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丰富而独特土壤之中的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具有独特品格和思想体系的人生美学。追求人生的诗性生存及生活的审美化、艺术化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突出特征 ,传统士大夫们通过艺术去思考人生的诗化、去实践人生的诗化。艺术使有限的生命寻得永恒的精神家园 ,艺术是士人们于有限之中把握无限、于短暂生命之中追求常存不朽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道教以“得道成仙”为基本信仰,认为幸福不在于占有极大的物质财富,拥有极大的权力名 声,而在于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故倡导顺应自然、清静自心、知足常乐地活着。千百年来,道教以 “知足常乐”为准则,把保重身体、快乐地活着上升到了人生幸福的高度,对生命的热爱形成了道教幸福观 的鲜明特点。道教对幸福与欲望关系之探讨,表达了对人的本质及生命理想的自觉意识,对现代人生仍 有独具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冯宇平 《南都学坛》2009,29(3):139-140
一、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幸福人生的作用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真正意义,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大学生的关爱情怀。大学生生命教育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质量,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形成,获得幸福人生为宗旨。从心理学来说,幸福是人的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能力,幸福能力的提高需要教育。生命教育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4.
艺术化人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典美学的突出特征之一,便是追求人生的诗性生存,人的生活的审美化、艺术化,艺术自然便成为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特殊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从根本上讲并非是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存在,而是成为解决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与方式.通过艺术去思考人生的诗化,通过艺术去实践人生的诗化.艺术使有限的生命寻得永恒的家园,一方面艺术成为传统士人精神生命自娱、获得内在圆满自足的精神境界的方式;另一方面艺术也是传统士人于有限中把握无限、于短暂生命中追求不朽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看待世界有两种方式,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相应地,世界对于人也有两种存在,即事实性存在和价值性存在。由价值关系构成的世界,通常称之为意义世界。意义世界的成立以人的合目的性需求为根据,而人的自觉生命活动也总是为获取某种意义而进行着的。相对于人的存在方式的多样化,意义世界亦有着多重开显:在生存的层面反映为适与不适;在实践活动层面形成是非、善恶、功过的评判;在精神超越层面则显现为至真、至美、至善的价值追求。不同的意义世界构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中蕴含着的生命理念是人的整个生活目标之所在。当今世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理念,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亦需要有某种共通性的生命理念。人类历史上生命理念范型的演进经历着由自然生命经自觉生命更向自由生命演化的过程。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当倡扬“和实生物,刚健有为”的精神,以确立自觉生命,归本自然生命,而又开启自由生命,并藉此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生命理念相互沟通,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6.
王旭丽 《南都学坛》2015,(1):98-103
激发个体创造活力是个人梦的本质和核心。个人梦,植根于个体对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之中,植根于个体的多重需要和独特境遇之中,植根于中国梦之中。个人梦需要落实到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中去,其实现途径为:塑造积极信念,建构自己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不断开拓新的生命境界;弘扬和培育核心价值观,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现代社会组织应注重个体自我实现之梦,激发每一个体的创造活力;完善制度安排,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和着力点,提高人的整体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7.
自觉从生命视角认识和解释人生,以感悟方式执著而痛苦地探寻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在现代中国诈家中莫过于沈从文。沈从文在仙游历于城市与乡村的人生体验中,出干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类未来的关注,他将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人的生命本体。生命,对于人来说,无非指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力量,人的本性也蕴含于人的肉体和精神之中,所以首先必须是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人性。同时沈从文认为生命是上帝的造物,它本质上是美丽的,人的本性也是美丽的,生命圣洁性的最大敌人来自世俗的物质欲望,生命的本性只有在其最初家园即自然中才能得到真实而充…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人之自杀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杀系个人采取主动的方式结束自我生命的行为。现代社会的自杀问题比之传统社会更为严重 ,已经造成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公众精神的巨大痛苦和社会的重大难题。现代人的自杀行为虽然与精神疾病 (如忧郁症等 )有密切关联 ,但主要的还不是精神疾病所致 ,而是现代人独特的对待生命与生活的态度所引发的。所以 ,要解决现代人之自杀问题 ,必须从社会与人生两方面着手 ,尤其是要有对待生命的正确的态度和对生活意义的正确把握 ,并寻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人之生命本真的问题时,必须联系到人之“生”与“死”两个方面,所以,虽然每个人之人生都显现为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一维性的流逝,但却内含三重性:一是生理性血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精神性超越生命,此之谓生命本真。人们只有真正意识到并自觉地从生命的三重性出发安排人生,才能引伸出正确的生命意识,拥有合理的生活态度,减少人生中的痛苦而获得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10.
庄子美学是"逍遥游"的美学,以绝对自由为核心的"逍遥游"兼有人生、审美的双重意义,成为庄子人生哲学与美学的共同归宿点.在道家学派中,庄子比任何人都更集中、更突出地关注和思考了人生问题,并且把"道"和人生紧紧连在一起,把道的境界看做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庄子美学是从心灵体验出发,追问永恒长存的生命意义,把个体有限的生命纳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从而实现美的超越,从有限进入到无限,最终使人生永恒化、艺术化,使审美本体化、人生化.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幸福的终极性、动力性、意义性三个基本特点,指出幸福情感作为人所独有的积极情感,不仅是感性的,也是深蕴理性内涵的;不仅是内心感受的,也具有伦理价值的。只有这一幸福感产生并积淀于个体精神世界之中,只有这一幸福感出现并存在教育过程之中,才能培养出幸福的人,才能演绎出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爱丽丝·门罗的作品涉及了很多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幸福是其中之一.爱丽丝·门罗的幸福并非等同于欲望满足后的快乐,也并非爱情婚姻等外在事物给人带来的满足感,而是人物经过人生磨难后,对生命和生活产生了新的认知,重新获得的心灵宁静和满足.文章分析了门罗作品中的宗教哲学、东方哲学和顿悟的智慧,以期探询这些哲学对门罗作品人物在经历大悲痛之后重获安宁幸福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电视文化传播与人文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性概念。在当下,人文精神的内涵实际上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当下生活和生命状态的关注和关心。我们的电视理应关注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快乐和幸福,关注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意义表达和身份构建。电视因之而成为呈现和表达这个多元社会之多阶层意义需求的公共领域。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多元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因此,我们电视所应竭力去表现、去表达、去书写的意义也一样的复杂和多元。  相似文献   

14.
造福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加强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需要,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幸福的需要。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包括人生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人生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人自身的发展和幸福,以及各种个人生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适用于研究人民生活问题。我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活化"的研究,创立一套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并用以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和生活质量,让每个人的人生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加幸福、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的小品文将"寻求享乐""近于顽童""庸凡之心"的人生旨趣置于"虫鱼之微小,谣俗之琐屑,与生死大事同样的看待"之中,并不具备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反而新添了现代散文"思想博大,见识明达,趣味渊雅,懂得人情物理"的特质,拓展了现代散文"谈人生琐屑之事"的创作特征和文学语境,也指向了人的内在生命的深秘而永存的普遍真理和共有人性,常常使读者不断地发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而惊异。应当说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人生旨趣的开掘,它以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为依据,用现代散文形式表现现代生活背景下的自我意识、平民意识,这正是周作人从古典散文意识中所获得的解放,仅此一点,其影响可谓深远。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中的儒家、道家、佛家致思路径是"寻求生命之道"。儒家对生命之道的探寻注重三个方面的问题: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从人生与人的修养上去理解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古今中外的任何哲学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定位宇宙,安排人生"的学问。哲学的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并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基调,主要表现为中国美学家们从现实的生存体验和个体感性生命的视角去思考美学问题,这种立足现实生存的美学理论在人生体验、生活改造和生命安顿这几个层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以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现代新儒家美学源于地理疏离、情感疏离和文化疏离;作为体验之学,审美是对人生意义普遍性的发现;作为生命安顿,审美是对工具主义方法论的超越;由"感"而"信"则彰显了儒学的超越向度。现代新儒家以审美来重塑中国人的生活品格和精神世界,体现了现代中国美学精神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18.
张景 《社区》2010,(32):55-55
现代少数有智慧的人已不去追求有钱、有权的成功人生.而是转而追求个性、闲暇、情趣的一陕乐人生”了,然而不同的人对快乐人生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德育的智慧在于:把对人的生活秩序和生命意义的关注融为一体,关怀整全的人生。一方面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进行调理并确立规范,引导人们合理地生活,营造生活家园;另一方面它从更高的层次关注生命的意义,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调理并勾画秩序,开启人生的意义,构建精神家园。当代德育建设应当吸取传统德育的智慧,关怀现代人的生活秩序和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孔子的人生追求和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探讨在激励其弟子的同时,也成了后世儒家学者追求的楷模,更奠定了儒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通过讲述孔子人生志向和个人经历的生命故事提出关于个人生存样态和伦理意义的问题,进一步剖析生命样态的一般法则和人的生活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从中探寻有助于现代人树立其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