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EPA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盾  董云 《统计与决策》2005,(16):118-120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属于自由贸易区的形式,但有其独自的特点.香港、澳门CEPA的出台,标志着在制度协调下三地经济合作的开始.随着CEPA的实施,加快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肖冰 《统计与决策》2006,(10):156-157
1我国东西部差距的现实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各省经济面貌都有很大改观,增长速度均超过了改革开放前各自的增长水平。然而,由于发展起点的差异和各地区经  相似文献   

3.
4.
刘晓宁 《统计与决策》2006,(18):121-123
1理论分析:智力资本的内涵和经济增长1.1智力资本的内涵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是一对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智力资源主要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是人的知识。智力资本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采用聚类方法,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由于科技竞争力集中体现了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本文还特别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从科技竞争力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最终文章重新审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劣势,并相应提出促进和优化京津冀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耦合关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两种方法,在对环渤海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基础上,深入挖掘两者的数量关系,从计量经济角度分析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因素及影响方式,为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规划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几何加权平均法对省际区域实际有效汇率进行测度,利用AR(1)-GARCH(1,1)估计了汇率波动率,并采用省际面板计量模型对汇率机制改革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分别与区域有效汇率、汇率波动率、投资、政府支出存在面板协整关系;汇率升值及汇率波动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及时点异质性,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民币升值对区域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截面异质性,但是波动率的上升则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且具有时点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青海省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借助Eviews软件,对旅游业总收入与GDP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定量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青海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并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长江三角洲2011—202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及其不同维度的影响,并探究区域一体化是否具有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数字经济既能直接促进共同富裕,也能通过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君 《统计与决策》2006,(4):109-112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区域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采取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方法,量化了区域物流业发展所带来的地区经济的增长,不失为指导区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一种实用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的实证分析中,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了未来几年区域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出天津市物流业的单位增长所带来的地区经济的增长额度和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山西区域经济必须充分考虑山西境内以能源为主体的综合分布情况;考虑当前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复关”条件的许可,总之,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调整产业结构、工业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势在必行。山西产业结构属重型结构,而且呈越来越重,这种趋势应当扭转。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山西轻、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结构重为33.9:66.1,按重型结构排位,次于甘肃(81.7%),宁夏(75.1%),辽宁(73.7%)、黑龙江(71.0%)、贵州(67.4%),居29省、市、区(当时无海南省)第6位;1987年,山西重工业比重上升到71.8%,跃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  相似文献   

12.
边界效应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经济增长收敛性模型、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和Head与Mayer修正后的边界效应模型对198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边界效应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看,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边界效应在减小,趋同性在增加.进入21世纪,地方政府追求行政区域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使得江苏与上海、浙江的边界屏蔽效应增大,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支柱企业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支柱企业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综合的边际产出贡献高于非支柱企业,从而说明黑龙江垦区应加大对工业支柱企业的投入,引导和扶持支柱企业的发展,以促进整个黑龙江垦区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目前,从贸易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献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贸易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而有的学者则认为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现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的现象,也看到了一些地区因贸易而迅速崛起现象.文章研究发现,贸易是提高还是降低区域经济福利,取决于地区之间的相对特点.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方差分解和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发现.技术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引入控制变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研发能力、经济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是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也应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打破地区条块分割.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业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Granger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以湖南省为例,对区域旅游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区域旅游业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在湖南省均存在着显著的长期相关性,表明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两者互为Granger成因,入境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与我省的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推动的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建立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了物流发展水平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物流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人口较多的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较快,对人口较少欠发达地区则产生负面的影响,因而将扩大区域经济差异。制定相应的物流管理政策,对人口较少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有所减轻,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在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中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的物流产业呈现产业融合的趋势,形成现代物流行业。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包括:降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优化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分工以及带动区域周边经济。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现代物流业未来发展的宏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剑 《统计教育》2008,(10):11-15
区域经济差异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本文以新疆1988—2004年14个地区的截面和时序数据为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库兹涅茨系数和分形理论,实证分析了农业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结构的不平衡、农业资源禀赋等差异,导致了农业区域经济增长差距逐步拉大。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加大对边远农业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开发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区域经济条件收敛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收敛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检验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在1992年提出的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本项加入到经典的索洛模型中,通过构造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不能拒斥中国区域经济的条件收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