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5)
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即象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尖锐地提到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过设想。但这种设想不是、也不可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详尽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是对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更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靠俄国人民自己在实践中探索。这一探索,就其艰巨性和历史意义来讲,都不亚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斗爭。在这一伟大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列宁作 相似文献
2.
梁桂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3)
今年1月21日,是伟大列宁逝世60周年纪念日。对于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民来说,纪念列宁的最好办法就是认真学习他在探索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方面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和宝贵理论。列宁在世的时间太短了,只有54个年头;他亲自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时间更短,总共还不到7年。然而,这7年,可以说是列宁对国际共运、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贡献最 相似文献
3.
杨纯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无产阶级在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起无产阶专政以后,它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各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课题,也是决定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便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张桂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不仅是列宁晚年思想的重点,也是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列宁的这一理论,虽然在整体上,对我们今天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其理论中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论述更加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既要信心百倍,又要克服不切实际的急促冒进的思想,要有作长期艰巨奋斗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5.
陈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
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七年中,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就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从这一探索中体现出来的实践第一的本质特征,是列宁留给后人的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开掘这一遗产,使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断地表现出新的活力,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之网上编织出新的“纽结”,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荣开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
1917年10月革命以前,列宁的最大理论贡献,是全面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关系、本质特征和各种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并且根据这些科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特点,肯定了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可能性,阐明了一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时代胜利的全部理论基础,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认真地研讨这次飞跃的过程及其主要经验,对于我们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定会有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晓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首先考虑的是,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他从苏维埃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他也不拘泥于马、恩的个别结论和自己先前的理论观点,不断地否定和修正已被实践证明不符合俄国具体情况的理论和政策;经过反复实践,大胆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各国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条宝 相似文献
8.
张培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5)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一代革命家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没有(也下可能有)明确指示,更没有历史先例可以借鉴,列宁只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进行艰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实践——再认识,终于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已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少颇有见地的意见,但对列宁思想的演变,对某些问题的分析,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人愿就这些问题略述管见,希 相似文献
9.
马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个新课题:就是象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走向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和设想。但是,由于他们缺乏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这种设想不可能给建设社会主义提供详尽的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是对小农占优势的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得更少,因而正确回答这一课题的是列宁。列宁领导布尔什维 相似文献
10.
列宁经过了两年多的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于1920年初深有体会地说:“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者应怎样进行斗争,这并不是困难的任务,并且早已解决了。怎样想像出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不困难。这个任务也已经解决了。但是,怎样具体地从旧的、习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受到文化条件落后的制约:军事共产主义的实施遇到了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制约,凭借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英勇精神的应对无力完成这个任务。新经济政策虽然初步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上的障碍,但同样遇到了文化困境。这使列宁重新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文化建设问题,最终提出了把文化放在首要位置的"文化、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2.
俞良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1921年以后,列宁观察到欧洲革命形势渐渐落入低潮,深刻地分析了它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由过去期求多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转变为俄国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在国内斗争中由过去的“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退却”。 相似文献
13.
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提出了在俄国建设带有小农占人口多数所造成的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带有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也就是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列宁的这一思想标志着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实现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转变。此后,列宁在探索建设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俄国特点社会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包括:列宁对社会主义看法的改变、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和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 相似文献
15.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2):1-6
十月革命提出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问题。从十月革命至今,这一问题就像一把悬挂在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利剑。列宁回应了这一挑战,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夺取政权、保存政权,在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文化基础的理论。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当今马克思主义者回答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问题的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列宁晚年,在实践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而形成的总体战略构思,对于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的经济建设,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玲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53-57
十月革命前夕至20年代初,列宁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国家资本主义学说。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作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列宁首次提出并进行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尝试。"租让制"、"合作制"、"租赁制"、"代购供销制"等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俞良早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论列宁关于苏维埃俄国工会建设的理论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加强工会的建设和发挥工会的作用,并且就这个问题形成和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当前,研究和掌握列宁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工会的性质和任务列宁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王祖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4,(1)
一次可贵的探索──列宁晚年关于俄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王祖奇1923年1月6日,列宁在他最后的口授文章《论合作社》中明确指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由于列宁没有对这个“根本改变”后的社会主义作明确的说明,使得后来许... 相似文献
20.
朱必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一、新经济政策的本质在于发挥市场、商业和货币的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帝国主义联合武装干涉,把列宁和俄国人民不知不觉地引向了“战时共产主义”道路。这是一种高度集权、高度集中、高度国有化、国家化、党政军合一、带有平均主义和军事主义性质的社会模式,就经济方面来讲,其实质是取泪商品、货币、市场,保存单一的公有制,平均分配产品。战时共产主义保住了新生的苏维埃人民政权,因而内战结束后,党的十大之初准备把战时共产主义措施推广到社会各方面.由于全国局势转变,促使了布尔什维克和列宁转变了政策,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