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9年央行推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之后,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大量资金流向海外市场。由此海外市场产生了大量对人民币结算、清算、兑换等需求,并促使人民币结算集中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目前除香港外,新加坡和伦敦是全球最大的两家离岸人民币中心。本文通过对新加坡、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业务发展历史,自身优势的比较,力争对推动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模式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海珍  赵颖 《管理评论》2003,15(11):29-33
本文首先阐述了离岸金融市场的涵义、产生的原因及其种类,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中国外汇管理的状况,以及不同银行业务对中国内地金融监管的挑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程度,提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的四种模式,并就四种模式对中国金融监管、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当时离岸人民币业务与在岸人民币业务采用相同的外汇管理政策时,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均有好处,但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规模不会太大,外汇风险管理类金融产品也不会有太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在资本账户逐步开放条件下,影响资本跨境流动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香港银行同业人民币拆息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及香港人民币存量为分析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分析法,对香港人民币存量与人民币离岸在岸利差与汇差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MB存量与离岸在岸利差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两岸即期汇差与人民币存量保持着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存在相互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背景下,对影响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质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品的差异性和交易成本这两个因素在现实中对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为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本文提出了大力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略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港是否应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一直倍受关注和争议。我们认为 ,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已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了自由流通 ,停留在香港的稳定的人民币存量大约有500多亿人民币 ,这反映出香港内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现实 ,香港事实上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一旦被确认 ,则无疑会给香港金融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也是将人民币资本帐户可兑换进程和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的良机。(一 )人民币在香港自由流通的基本现状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事实。在1993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国家货币出入境限额的公告》 ,允许中国公民和外…  相似文献   

6.
亚洲货币单位对东亚货币合作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说明了亚洲货币单位的编制背景、功能以及方法和结果,并指出了编制方法中的缺陷。通过模拟人民币单一钉住美元与单一钉住亚洲货币单位,我们发现钉住亚洲货币单位更有助于维护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稳定。通过钉住AMU,还能够借助国际金融市场为人民币合理定价和低成本规避汇率风险。在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占据较大权重、人民币与亚洲货币单位之间保持相对灵活的平价调整规则的前提下,人民币保持与亚洲货币单位的相对稳定将有助于推进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香港银行业开办人民币业务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港市场上人民币流通的规模变化,对于人民币业务开办的风险评估结论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渐进式的离岸业务推进模式下,当前可能会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形成监管的模糊地带,但是总体上不会形成明显的风险隐患。通常而言离岸业务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较低,因而应当加强内地与香港的反洗钱合作。从当前的市场环境判断,当前香港市场上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人民币对港币的替代。香港离岸的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会对在岸的人民币业务形成一定的竞争,这种竞争压力随着香港离岸市场业务范围的扩大而继续增大。随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拓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于内地金融管制的冲击力会提高。从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在香港流通规模的扩大,应及早研究人民币流通扩大背景下香港的金融体系改革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展和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人民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亚洲的主要货币,在东南亚人民币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势货币。如何构建人民币国际化及"亚元化"是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现状出发,着重阐述了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并通过与美元计算方法的比较,得出了人民币国际铸币税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实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成为了必然趋势.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将会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创造非国际化货币国所无法享有的便利与好处.目前,人民币已初步实现了区域化,本文将基于收益成本法的分析,探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并对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后,重构世界货币体系的动力增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如何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中资商业银行的先发优势,是中资商业银行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揭示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的现实,分析了中资商业银行经营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2014,(6)
正在沪港通之下,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乃至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并将带动点心债市场繁荣,企业有望从中获得低成本融资,并依托香港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配置。增强资本市场的综合实力、巩固上海和香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正是沪港通的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几次异常波动。研究发现,投机者做空、中美贸易战、国际货币政策分化和市场情绪变化是导致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强化汇率预期管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丰富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衍生品,以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4.
受伊战、阿战及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综合国力严重受损,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因此受到削弱。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却在这次危机中一枝独秀,其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在国际货币领域的影响力增强,人民币国际化出现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对此态势,国内出现了人民币应取代美元成为新世界货币的声音。本文通过考察美元的国际化历程,分析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基础和美元能够顺利国际化的基础原因、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从中得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启示,进而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又称为人民币汇价,是以人民币表示外汇价格的简称。从历史上看,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可分为八个阶段。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改为现行制度,实现了汇率并轨和银行结汇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建立了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进了汇率形成机制。在新的外汇体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从1994年2366.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16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一直在50%以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更是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以统计学方法对1994年到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基础做回归模型,分析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存货币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贸易的扩大、人民币的币值持续稳定,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快的提高,受到一些国家的欢迎.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和程度问题上,还存在着困难与疑惑,我们需要用客观冷静的态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尹力博  李勍 《管理科学》2017,30(5):147-159
源自心理学的有限关注理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研究,其基本思路是:金融市场产品种类繁多,由于存在信息成本,个人投资者的关注便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于是更倾向于交易关注到的产品,进而影响价格。该理论在证券市场已得到大量的实证支持,因此对外汇市场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基于谷歌搜索量指数构建的人民币关注指数,以2011年6月27日至2016年7月29日为研究区间,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实证检验投资者关注对人民币在岸和离岸汇率价差波动率的影响。特别地,利用基于已实现波动率的GARCH-MIDAS模型将波动率分解为长期成分和短期成分,并分别进行回归,考虑了价差波动的结构性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显著增大人民币汇率价差波动,货币当局可适当引导进而达到收窄价差、抑制套利的目的。与波动长期成分相比,投资者关注对波动短期成分的作用更强。加入央行干预、利率平价、流动性、预期等控制变量后,投资者关注对汇率价差波动率的预测能力依旧显著,表明其所包含的信息并未被已有变量覆盖。稳健性检验中,将4个控制变量同时加入基准模型并考虑关注与控制变量之间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仍然具有独立的解释能力,且在长期内会通过影响控制变量的作用间接影响价差波动,作用机制与短期有所区别;直接利用基于月度投资者关注的GARCH-MIDAS模型对波动进行分解,通过系数的显著性进一步验证投资者关注对波动长期成分的作用;分别将在岸和离岸汇率波动率直接分解后进行最小二乘回归,投资者关注效果同样显著,且综合效果与原检验基本一致。 通过探讨投资者关注对人民币汇率价差波动的解释能力,拓展了基于谷歌搜索量指数测量的投资者关注在外汇市场的研究,为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货币当局和外汇投资者可以构建人民币关注指数,以此作为参考来实现有效汇率管理或风险控制等多重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法定货币,是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自从作为我国法定货币的人民币诞生后,假币也随之产生。改革开放,洞开了封闭的国门。在中国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进程中,假冒伪劣商品乘机而入,作为特殊商品的人民币也不能幸免。假币混迹市场,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毒瘤,严重干扰了经济生活秩序,使人们深受其害,成为国  相似文献   

19.
杨志荣 《经理人》2014,(6):24-24
在沪港通之下,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乃至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并将带动点心债市场繁荣,企业有望从中获得低成本融资,并依托香港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配置。增强资本市场的综合实力、巩固上海和香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正是沪港通的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作用大小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经过三十余年经济发展,中国逐步迈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外贸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作为中国本币的人民币走向国际、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成为一种必然。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币种具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