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需求不断增长。作为社会基础建设者的农民群体,科学素养的缺乏已制约了个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尤其是农民工普及科学知识显得尤为紧迫,提升农民群体科学素养是提升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传播要适合农民群体自身实际条件,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为农民群体科普传播提供了政策性和制度性保障,进而体现出科技成果为民所享、为民所用,推动公众公共权利均等化原则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在公共危机中,流言总会不胫而走,这种肆意的扩散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带来破坏性的后果。本文根据近年来发生的比较典型的公共危机“流言”传播案例,分析出流言的特征具有社会性、模糊性、虚假性,其成因则是由于利益分化加剧的社会矛盾、利益诉求渠道的封堵不畅、信息传播方式提供的便利,本文提出应培养对流言的高度敏锐性、提高对流言的舆论引导力、同时,加大对传播者的惩治力度来对流言进行控制与疏导。  相似文献   

3.
为平衡台湾东西部差距,本研究计划在东部及邻近地区,针对中学以上学生举办科普演讲。执行期为两年,每年提供50场次的演讲,各场次的演讲以科学与生活为主轴,邀请校内外学术有成的学者专家及岛外顶尖的理工科学专家组成演讲团,并以科学知识融入生活化之内容进行演讲。执行上,接受学校申请,安排讲者到校讲演,以面对面方式推广科普知识与科学精神,提供更多学校参与、更多学生能接触科普知识及科学精神的机会。执行期间共对东部及其邻近地区共2所大专院校、12所公私立高中、6所高职及32所中学共计52所学校办理123场科普演讲,总参与者已达18075人次。  相似文献   

4.
5.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工程,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是当前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要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必须充分运用科普资源才能更好的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我校与周边大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就是科普资源整合与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培养的最好体现,科普活动应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技的进步,以及物联网的兴起,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技术正步入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扩增实境在科学教育上也起到了辅助作用,而平面科普杂志可利用这一技术,从而扩增阅读平面杂志的视野,让一个静态的平面媒体能活灵活现地传播科学知识和内容。《科学月刊》作为一份经营46年的科普传播杂志,尝试利用扩增实境技术为科普内容加值,以翔实的科学内容,辅以最新网络科技,让更多的人受惠。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逐年增加,民众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保健养生已经成为人们每天离不开的话题。在"互联网+"时代,各类传媒不时在发布各种养生保健信息、知识,这些知识的真伪、科学性有无保障呢?普通百姓难以辨别。为此,媒体提供、传播的医学知识必须靠谱,这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各种媒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方能通过新媒体把医学科学知识广为传播,进而唤醒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变公众对健康所持有的不科学态度,促进公众采取科学的健康行为方式,大众的健康水平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生命科学的科普创新可能会有多种形式。生命科学美术作品在生命科学科普创新中越来越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直观性、审美性、科普性的三者融合。在给予观众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进行生命科普教育,这对生命科学科普美术创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现在的生命科学科普创新需要适应新形势,诞生出更多的原创性美术作品。现在的科普已不是单纯的普及科学知识了,它还要承担传授和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责任,在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人接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这更是科学美术在生命科学普及创新中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的气象科普意义深远,更加有效地向青少年普及气象科技知识是广大气象科普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该文论述了将卡通动漫元素融入气象知识普及,影响科普传播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项目,旨在向民众传播具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概念,它属于对环境较为友善的活动,孕育保存和永续发展的观念。让旅客能在旅游过程中具有环境的伦理与对自然保持正确的认知。生态旅游推动上需思考如何与当地文化与传统价值等的结合,才能达成预期目标。该文以台湾一少数民族部落为例,探析部落如何以生态旅游手段,配合相关科普传播策略开展,呼吁重视并传播正确的旅游概念。  相似文献   

11.
该文阐述了美和科学美的涵义,提出了"科普美"的内涵和审美形式。该文认为:大自然之美是第一性的;科技工作者对自然进行美感审视,感受到的"科学美"是理性的、意象的美,是第二性的;科普创作者对"科学技术"进行审美,通过创造性劳动,将"科学美"整合、演绎为感性的、具象的"科普美",是第三性美学作品的审美形式。科普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运用文学艺术的心灵与笔触去释读与演绎科学技术",让受众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2.
周婕 《经营管理者》2012,(12):201-202
推动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在新思路的引导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不断的发展完善,科普旅游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科普旅游其实就是以旅游为外在形式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科普旅游一方面可以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更好的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发、频发、重发,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气象趋利避害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该文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出发,分析气象信息科普传播的主要环节,探讨提高公众利用气象信息产品防范气象灾害能力和气象高敏感行业利用气象条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路径,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通过气象科学普及促进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硬实力的大大提高,中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相比较于国家硬实力则显得逊色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如今,我国的对外传播效果已经成为了我国在国际大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关键,如何能够科学地进行对外传播活动,也成为专家和相关人士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传播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如今我国对外传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我国负责对外传播的外宣媒体所进行的对外宣传活动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自觉崇尚科学的精神状态.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遵循和运用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称.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历史表明,人们的实践创造活动既不能缺乏精神的引导,也不能缺乏科学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各地出现的"美丽乡村"也成为各地最热门的旅游地区。该文围绕"科学传播"与"美丽乡村"建设展开论述,分析了当下科学传播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目前在国内化学领域广受好评的三部知名科普作品,剖析了其背景和特点,尤其是这些作品在可视化方面的创新,探讨了它们大受欢迎的原因,对科普领域的科学可视化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特色农业的发展重在一个"特"字。与特色农业相关的科普工作当然也要紧紧围绕这个"特"字做文章,才能实现有效的科学传播。地理标志农产品、经过深加工的专利农副产品等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项目是建设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借知识产权之力,是一种有效的科学传播方法。依托知识产权的支撑,区域性的特色农业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真正将特色"特"起来。在特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借助于知识产权的力量,可以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开展好科学传播。通过有效的科学传播,再进一步促进与农业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更好地保证特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性或地方性科普工作中,各科普主体应在大科普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工作对象特点和实际工作需求,总结概括中观层面的科普策略(文中称"小科普"策略)。该文分析了"小科普"策略的理论内涵、实践意义以及此策略下的工作绩效,并期望据此激发各科普要素的互动反馈,整体促进区域科普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