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不要烦姐,姐自闭了……最近,在一家大型企业上班,一提到工作就有点郁闷的夏秫小姐换上这样一句QQ签名。心理专家认为,像夏秫小姐这种状况,多半是患上了职场自闭症。生活中,那些习惯独处,不愿与人沟通,也不爱说话的职场人,都很有可能被打上职场自闭症的标签。心理专家指出,这种自闭其实是对职场关系的一种逃避,要摆脱其困扰,就要多肯定自己,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2.
《人生与伴侣》2011,(6):43-43
职场中有这样一类人:平时独来独往,在工作场合总是很闷。不愿意和任何人多说话,这是“职场自闭症”的表现。有调查显示,职场中有将近60%的人,因环境、压力等原因.而产生“职场自闭症”。同事之间无话可说,跟客户打交道也尽量选择邮件、聊天软件等虚拟途径,打电话时很纠结:与领导的交流就更少了,总希望能把谈话时间缩至最短,并尽快结束。  相似文献   

3.
江丹妮 《社区》2011,(36):52-53
“请不要烦姐,姐自闭了…”最近,在一家大型企业上班,一提到工作就有点郁闷的夏秫小姐换上这样一句QQ签名。心理专家认为,像夏秫小姐这种状况,多半是患上了职场自闭症。  相似文献   

4.
王茜 《21世纪》2010,(10):52-53
“我可以划船不用浆,我可以扬帆没有风向,但是朋友啊,当你离我远去,我却不能不感伤。”这歌词写得真切,但放在职场中却似乎缺了些许心眼。孰不知职场无间道比比皆是,独独难觅真朋友。据前程无忧调查显示:有58.17%的受访者经常或偶尔被职场朋友伤害,对其中滋味甚感寒心;  相似文献   

5.
面对职场“冷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场冷暴力"悄然浮出水面,目前有蔓延的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职场"冷暴力"形成的原因,并从企业与个人角度提出积极处理"职场冷暴力"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秋雨 《今日南国》2007,(16):64-65
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常常因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傲而锋芒毕露,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职场高手的"装"。"装"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策略,一种生存之道……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前一天加班到深夜12时,老板对你称赞不绝,亲自开车将你送到家。他虽然笑脸盈盈,嘴里接着"辛苦",但是绝对不会说"今天加班那么晚,你明天中午再来上班吧"。这就是老板,你为他加班,他会在"精神上感激"你,但是,别指望他会让你歇下来。这时候的"装",难度并不高,只要你随身带着什么"风油精"、"西洋参",总之用尽一切手段,竭力让自己精神起来吧。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朝代升职制度的描述,使读者了解一些中国古代升职的规则。需要说明的是,升职加薪往往混为一体,故在此一概以升职代之。  相似文献   

8.
吉玲 《人力资本》2008,(11):12-13
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外企战略收缩的可能性比任何时候都要高。  相似文献   

9.
网络上总是有层出不穷的新鲜词语,大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而最近最为热点的莫过于新词“被”出。始作俑者是“被就业”的横空出世:今年的7月,某网友在互联网上曝光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所在学校就和一个不知名的公司签订了关于自己的就业协议,而且通过这样方式就业的学生还很多。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次跟我的上司谈心,她说:“你这几个月的状态很不错,越来越有‘职场范儿’了。以前的你,每天早早到公司,只会埋头认真做自己的事,活脱脱一副学生气。”其实,我并没留意到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变化,但确实是对自己内心的变化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2010,(2):13-13
发生在后院的丑闻,看似和职场无关,但可能是对前途最有杀伤力的。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管理》2010,(4):92-92
在我们心目中,“职场变态”是需要被批评和挽救的,“如何给‘变态人群’减压,让他们更热爱生活,搞好人际关系”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职场专家却强烈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这些所谓的“变态”,实际是“职业先驱”,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2008,(11):11-11
虚,在职场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也无所顾忌。  相似文献   

14.
总有朋友看到我的简历后,好奇地问:“跳槽那么多,最爱哪份工作?”平心而论,这是一个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答案是“某个以前服务过的公司”,总让人会误解为“在留恋过去、在后悔离开”,也等于向别人证明了当初离职导致今天的埋怨。如果说是“下一个单位”,却如同像问演员“什么是你最满意的角色”的回答一样,纯粹外交辞令。而静下心来,剖析自我,原来自己最爱的工作是“做自己”。三个字,虽然简单,但十多年的职场波折历程和内心感悟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5.
曾看到一篇“职场童话”:一位“社会新鲜人”向上帝求救,希望能够拥有一双类似“红菱艳”的红舞鞋,成为“永动机”,无需休息,不知疲倦。  相似文献   

16.
调皮的阳光从窗帘缝隙间闯入,房间开始亮了起来,睁开惺忪的睡眼.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回忆往昔。我仿佛还沉浸在那散发着浓浓书香味的可爱校园中,这就是我的母校——上海市药剂学校,  相似文献   

17.
短镜头1:一朝被否十日萎靡 上班第一个月,元君设计的处女作“葡萄酒新品推广方案”,在一分钟之内被否决。元君很不解,他的设想是:一辆典型欧洲风格的马车,穿过长长的葡萄园,景色如油画一般绵长深奥。在提琴的低诉声中,男女主人公深情拥吻……元君认为,这样的镜头才能暗示葡萄酒的优雅内在。  相似文献   

18.
《女人世界》2006,(1):24-26
一般人都认为,在公司里只要尽心尽力,取得业务实绩,赢得上司的赏识和老总的欢心,加薪提升就指日可待了,而对那些一般行政人员,则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认为得到他们的协助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平日就对他们指手划脚,急躁起来甚至会对他们颐指气使,拍桌瞪眼,把人际关系学的那一套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有一个词在职场上流行——"职场木乃伊"。其显著特征是:工作没有锐气、没有效率、没有反应;不愿接受新事物,对批评表扬无所谓,一如出土的"木乃伊"一般麻木。值得关注的是,"职场木乃伊"中不少是刚进入职场的"80后""90后"。  相似文献   

20.
案例: 肖东并不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在重庆求学时他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长远的职业定位——成为一个优秀的专业培训师。为了这个目标,肖东放弃了重庆的工作来到上海:在一家通讯产品代理公司工作半年后,跳槽到一家房产中介公司担任房产经纪人,随后又来到某著名国有银行上海分行信用卡销售部工作。肖东如此“勤奋”地换工作,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赚到足够多的钱,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