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新闻意境的呈现形态、结构方式和审美特点的角度去把握新闻意境 ,新闻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点。同时 ,新闻意境也与艺术意境一样 ,具有蕴含持久的艺术魅力和深沉旷远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学中“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是“虚实相生”产生的哲学基础。“虚实相生”突破艺术的物质手段对于丰富复杂的生活的表现的局限 ,有形空间蕴涵无限的追求。意境的形成是诸种艺术因素虚实相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4.
意境的模糊表现方法主要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等。从古至今,人们谈意境必然和这些联系在一起。这些方法是创造意境的主要方法已属定论,可人们虽对此做了大量的论述,却鲜有人抓住这些方法的实质。对这些方法创造、引发出的虚境问题,进行具体论析和说明,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5.
舞蹈的意境需要借助于特定的表现形式才能展现出来。文章论述舞蹈的表现形式,具体包括舞蹈演员的外在形象及其动态的舞蹈、舞台背景等,继而阐述舞蹈意境的虚与实。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实境,而舞蹈的内在意蕴及其引发的观众产生的想象空间是为虚境。虚境与实景交相融合,共同构成了舞蹈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的意境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画家们主要依借空间境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师外造化”、“师法自然”就是创造绘画意境的根本途径,画家们为了创造出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意境,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以实求虚、以有求无、以真求神,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创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境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7.
“虚实相生”是中国文艺美学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比较而显示的最重要特色之一。在艺术意境创造中,它既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也是最基本的艺术方法。虚实相生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国的哲学与文化心理之中,因而也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造实践。无论是建筑,是画,是书,是舞,是乐,还是诗,都离不开这一美学法则。“虚实相生”的美学法则具体运用于艺术创作之中,构成了意境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构成了它的“不尽之意”,构成了它的全部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虚实相生是中国文艺美学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比较而显示的最重要特色之一。在艺术意境创造中,它既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也是最基本的艺术方法。虚实相生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国的哲学与文化心理之中,因而也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造实践。无论是建筑,是画,是书,是舞,是乐,还是诗,都离不开这一美学法则。虚实相生的美学法则具体运用于艺术创作之中,构成了意境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构成了它的不尽之意,构成了它的全部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意象的精雕细琢、对自然意象的选取、丰富奇妙的艺术想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月派主要诗人在创作中对意境的追求,由此可见,以提倡诗歌“三美”主张而著称的新月派诗人同时也是非常注重诗歌意境的营造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审美崇尚,意境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心理之中,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状态而随时可能渗透于艺术作品之中。中国电影求其神似,求其意境,追求影片内涵的抒情写意性和镜头画面的诗化意境。我们知道,意境的形成是从“情景交融”开始,通过“虚实相生”接通有限与无限的,所以,意境具有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象外之象”等三方面审美特质,它们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的本质和内涵。意境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里占据着“中心位置”。因此,无论是哪一代中国电影导演在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追求意象和意境的审美体现,注重通过意象的组合,感物兴情,情与物融,营造出浑合无垠以至两忘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意境美是音乐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意境美的表现途径有三种:一是触景生情,二是移情入景,三是情景交融。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意境美,保持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理想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中国古典音乐意境美永远散发出新鲜独特、意蕴无穷的芬芳。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张艺谋的影片以敏锐的哲学思考、独特的艺术感悟,一反传统的局囿,关注多元与差异,透过人物命运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呼唤人性和对人的存在的关注.在艺术上他大胆超越,不断创新,从而使其影片呈现出人性与诗性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历代文论家对意境的相关论述为基本素材, 结合有关的作家作品, 以现代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为评判准则展开阐述, 从 “以实写虚, 虚实结合”、“以景写情, 情景交融”、“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等三方面对意境美的创造规律进行了探讨, 对意境这个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特有的审美范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之一的柳宗元主要以其写作实践支持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柳宗元诗文所反映的积极用世、不屈不挠的人格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但他在被贬的 10多年间也确有过好佛求道、寻求精神解脱的时候 ,因而他的诗文有一股禅意 ,呈现出禅境美。这种禅境美表现为静慧之韵、淡远之味、空灵之美。  相似文献   

16.
《离骚》达到“化境”:主体、客体和艺术形式三者水乳交融,最能传达屈原的具体验;《离骚》的“香草美人”意象并非简单的象征,“香草美人”和其它意象构成意境,传达出正在出演悲剧的大志士的真体验;《离骚》役使神祗灵物的幻想,并非由“浪漫主义手法”炮制,而正是屈原真体验的本身。  相似文献   

17.
通感不仅是各感官之间的相互沟通、交融,同时也包括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合、贯通。作为两种不同门类艺术的书法与舞蹈,它们之间不是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通感的。论文从动态美、造型美及意境美三方面阐述书法与舞蹈之间的通感。  相似文献   

18.
论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州园林为我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其重要的一个美学特征便是意境美。苏州园林意境美的产生有三种方式:一是富有浓厚的文化意味的匾额对联;二是园中植物的人格象征意义;三是空间布局的收放、虚实。这三种方法相互结合,共同创造了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众多的研究者都强调诗歌的创作重在意境创造.本文认为,诗歌创作一开始就强调意境创造是抽象的、空洞的,诗歌的创作应是意象选择在先,意境完成在后,即起点在意象,终点在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其实就是意象组合形成意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文本的文学性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的“意美”是文学文本的终极本体。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译者应以再现译本的文学性为第一要旨,以意义真实、意象合理、意境生动等几方面为基础来传达原文作者的初衷和感觉尤显重要。通过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作品的两个英译本的比较,讨论文学译品的“意美”应如何被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