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及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建设关乎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和重大的理论发展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颠覆以及持久的和平演变策略仍在继续,动摇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的安全备受挑战;另一方面,执政党自身的理论建设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影响到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影响到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在于救了中国,而马克思主义能否进一步发展中国,则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亟须解决的理论命题,也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3.
因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功能的内在需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内蕴着对意识形态话语范式实然形态的历史性超越与发展性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遵循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回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探寻促进新时代话语体系发展变革的动因与内生机制,以期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话语的学术性表达,促进理论话语的实践性转向,彰显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边缘化"危机,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人民性、现实性等手段来增强中国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这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增强民族凝聚力、统一人民意志,有助于中国顺利渡过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模式”被世人热议,但热议的背后隐藏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政治模式的曲解、诸多社会思潮交融等淡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因此,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地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把握“中国模式”的话语权,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它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基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严峻,必须采取措施加强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紧紧攥在执政党手中,确保大政方针具体落实;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国的具体实践,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加强公民自身思想建设;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加大宣传力度,牢牢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高阵地.  相似文献   

7.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尽管针对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但他们的批判对当代中国同样具有警示作用.如果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审视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会发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解构,全球化时代“去意识形态化”的倾向、悄然流行的现代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等隐藏着的隐患需要引起警惕.多角度地审视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旨在引起我们对相关问题的重视,从而有的放矢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入世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入世为中国思想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会更加巩固和发展 ;二、淡化意识形态的错误倾向依然存在 ,严重威胁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三、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会进一步加剧 ,意识形态的斗争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话语权可以引导人民群众为共同目标而奋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国话语权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全球意义,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全球化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多重危机,部分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认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冲击着中国核心价值观,海外学界和西方社会极大地曲解了中国模式.新时期积极扩大中国话语权,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综合国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生活场域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开展话语权外交活动,回应国际关切.  相似文献   

10.
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增强其感召力。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边缘化”危机,迫切需要从现实出发,发展其学术性、人民性、渗透性、包容性,以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提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广告经营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中国传媒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之后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企业运营状况的影响,描述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企业影响的基本特征,进而提出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传媒企业创新与发展对策,包括建设创新型传媒企业、进行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打造精品产品、建设文化产业集群、扩大海内外市场等。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文化产业都带来冲击.我国文化产业无论从内容制造还是实体生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日本、韩国等从经济危机中崛起的事实说明中国文化产业具有安度危机,并顺势腾飞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也十分重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中的MIMIC模型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并利用中国有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根据模型的修正结果得到影响中国危机强度的5个变量,并通过计算得到"危机强度"的得分。由实证研究结果可知,中国金融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波动比较剧烈,而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不大。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次贷危机很快蔓延到全球,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灾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政府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许多专家学者极力探究危机的根源,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中国经济发展当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文章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14只世界主要的股票指数,采用GARCH(1,1)和EGARCH(1,1)模型比较金融危机前后的股市风险变化.结果表明:收益率在不同分布假设下Var值均能很好模拟风险,同时,GARCH(1,1)-GED计算的CVar值在金融危机中能很好地模拟股市风险;由t分布和GED分布的自由度的变化得出,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各国股市的风险上升并且趋同,而且这一状况在危机后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严重,恢复极其缓慢,而发展中国家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欧元区的经济困境: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希腊、意大利为典型的“欧猪五国”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之中.这不仅直接反映这些国家的经济困境,也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之际直接威胁欧元的稳定,拖累整个欧元区经济下行.欧洲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对这些国家的救问题深感头痛.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复杂.在分析以希腊为典型的“欧猪五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形成基础上,探讨其形成的诸多原因,分析其影响(特别是对我国的影响)和出路,为清醒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7.
始于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各国经济深受冲击,世界人民,包括中国青年广受影响。文章分析、论述了金融危机给思想教育带来的四方面启示,并就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席卷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抵押贷款公司纷纷倒闭,银行等金融机构蒙受巨大损失,各国流动性受到冲击,各大央行纷纷注资以稳定投资者信心。在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多米诺骨牌的全球效应中.中国很难独善其身,面对美国为我们敲响的警钟,中国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美国的前车之鉴,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我国的经济环境,防范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体制性成因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行不良资产是导致经济和金融危机的重大隐患,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在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加大和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大量积聚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长期的、大幅度的高于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体制性成因,从制度安排上防范和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使新美国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华盛顿共识"、民主输出战略和单边主义外交在全球范围内遭受了挫折。金融危机使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美国仍然是世界超级大国,奥巴马政府通过经济政策的去自由主义、社会政策的去达尔文主义、外交政策的去单边主义对新美国模式进行了改革。受国内保守势力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新的美国模式的形成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