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的笔试、面试答辩中,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拟题占有重要位置.这种题型,重点在于测试即将上岗的领导干部的应变能力、控制能力、判断能力与协调能力.领导案例没有惟一解,有的只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最佳方案.下面这两则案例试题、思考要点及其点评,是我在参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过程中编制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以其充分体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不少优秀人才通过公开选拔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展示出较强的组织领导才能.但也有部分公选干部上岗后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时显得力不从心,有的甚至弄得人际关系紧张.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要解决公选干部走上岗位后工作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除了在笔试、面试过程中增加考核领导能力、素质的内容外,把握好公选过程中的组织考察这一环节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面试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选干面试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人们一般很少接触,到面试现场多会紧张.那么,在现场除了风度、精神、形象的讲究外,如何回答好主考官提出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面试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机关内部竞争上岗等考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参加考试的领导干部管理水平、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的测试,同时也是对其思维能力的检验。如何才能在面试中使自己的思维水平临场发挥出色,比其他竞争对手高出一筹呢?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公开选拔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是近年来我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开展。在公选考试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局面:有的参选者虽然基础较扎实,笔试成绩也遥遥领先,但由于面试准备不足,答辩中出现重大失误,以致痛失良机,名落孙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参选者重笔试、轻面试,答辩准备不充分,技巧性不强,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公开选拔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是近年来我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开展.在公选考试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局面:有的参选者虽然基础较扎实,笔试成绩也遥遥领先,但由于面试准备不足,答辩中出现重大失误,以致痛失良机,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7.
邵怀德 《领导科学》2003,(19):34-35
近年来,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已成为各地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少地方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应该说,公开选拔有助于扩大选人范围,拓宽用人视野,提高选人用人的民主、公开和透明程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但对近年来的公开选拔实践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后,也不难发现,在公开选拔的干部中,有的虽然理论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但其领导能力和水平却有所欠缺,所分管的工作往往起色不大,在群众中威信不高。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公开选拔工作的评价。为避免直接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江…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中,面试成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应聘者的面试得分通常影响着其是否能进入后期的组织考察环节中。因此,在面试中,应聘者为了获取组织考察机会,通常会采用各种策略有意识塑造较好的个人印象以暗示考官  相似文献   

9.
唐曙光 《领导科学》2012,(24):34-37
无领导小组讨论因其考察应试者素质全面、准确等优点,成为公务员考试和领导干部公选考试除结构化面试外的最重要的方式。在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应试者会呈现出不同特点。下面,我们以一次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个人陈述阶段为例,分析几名典型应试者的回答,使大家更加了解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应试者的特点,也使应试者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并进行针对性改进。×××局公开选拔科长职位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题某单位招录新公务员,认为公务员应具备下面几项素质:1.较强的学习能力,2.有边工作边学习的认识,3.  相似文献   

10.
面试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互根共长,为竞争性选拔干部提供了一种比较区分的功能,有存在价值,也有发展完善的空间. 一般概念认为,面试重在考察能力和个性,其本质是以外看内.针对干部选拔中存在的高分低能和会考不会干等问题,人们可能会问:面试靠谱吗?在一次培训中,我听到国外一位从事领导干部考试测评的著名专家说面试是一种最不靠谱的方法,这引起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根据历史和国外的经验,面试完全靠谱很难,但相对靠谱是可行的.面试为什么会不靠谱呢?因为人复杂多变,能力本身又很抽象,加上考官等人为因素,所以容易走偏,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人对人自身规律的认识还很肤浅,方法还不成熟,至少与自然科学相比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