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秆奇趣     
《成才与就业》2014,(15):58-59
正顾志富,1950年出生,原上海汽车电器厂职工。自1974年,他开始在业余时间从事麦秆画创造。如今,他的许多作品多次在工艺美术展览会、博览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项,并在文汇报、青年报、新民晚报等众多报刊杂志中刊登过。麦秆画通常又称麦草画,它是以天然麦秆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工艺画。麦秆具有天然光泽、纹理和质感,有极  相似文献   

2.
所谓微制作,就是指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讯终端作为音乐生产工具,突破时空局限的音乐生产活动。根据音乐生产的技术方式,我们可以把整个音乐生产分为“手工制作式”、“机械复制式”和“数字虚拟式”等不同的生产方式,但微制作与它们不同,因为它实现了音乐创制空间的流动化、创作时间的即时化和创制与传播的同步化,因而微制作是一种新的音乐生产方式。微制作的出现,大大推动了音乐生产日常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凉州贤孝”是一种起源很早的民间说唱艺术,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与敦煌变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宋元以后,民间艺人在题材和主题上对古凉州民间说唱艺术进行改编,逐渐形成了以表现“贤”与“孝”为主题的新曲目,同时也保留了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等佛教思想。“凉州贤孝”大多是由盲人用凉州方言演唱,主要用三弦和二胡伴奏,内容包括“家书”、“国书”和一些杂调。“凉州贤孝”具有文化传承、教化、娱乐、宣泄、沟通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剪纸在中国民间是最为普遍性、广泛性、象征性的一种艺术形态,吉祥剪纸是一种观念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民俗生活的实现。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是用剪纸的方式把一些文化内涵流传到了现代,因而剪纸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剪纸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动物图形寓意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题材,它的存在反映了一种文化积淀,也反映了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5.
衡东(衡山)影戏是一种地域色彩很浓的民间戏曲艺术.它经历了搭桥戏到桥路戏发展历程;音乐分为锣鼓打击乐和唱腔两部分,其锣鼓打煞风格独特,唱腔韵味十足;影人造型模仿戏曲的脸谱和衣饰,制作分成七个步骤,操作技巧独特.  相似文献   

6.
“影戏”一词的含义在我国历史上数有变化:其初始意义是指称我国民间的一种特殊的戏剧艺术,即今人所谓的“皮影戏”;入明以后,“影戏”除继续沿用宋元时期的初始意义外;其含义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其指称范围逐渐扩大,一些与“弄影”有关的艺术如走马灯、西洋景、电影等也被称为影戏,另一方面则是在民间产生了一些对于影戏的别称。  相似文献   

7.
由于竹雕艺术熔书法、绘画、雕刻艺术于一炉,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一向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奇葩,饮誉海内外。当下明代竹雕艺术品的拍卖成交价格很高,因而对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做一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结合“高等数学”教学的特点 ,对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在内容选取、结构设计、表现方式等方面逐一分析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等数学课件的讲授模式和结构模式。按此要求制作的课件在实际教学中证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豫北浚县泥咕咕的艺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下文化多元时期,作为传统文化重要传承工具的河南民间泥塑玩具——浚县泥咕咕,承栽着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从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入手,探讨泥咕咕的渊源、制作流程和艺术特色,是保护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打挤钹”是土家族民间一种独特的打击乐合奏形式 ,也是流传在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 ,是土家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之一。“打挤钹”从曲式、曲牌的音乐风格等方面 ,具有土家族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1.
胶东花饽饽是胶东妇女根据地域特色、节日和生活习俗,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创造的一种艺术产品,运用于岁时节日、人生仪礼及祭祀等胶东习俗活动中,成为生活仪式感的重要体现。其中的“圣虫”形象,广泛运用于过年、元宵节、二月二、婚嫁、上梁及祭海等胶东民俗事象中,寓意吉祥,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是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也是民间信仰的体现。“圣虫”与上古神话、原始的生殖崇拜、民俗信仰中的动物崇拜及蛇本身的特征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从中探究“圣虫”的源起,有助于对“圣虫”花饽饽做较为全面深入的解析。  相似文献   

12.
梁平木版年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民间美术——梁平木版年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此,从历史、人文、特定的地理环境及产生的历史条件出发,探寻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及发展、兴衰和现状等,并对这种非物质文化提出了继承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吕梁是一个民间艺术非常丰富的地区,伞头秧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把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民歌等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黄土高原上独特的艺术门类。伞头秧歌起源于古代农村祭祀时的歌舞演出活动,它的表演,主要是“扭”和“唱”两个方面,表演形式分为“过街场子”和“小场子”两种,最显著的特点是即兴编唱,唱词要求既快又准。  相似文献   

14.
"道情"小释     
“道情”是唐宋以降以道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说唱艺术。道情由道教走向民间,其体制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对道情产生时间的判断,应以不同的类型体制为准则。道情从东汉的“道歌”到宋代的所谓类似“鼓子词”的说唱艺术,一直到明代才产生真正以讲述道教故事为主的叙事体和道情剧。所以,从作为一种说唱形式而言,“曲辞道情”应是唐代产生的,而作为叙事意义上的道情则是从明代才开始的。从发生学意义而言,唐代尊崇道教,《九真》、《承天》等宫廷道乐的产生对“道情”的孕育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唐代沿袭历代郊庙制度,民间…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入、微传播特征的微电影,是以解构和碎片化为乐的互联网与电影互动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电影探索,并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逐渐成为时下新的文化潮流。微电影独特的影像制作模式、创作准则、影像修辞手法、传播媒介、观影方式、受众群体等改写了传统的“电影”概念,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电影关学观念的改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微电影还以其“微言大义”切入当下社会的“微现实”,关注被主流叙事所放逐、被宏大历史所忽视或过滤的问题,成为一种作者式影像的民间书写。  相似文献   

16.
吕剧作为一种地方音乐文化的产物,深深植根于地方音乐文化生活之中。吕剧是在地方说唱艺术“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吸取了《凤阳歌》等其他民间音乐艺术,发展成为“化装扬琴”,而后又经发展,成为中国八大剧种之一。吕剧昭示着黄河三角洲人民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的发展,是当地人民精神的寄托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雅乐原是我国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和朝贺、宴庆等隆重大典时演奏的音乐。据考证,最早起源于西周,在周代包括社交、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方面音乐,其名称当取“典雅中正”之意,他是周王朝“制礼作乐”的产物,以后历代传承。到了元代,有宫廷乐师散落民间,故而宫廷雅乐也流入民间。赤峰地区演奏雅乐始于清朝光绪初年,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演奏者大都是有学识、有地位的举人、秀才、生员、绅士之类的社会中上层人物。他们演奏起来丝竹管弦融合一体,抑扬顿挫板眼有度,演奏者双目微合,全神贯注,欣赏者平心静气,心领神会,形成一种“乐以合心志”的艺术氛围。雅乐这一民俗的音乐艺术,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民间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捏面人、吹糖人、剪纸……2020年9月29日,在江苏省丰县图书馆院内,平时难得一见的各种民间传统技艺进行集中展演,吸引了群众的目光。笔者在展览会上看到,栩栩如生的面塑制品和糖塑制品,吸引了参会群众的啧啧称赞,特别是丰县志坚聋人工作室制作的手提包、剪纸、宫灯等手工艺术品更是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欣赏,丰县凤城镇丁兰集的农民柳编,展览的十多个款式的样品被群众抢购一空。展览会展出的和丰牌系列的小孩虎头鞋、瓜皮帽,丰县传统食品卷煎和蜂糕、手指画、麦秆画都深受参会者的喜爱。展览会上一些农村传统的手艺如锔盆,也让参会的中小学生们感受到丰县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悠久,从侧面感知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胡仁·乌力格尔”等民间叙事性艺术形式与文本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中原等汉地历史小说和民间故事为文本的“胡仁·乌力格尔”在独特的时空中获得延伸和扩展,经过东部蒙古地区“胡尔奇”的精彩演绎和重构,在广大蒙古族聚居区民众中产生了巨大文化、艺术与社会影响。“胡仁·乌力格尔”这一民间叙事文本的重构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多民族历史以来互动交融的文化与社会关系,成为民族团结与社会凝聚的重要成就和依据。进一步挖掘、整理和重构“胡仁·乌力格尔”等民间叙事文本无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蒙汉等多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途径。  相似文献   

20.
“昌鲁”是流传在藏北民间的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可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被人们所注意,更没有人对它进行公正、准确的评价。本文试图对“昌鲁”起源、内容、艺术特色等作一探讨,旨在使人们对“昌鲁”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