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个人合作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全社会公共问题,促进全社会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体系、方式和过程。国家治理诚然是多方参与的治理,但政  相似文献   

2.
治理与跨域是公共事务与管理科学所面对的核心课题领域。如何清晰界定复杂结构课题案例已成当务之急,跨域治理乃在于个体的认知本质与群体的行为现象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兼顾连结。该文以高龄化社会相当重视的长期照顾(简称"长照")政策课题为案例,尝试从长照治理系统之观点解构,参考美国公共事务学术专业的领域界定与发展经验,提出公共事务管理参考架构,并借助应用心理学整合描述性的认知判断分析,作为解读个体认知与群体互动的理论基础,并参照研究结论应较可对应涵盖治理结构,初探建构长照治理系统之治理框架,以作为简化普及理解与操作长照治理与公共事务的参照基础,以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共科技机构的非营利化治理机制,应坚持分类治理,针对各类公共科技机构的业务活动规律、业务成果、社会经济效益上、相关利益相关者等方面上的差异,在理事会与管理者(院所长负责人)在治理角色上差异间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治理结构模式,促进公共科研机构在非营利化运行中有效履行其应有的社会公益职能。  相似文献   

4.
当前,促进台湾青年到大陆创新创业就业政策研究成为两岸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该文运用跨域治理理论剖析政府理性决策与必须考量的个体角色价值、事实及人际判断,尤其是青年世代认知价值及如何汇聚个人、群体人际共识,再通过两岸"南南合作"的民间交流机制与平台,扩大现有的功能与范围,依台湾中南部交流与合作的相关内容,提升两岸社会经济交流层次,向南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倾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治理再度回归国家政治的话语体系,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作为国家与社会的治理连接点,嵌入型干部因其特殊的结构位置被赋予多重角色,在结构性因素和能动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遭遇诸如角色超载、角色异化、角色冲突等困境。须从结构与能动两个层面着手,通过改进考评体系、优化选派机制和提升基层自主性三个方面消除嵌入型干部的角色扮演困境,以此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共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在这个多元化的治理结构中,尽管许多非政府组织、公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政府仍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之所以如此,在于政府掌握着大量的公共资源,有权制定对公共治理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政策,选择制度安排等。因此,政府自身的好坏,治理的有效性,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也会直接影响着公共治理的结果。而中国社会中目前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绝大多数都与政府自身的公共治理能力、水平有关。对于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温家宝…  相似文献   

7.
跨域治理即跨越时间、空间及部门探讨载体条件、个体认知与群体行为,个体认知分为事实、价值及人际判断,每个个体经价值与事实判断所产生的流量,形成群体行为(流量)并显现于经济、社会、政治、政府等层面,再由流量积累于基础(载体)条件(存量),彼此相关并互为影响。目前两岸情势关系急冻,更需通过社会民间管道持续交流,借由检视台湾记者洪素珠对老荣民辱骂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公共事务管理整合架构(PAM)作为基础,考虑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运用跨域治理中的社会结构、发展变迁与个体认知探求其成因,经由厘清界定、验证确认、衡量推估、观察记录、诠释解读、视况呈现、协商调适与共识促进,以推动城市地区交流合作,有效化解两岸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台湾社区治理始于1960年代,至1990年代起导入赋权社区理念,2005年转型为"健康社区六星计划",各社区因城乡类型、地理条件、人口组成及社会结构等因素不同,各自发展独特样态,又因社区领袖及当地居民意识之形塑凝聚能量强弱不同,开展出多样的治理模式,高雄市许多社区已有相当程度的自发性成果,然社区内多方当事人对社区治理及发展方向仍存在相当分歧。该文借由文献探究半世纪来台湾社区的发展变迁,实地观察高雄市林围里社区之发展,并应用认知续线理论(Cognitive Continuum Theory,CCT)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认知取向,以提供相关决策者未来导入智能社区发展模式之参考。  相似文献   

9.
元治理理论认为"一主多元"的主体结构是适合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转型和发展时期的结构。元治理理论主张由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单元组成主体结构;强调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担任元治理角色,与多元主体处于平等地位,只是各自的职能不同;注重多元主体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元治理理论认为地方政府充当元治理者角色,社会组织充当协调者角色,公民充当践行者角色。  相似文献   

10.
<正>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然要求提高公共领导的领导力,而重塑公共领导治理角色也就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社会所期待的公共领导角色应该有以下几种:服务者、变革者、愿景规划者、价值协调者和学习型角色。  相似文献   

11.
正由碎片化管理到协同化治理。协同治理理论是在协同理论及治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理论主张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多方参与与合作共治的协同化治理,为人类社会治理复杂公共事务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方式方法。从我们对网络突发公共事件本质属性的探讨来看,网络突发公共事件作为系统的客观  相似文献   

12.
英国脱欧公投经历了从个体诉求的表达到群体的政治动议,再到国家决策三个阶段。英国脱欧公投的成功是官僚体系治理失败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官僚体系的制度供给失败引发治理的紊乱与无序;另一方面,社会治理的不力集聚大量的社会矛盾。元治理理论立足于政府制度供给,从三方面有效规避治理失败的风险:一是重建规制,政府担负制度供给的重任;二是凸显政府治理体系的主导地位,政府掌控治理全局;三是政府担负治理的绝对责任,并为其他主体划定责任界限。  相似文献   

13.
安淇  张秀红 《领导科学》2023,(3):125-129
基层治理中干部角色超载现象主要表现为:角色时间和精力不足导致分身乏术,角色负担过重导致疲于应付,角色资源匮乏导致被迫内卷,角色认知模糊导致无所适从。角色超载会产生一定的负效应,从干部个体层面来说,会磨灭工作激情、损害身心健康和降低幸福感;从国家治理层面来讲,会严重阻碍基层治理的高效运行,破坏基层整体形象,污染基层良好政治生态。矫治基层治理中的干部角色超载现象,须做到:角色认同用理,提高基层干部对角色的认知程度;角色配备用心,优化基层人力资源配置;角色考核用功,创新细化基层干部的考核制度;角色奖罚用力,健全基层干部的奖惩机制;角色关怀用情,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政治人即由在公共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和态度所体现的人的政治特征。如果说,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的政治人特征因受到浓烈的政治气氛熏陶而表现出整体的超强政治化色彩,那么,本个案的考察说明,在改革开放已近20年的当代中国村庄社会,村民在社区公共参与中的角色及相应的公共意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村民因在村庄治理中所饰演的不同角色,其政治人特征从总体上呈现出阶层分化的趋势。即一方面是一部分掌握优势社会资源的村庄精英群体与村庄公共权力形成密切和较为密切的关系,成为影响村治的最直接力量;另一方…  相似文献   

15.
公共危机协同动员可以增强危机动员的合法性与公众的认同度,并明确政府与社会在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和权责定位,有利于提高危机动员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从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行的现状、"大政府小社会"的体制和国情,以及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理论等角度考量,实现以政府为主导、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协同互动的危机协同动员是完全必要且可行的。公共危机协同动员模式的构建,应以形成互动的、可持续的危机治理和危机动员理念为基础,并通过危机协同动员权责关系的重塑与协同治理机制的塑造,以及对动员监督考评工作的加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以调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对公共危机进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徐家良  张其伟 《管理世界》2019,35(8):110-120,154
在中国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相关研究中,长期缺乏对地方治理结构下民间志愿组织的关注,而聚焦于在大城市活动的科层制、专职化组织,造成对中国社会组织呈现"依附式自主"状态等片面认知。针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生成机制研究的不足,本文从民间志愿组织角度入手,基于组织机构、资源和行动3个自主性评判维度和自组织属性、地方治理结构两个自变量,生成民间志愿组织自主性生成机制的初步解释框架。个案研究发现,关键群体的建立可以为民间志愿组织提供稳定的核心志愿者资源、内部化治理结构,并提升服务能力以创造同党政部门的共容利益,有效提升组织自主性。而参与地方治理的中心工作,则能使民间志愿组织身份得以重构,反向吸纳精英人力资源,高效聚合支持资源,并完成活动领域与活动地域的双重扩张,实现自主性的生成。两者共同作用,最终形成民间志愿组织的整合式自主性生成机制。民间志愿组织的自主性生成过程反映出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动向,成为社会治理主体的社会组织开始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人员作为公共问题的处理者、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存在着诸多的角色转换情景,诸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角色的转换、决策者与执行者角色的转换、公职角色与社会角色的转换等。处理好多种角色的转换是公共管理活动导向公共利益的基本保证。为了便于更多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时代城市发展融合智慧技术的应用,探求技术嵌入下精细化治理模式已成为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社会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时,呈现出公民、顾客、伙伴等多重角色属性。城市治理环境主要呈现出治理系统整合化、治理结构合理化、治理工具科学化、治理方式智慧化等特征。基于政府部门与多重角色公众的互动逻辑,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转型,城市治理者应精准识别角色,扩增交互途径;动态回应需求,提升交互能力;拓展智慧应用,强化治理效能;完善顶层设计,推进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19.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主战场。从风险态势看,社区治理面对的风险有环境风险、结构性风险、制度性风险、认知风险等,这些风险具有出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并存、转化的不平衡性、影响的层次性、共生与发展性、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等特点。当前,社区风险治理存在重应急处置轻风险防范、重行政力量轻多方参与、重传统经验轻专业支撑等问题。要推进社区风险治理,须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科学制订应急规划,完善社区风险治理机制;重视培训与技术运用,提高社区风险治理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理念之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旨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社区建设与体制改革浪潮。但边缘与主流、个体与群体、异质与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和意识冲突,增加了政府推进基层治理的难度。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平台,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基层政府要着力加强社区认同建设,通过文化认同,在基层多元治理网络中发挥其价值引导、规范约束、组织动员等功能,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