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工作不仅要着眼于为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共青团在坚持配合学校教学主渠道育人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创造更加自由的空间,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创办业余文化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共存的世界多元文化的联系、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各种不同思想和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变得不可避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新的教育模式,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邱少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7):63-65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立忠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7(1):72-76
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学校组织管理不断追求的目标 ,校长负责制的确立经历了曲折的路程 ,由于学校组织结构存在的固有矛盾 ,校长负责制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 ,实施校长负责制必须分析我国学校组织结构的多元矛盾 ,才能明确并解决校长负责制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叶美兰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01-09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包含具有江苏特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体系;能够面向产业需求办学的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的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等。高质量发展的江苏高等教育价值目标是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和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通过分类施策、分类评价,推进分类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以同频共振的高等教育集群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实现江苏高等教育多元维度的“高峰迭起”与“高原敦实”;以“一流多元”、内涵式发展的江苏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潘高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1):63-64
教师的职业发展看似教师个人的问题,但是对学校来说也是关乎立校的重要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在教师职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学校应该关注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设立积极的激励机制"、"注重英语文化建设,丰富教学活动,革新英语教学形式"三方面探讨了学校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张永霞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8(4):407-410
习得顺序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多元发展模型从认知的角度对习得过程和顺序做出了独特的解释。发展轴和变异轴是其模型的两条主要维度。尝试将该理论模型引入中国英语学习者词缀习得领域进行实证性横向研究,探讨并提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缀习得顺序。 相似文献
8.
贺新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4):220-223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在现代主流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冲突中,存在鲜有民族特色、文化单一性突出等问题.只有确立文化多元的理念,以多元文化情境下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需要为导向,在文化的特殊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推进多元文化的本土化,努力构建既反映现代主流文化需求,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学校文化,民族教育才能真正体现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效促进民族地区儿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课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时见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6)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多元文化主义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建构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培养所有学生进入多元文化世界的适应力与发展力,因而要求对一元文化课程予以改造,发展新型的多元文化课程,这种课程要求尊重和反映每个儿童的民族及性别文化传统及其相伴而生的文化体验,体现所有民族和性别群体的现实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课程发展宜坚持多元视野、多样原则和个性指向,进行结构统整,将相互作用的各种文化内容整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王蕾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107-111
多元智力理论模型产生的背景:一是传统智力理论受到挑战;二是认知心理学发展的必然;三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能力的新要求。并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1.多元智力理论主张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研究智力符合现代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2.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智力是人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并且对智力的内部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大大丰富了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多元智力理论主张必须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对智力进行总体把握,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要求,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刘桂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94-197
当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人类社会对待音乐教育的主潮。中国政府亦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方向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在研究领域,许多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对于加深认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不无启迪作用。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具体推行情况不尽如人意,于此,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加强基础音乐课程教育;加强对专业音乐教师多元文化能力的培养;打破二元论,构建多元论。 相似文献
15.
学校特色和校本发展策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铁军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1-5
创建学校特色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学校特色体现为以学校为本位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 ,是追求独树一帜的优质化教育的基础。创建特色必须推进校本发展策略 ,以学校为发展中心 ,以学校为基础 ,以学校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多元化条件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思想道德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发展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以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发展思想道德目标,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发展思想道德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上,推动其多元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内外部的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理念的摇摆,则会对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声乐界曾经有过几次有关文化交流的争论。而争论的结果表明,加强文化交流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必然选择。声乐界要牢固树立文化交流理念,就必须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历史的高度理性看待民族声乐发展中的问题,探索和把握声乐发展的规律,树立科学的声乐教育理念,重视媒体在声乐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文化交流理念,是促进民族声乐多元发展的保证,符合民族声乐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19.
20.
杨洪贵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19-22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产生于1973年,在1989年被确立为基本国策。此后,多元文化政策得到澳大利亚历届政府不断的坚持和改进,并在原则和措施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适时的变化促进了澳大利亚社会的宽容与和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