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初,台湾媒体透露,台湾“经济部”在一个内部报告中认为:“两岸经济正处于彼长我消之中,大陆对台湾具有磁吸作用。”他们担心,大陆经济发展对台湾的影响力不断增长,以及台湾经济优势将不断消失。实践证明,这个观点不无道理。近年来台商掀起的一波接一波大陆投资热潮,就是最好的说明。那么,吸引台商涌跃西进投资太陆的磁吸作用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台湾的传统产业在岛内遭受生产、筹资。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加之受岛内高科技产业的排挤,以及当局产业政策的不平等待遇,纷纷西进大陆投资发展,以寻找产业发展的第二春。同时,受大陆投资环境的诱因及企业比转利益的驱动,台湾高科技产业也积极迈开了投资大陆的步伐。几年来,非但台湾的传统产业几乎全部都来大陆投资,不少高科技产业也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以来,台湾又掀起了第二波的大陆投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我们发现,台商投资大陆出现了几个重要变化,而这个变化无不与两岸加入WTO有密切的关系。下面试析之。  相似文献   

4.
具有8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台湾和拥有巨大的潜力的台湾工商界目前正在大力把充裕的资金投向世界各地。今年头9个月,台湾海外投资总额达11.7亿美元。据台湾《工商时报》调查表明,90%的台湾厂商都对投资于大陆感到兴趣,而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总共万过10亿美元。为此,目前我国许多省、市纷纷网开一面,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们面临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适应形式,抓住大好机遇,把云南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不但是云南人民关心的问题,而且已成为海内外关心云南发展的各界人士议论的话题.本文打算从对外开放角度,对云南与台湾的经济合作问题作一点粗浅分析.一、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及云南所处的地位8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台湾海峡政治局势的逐步缓和,海峡两岸的经济关系开始发展.1987年,台湾当局正式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后,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更为迅速.其表现是:第一,海峡两岸的民间贸易不断扩大.由于台湾当局禁止台商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大陆与台湾的民间贸易都是通过香港转口进行的.1979年,中国大陆刚刚开始实行对外开放.这一年,海峡两岸通过香港进行的转口贸易额仅为7000多万美元.1987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就达15亿美元,1990年又增至40亿美元,据报道,1991年这种转口贸易已达58亿美元.在1990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中,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达32.78亿美元,占台湾当年出口额的4.8%,大陆对台湾出口达7.65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1.3%,大陆实际上已成为台湾的第5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6.
加快吸引台资,办好台商投资企业,不仅关系到利用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加快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外向型经济建设,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海峡两岸关系,促使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因此,有必要剖析台商投资企业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对策,这对促进台商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一、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现状和特点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的转移,尤其是近年来台湾的社会治安恶化,劳资纠纷增多,民众环境保护意识高涨,地价猛涨,原材料短缺,劳动力不足等诸多因素,迫使台资加速外向转移。随着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台胞选择到大陆投资,台资大量涌入大陆,其投资活动逐步从零星、隐蔽、分散发展到成批、公开、联合进行,日益形成一股强大热潮。截止1991年10月底,大陆共批准台资企业2846项,台胞协议投资达36.2亿美元,目前,台商在大陆投资开办的企业已达4200多家,比前期有大幅度的增长,台资已成为大陆外商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一、台湾与大陆农贸的逆差态势台湾与大陆的农产品贸易,和其它方面的贸易一样是以两岸关系的缓和为契机的.从1987年7月台湾开放二十九项农工原料间接进口以来,迄今发展迅猛:1987年两地农产品贸易额为3.29亿美元,到1992年即达6.41亿美元,增长了94%,年平均增长11.95%.同期台湾从大陆转进口的农产品总值从1.61亿美元增加到3.47亿美元,年平  相似文献   

8.
一、台商来闽投资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福建一直是台商到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截止1992年底,福建省批准设立的台资项目达1927项,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3.84%,协议投资金额为24.99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3。福建省台商投资企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1979—1987年)。自1979年台商在泉州市开办第一家台资企业之后,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渐趋缓和,台商陆陆续续开始在闽投资办企业。这期间台商投资多采取单个、间接、隐蔽的试探方式,故具有投资项目少、投资金额小的特点。全省共批准台商投资企业58家,吸收台资金额3968万美元。  相似文献   

9.
一、海峡两岸贸易的新情势1987年10月14日台湾当局开放探亲的政策在海峡两岸掀起层层波澜,在海外也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台湾,要求海峡两岸直接通商及到大陆投资的呼声四起,一浪高过一浪。现在,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五大贸易伙伴,而台湾也成为大陆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一些台商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有些台商干脆将整厂或生产线移往大陆;以往来参与转口贸易的台商纷纷着手与大陆洽谈贸易,有些台商则在香港等地设立联络办事处或另立子公司,计划进一步开发市场;还有些台商以各种名义组团到大陆进行实地考察,仅去年的广交会就有数千名台商参加。据台湾方面统计表明,有70%的台商打算与大陆进行间接贸易,有1/3的企业家愿意向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10.
1991-2003台商大陆直接投资对台湾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隆生 《东南学术》2005,(4):140-147
约从1980年代末期,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快速成长.近几年来,由于台湾制造业呈现萎缩迹象,加上失业率上升,一些人开始疑虑是否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利用普通最小平方法、辅以Hildreth-Lu程序,使用1991-2003每年的总体经济数据,探讨影响台商大陆投资和台湾经济成长率、失业率的决定因素.主要结果如下:第一、台币升值和台湾向大陆出口对台商大陆投资产生正面影响;第二、台商大陆投资有助于台湾经济成长,但对台湾制造业薪资产生抑遏作用;第三、民营企业对内投资对台湾经济成长和就业产生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日益深入人心,加上台湾经济亟需寻求有利的发展途径,不少台湾投资者纷纷来大陆投资兴办企业。据经贸部提供的数字表明,1992年1—9月,大陆新增台资项目3750项,协议总金额29.7亿美元,而此前历年累计协议总金额不过34.3亿美元。这些数字表明,台资在大陆历年吸收  相似文献   

12.
三、台湾未来主要五大新兴产业 l、台湾软性电子产业 (1)全球和台湾软性电子产业的发展目标 软性显示器将成为未来随身娱乐装置的主流,根据NanoMarkets预测,软性电子产业产值到2009年为58亿美元,预估2010年市场开始起飞,将成长至97亿美元,预料2012年,软性电子的产值更可望达235亿美元,将成为全世界下一阶段显示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现有软性显示产品主要有两项,分别为软性液晶显示器,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的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发展到轻工业、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为主。进入21世纪,台湾产业转型面临发展瓶颈。在国际金融危机、大陆区域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台商投资开始向环渤海经济区转移,环渤海地区必须抓住机遇,立足互补,优化结构,提升渤-台两地产业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资本中,可以划分为官僚资本、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三种。其中,官僚资本的“国营事业”营业额为148亿美元,私人资本的“集团企业”为134亿美元,外国资本的“跨国公司”为106亿美元。台湾的私人资本,特别是私人集团企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超过了官僚资本。仅一九七九年民营工业产值就为262.55亿美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近80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由此可见,台湾的私人资本在台湾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台湾私人资本的发展来探讨台湾私人资本对大陆投资、贸易的可能性,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往来,促进统一祖国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台湾出现了赴大陆探亲、旅游热潮:通商、学术以及各种形式的交流也应运而生。开拓台湾旅游客源市场是我省旅游部门当前所面临新的课题。本文就开拓台湾旅游市场的对策作些思考。一、我省开拓台湾旅游客源市场的优势 1.市场邻近。从国际客源与旅行距离的关系看,最大量的是邻国旅游,其次是非邻国的区域内旅游,最后是跨地区旅游。从台湾旅游客源市场输出动向来看,1987年出省旅游人数达100万人,其中,前往日本29万多人,香港19万多人,泰国11万多人,南朝鲜9万多人,占全年出省67%以上。  相似文献   

16.
台湾岛内产业结构的急速变化使台湾核心产业与出口支柱产业的内容日新月异,半导体业、光电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将会成为台商到大陆投资发展潜力巨大的主体产业。  相似文献   

17.
过去20多年来,由于特殊的地缘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条件,粤台两地具有进行经济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互补的良好条件,广东也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集中的省份,台商投资结构演化和粤台产业合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台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台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和学习效应不明显和台商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广东应进一步调整对台商投资的产业导向,优化台商投资结构,重点引进台湾大企业投资,努力提高广东本地企业对台资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自1949年以来,台湾高教事业有很大发展,培养了不少高级人才,对台湾的经济“起飞”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分析台湾高教体制的得失,对大陆高教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高教体制的现状台湾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从1952年到1986年,台湾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7%,同期国民生产毛额从16.6亿美元增加到740.8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毛额从205.5美元增加到 3748美元。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台湾当局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重视发展高教事业。  相似文献   

19.
张炜 《南方论刊》2010,(4):43-45
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已进入全面投资阶段,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目前在影响台商投资大陆的因素中最令台商困扰的问题是大陆的投资环境,大陆的相关立法已形成体系,旨在保护台商投资的合法权益。但最重要的还是法律的落实,大陆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基本达到了大陆相关立法对台商投资的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20.
自1988年以来,我党“以经济促进政治”的方针深入人心,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发展很快.祖国大陆累计引进台资项目超过3.5万个,总投资额超过630亿美元,两岸转口年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其中台湾对祖国大陆贸易顺差达150多亿元,台湾对我出口的依存度达到16%.两岸贸易往来已成为维系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广西自1984年至今.累计批准台资企业657家,合同台资总额8.15亿美元.1995年广西与台湾经香港的转口贸易额达5023万美元.在我区,台资仅次于港资,成为广西利用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