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强度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全国层面上,进口贸易技术溢出能够带来工业经济规模扩张效应、要素禀赋结构优化效应和工业技术进步效应三类环境效应,通过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和提升技术进步显著影响工业大气污染排放;(2)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与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强度呈“正N形”特征,即随着资本品技术溢出水平不断增强,影响的主导力量遵循“规模扩张效应?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效应?环境回弹效应+阻滞自主创新”的路径,然而随着中间品技术溢出的增强,影响主导力量变化趋势为“规模扩张效应?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效应?环境回弹效应”;(3)区域层面,以技术溢出均值为标准,11个省市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因经济规模效应加重了污染排放强度;其余省市的要素禀赋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起到了节能减排作用。针对研究结论,认为应推动工业经济规模扩张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加强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扩大进口贸易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