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区茶贸易过程复杂,不仅展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也展现了茶叶的满足情况。贸易概况与茶商种类与经营方式是藏区茶叶贸易的主体内容。藏区内的茶叶贸易主要被寺院与贵族垄断。底层百姓把茶叶交换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生活需求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广西口岸发展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贸易情况,通过对宋朝在广西沿海和沿边地区设置的钦州、廉州、永平寨、横山寨等博易场的管理和海内外贸易进行论述,认为宋朝因军事需要,大量向云南地区购买战马,促使西南地区的陆上交通“大理买马道”与广西沿海口岸的博易场互联互通,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在广西口岸带动下形成西南地区开放型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萌芽时期的市舶制度、发展完备繁荣时期的市舶制度、走向衰落时期的市舶制度以及市舶贸易管理制度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中的作用等方面来对市舶贸易管理制度的变迁作一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朝贡体系"论是当今海外学术界诠释古代中国对于东亚贸易体系所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理论。东亚贸易体系最初形成,滥觞于安史之乱后淄青镇节度使的经济利益驱动,由于他握有唐朝对新罗和渤海国交往的涉外权利,以登州港为中心,地跨唐朝与新罗、渤海两国间的走私贸易开始出现;在淄青镇李氏割据势力被平定后,张保皋所主导的登州与新罗、日本间的海运贸易也渐成规模;五代十国以及宋元以后,随着以市舶司制度为核心的"互市体制"的确立,东亚海运贸易网络也不断发展。从历史的长时段观察,"朝贡体系"论既不能作为东亚贸易体系之表征,也不能说明前近代东亚贸易体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1949—1966年中国茶叶贸易经历了平稳发展、超常规高速发展、严重衰退和恢复等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与茶叶贸易相关体制和机制的演进不无关系.以安徽省为例阐述了茶叶贸易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发展、茶叶贸易“内销服从外销”及相关鼓励政策的演进、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其制度效应  相似文献   

6.
论清代中俄茶叶贸易●苏全有在清代中西茶叶贸易中,中俄贸易占有相当的比例,影响举足轻重,而目前史学界却尚乏专文论及,这与其地位极不相称,故对之作一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一、清初中俄茶叶贸易从蒙古军统治俄国时期起,中俄贸易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俄国独立以后,...  相似文献   

7.
清代以晋商为代表的中国商人和俄国商人在恰克图开展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茶叶贸易活动,在世界贸易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山西本地不产茶,这就使得晋商在整个茶叶贸易过程中需要进行南下购茶、北上贩茶的长途贩运,这一过程同时也就伴随着与茶叶贸易有关的人员流动的发生。文章以清代晋商为主导的恰克图贸易为视角,以茶叶贸易规模的变化对与之相关的人员流动数量进行估算,以期对与恰克图茶叶贸易相关的人员流动进行探讨,进而揭示恰克图贸易中所隐含的经济早期近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世纪以来,西方消费市场对茶叶的旺盛需求刺激了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的独占地位使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与此同时,英国等西方国家也在茶叶贸易中赢得了自己的利益。由于19世纪中叶印度、日本、锡兰等国茶叶开始大量出口,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地位不断下降。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已不可能继续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实现贸易优势,但发展相对优势的茶叶商品出口仍可以使中国取得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西北各族与内地的皮毛贸易,已替代茶马互市成为一项最活跃的经济活动。皮毛贸易不仅加强了西北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之间的互相联系,外国商人也从中攫取了大量的廉价原料,马步芳家族在皮毛贸易中积聚资金,成为新崛起的军阀。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清朝建立以后,随着清廷在全国范围内统治秩序的确立,以及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贸易的繁荣,茶法、马政也开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康熙初年,裁撤了苑马监和茶事御史,放宽私茶贸易禁令,茶叶改由民间自由贸易。青海地区蒙、藏等族携带羊毛、皮张、土特产等,到东部汉、回等族聚居处,换取茶叶、布疋、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然此时尚无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新疆与俄国的贸易,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经历了近百年不寻常发展历史。新疆的出口物品以茶叶、棉织品为主;俄国以棉织品、毛织品、毛皮、金属制品,以及呢料纺织品为大宗。双方货物多以土产品为主,涉及牲畜、毛皮、纺织品、茶叶等。双方贸易几乎遍及了伊犁、塔城、吐鲁番等新疆各地,无论是产品结构,也无论是贸易总量,新疆与俄国贸易,都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笔墨,值得后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藏族、蒙古族商人对清代青海民族贸易贡献巨大。从丹噶尔民族贸易的发展状况来看,藏、蒙商人既是牛羊、皮货、青盐、矿产品及其他牧区特产等输往内地的供货商,也是茶叶、布匹、鞋帽、麦面等商品输入牧区的进货商。藏、蒙商人的经贸活动开发了青海牧区及西藏等地的各类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牧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他们的经贸活动促进了丹噶尔等地的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增进了内地与牧区之间的交流,进而推动了青海乃至西藏等地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中国茶叶贸易时空演变规律,利用2001—2020年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库中国茶叶贸易数据,基于GIS技术、重心理论、地理集中指数及莫兰指数分析中国茶叶贸易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茶叶进出口市场集中化水平高,且进口市场集中化水平仍呈上升趋势;(2)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多哥、加纳是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斯里兰卡、印度、越南、肯尼亚是中国茶叶主要进口市场;(3)中国茶叶进出口量重心均向西南方向转移,进口量重心移动范围相对较小,出口额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进口额重心先向西北后向东北方向转移;(4)中国茶叶进出口市场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其中出口市场集聚趋势增强,进口市场的集聚趋势减弱;(5)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饮茶文化等因素对中国茶叶贸易时空格局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提出稳定传统茶叶出口市场、改善茶叶进口市场结构、拉动茶叶新消费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全球价值链(GVC)参与为视角,基于2005—2015年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利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强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一国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增进该国的贸易利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其中通信基础设施还能够通过提高贸易的时间效率对贸易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以设施联通为依托,加强本国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主动权,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4.
从贸易限制的视角,依据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提出两大核心假设:构建中的TPP条款为因变量,成文后的TPP条款为自变量,二者皆为美国贸易保护提供了新路径。选取核心议题里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劳工和环境规则,水平与交叉议题上的监管一致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作为因变量的TPP条款提供贸易保护的方法,它们分别是:白金标准、体系竞争、主协议条款且有争端解决机制、监管机制规则。尝试用中美两国在WTO发生的贸易摩擦案例分析并预测作为自变量的TPP条款对于中美贸易的影响,预期未来中美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以及新议题领域摩擦加剧,美国在TPP制定的贸易规则对我国贸易方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和重要的贸易伙伴,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在结构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存在障碍;从另一方面看,随着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双方在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越来越强,双方的贸易发展存在着巨大潜力.在介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贸易障碍和贸易潜力两个方面对双方的商品贸易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这一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清代中英茶叶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茶叶贸易以东印度公司为主体 ,存在着发展中的不发展的问题。而至鸦片战后 ,刚步入兴盛期 ,这与茶价、供需及国家政策有关。进入 19世纪 6 0年代 ,由于印度茶的竞争 ,中英茶叶贸易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7.
以全球价值链(GVC)参与为视角,基于2005—2015年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利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强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一国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增进该国的贸易利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其中通信基础设施还能够通过提高贸易的时间效率对贸易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以设施联通为依托,加强本国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主动权,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8.
紫式部笔下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式部笔下的女性形象牛水莲《源氏物语》充分展示了日本古代贵族妇女的悲剧命运。它通过源氏公子三代人的恋爱婚姻和猎艳渔色,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妇女形象,构成平安时代贵族妇女绚丽多姿的人物画廓。这一大批千姿百态、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不论是身份高贵的贵族上层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肇始于西汉,并有其发生、发展、繁荣和衰微的过程,而每个时期又都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等诸条件之约束。两汉是其开拓时期;魏晋南北朝是其继续发展时期;隋唐为其兴盛繁荣时期;宋元则为其高度发达时期;明清时海外贸易出现了断层与终结现象,乃是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必然结果。然而海外贸易作为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古代中外关系发展史上仍占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日的友好往来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宋代是古代中日友好往来繁盛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唐代一样,宋代中日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而两国的贸易则超过唐代。北宋时期,中日之间的民间贸易已经相当频繁。两宋之交,由于金兵侵扰和宋廷溃败,中日贸易一度中断。宋廷南迁后二、三十年,平清盛控制日本中央政权后,两国贸易才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达到了宋代中日贸易的鼎盛时期。宋朝的明州、台州、泉州和秀州的华亭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