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权的四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人之作为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因而也就构成和人类自身伴生,不断为人类反思和探寻的永恒问题.人权即是自然人权、社会人权、法定人权、实有人权四者的有机统一.自然人权,是指作为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人根据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欲望、理念,是人的主体性的观念表现;社会人权,即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应当和实际所享有的权利,受特定的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定;法定人权,即以国家和法律的名义确认和规定的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实有人权,即法律规定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的,也就是人实际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人权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人的权利和自由。从表面上看,凡是宪法和法律确认的人权就是人应当事有的和能够享有的权利。但是,仅仅在宪法和法律上规定某些权利,只是意味着一种可能性,不等于人权的真正实现。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及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因此,从人权的现实性来看.建立完善的制度,有效地制被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及时地救济权利被侵害者,是人权保障的基本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一方面规定了对违法侵犯人权行为的法…  相似文献   

3.
男女平权     
本文着眼于对人权和妇女权利运动两者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总的看法,详细考察对妇女和社会进行分割所造成的某些影响,提议建立统一的确定行动的人权理论,这一理论适用于整个人类——妇女以及男人——如今不但是必需的,而且也是可能的。这一理论的出发点和法律根据是由联合国对有关妇女权利的运用和享有而逐渐加以认可,这种妇女权利,即“在与男人平等的基础上运用和享有人权和基本自由权”。这种权利因《关于消除歧视妇女的一切形式公约》的通过而达到顶峰。联合国宪章肯定所有人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儿童公共活动空间建设的必要性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全面参与家庭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权利是儿童应享有的基本人权之一。我国城乡儿童全面发展和参与文化生活权利的实现程度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农村儿童的教育环境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基石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人民富裕。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过去人们只是从生产关系上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忽视生产力的重大意义。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宣扬“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使人们“谈富色变”。…  相似文献   

6.
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胜利后,人权的保障逐渐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随着《世界人权宣言》等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的制定和实施、新自由主义的盛行以及全球化的冲击,人权的国际保护成为可能.由于人性的弱点、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霸权主义和集权主义的长期存在,我们在承认人权普遍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人权的特殊性.在自然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的三者关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权得以实现的一条法律路径,即自然权利通过法律的保障转化为人实际享有的权利.当然,权利的实现还有其他的路径,如道德、政策和宗教等,但法律的保障无疑是社会生活中人权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路径.只有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全球公共交往参与者的协商、交涉,通过寻求“世界法”和国内法的相互承认,才能使人权的国际保护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本质,必须运用辩证科学的方法论。 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中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社会制度指的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等,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指的是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有机整体,其内容比社会制度厂泛,包括经济制度,但又不限于经济制度,还包括生产力。显然,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制度,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往往只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而忽视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过去由于长期离开生产力孤立地研究和论述社会主义,其结果是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等同于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消灭剥削,而没有把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的一种失误。 总之,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必须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离开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1990年《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并生效,《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儿童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四项基本权利。经过20年的实践,我国以实际行动履行公约义务,落实儿童优先发展战略,确保儿童各项权利的实现。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孤儿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孤儿的家庭环境、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状态关系到孤儿的正常成长。  相似文献   

9.
《探求》2017,(2)
《政府论》中"Property"不仅仅是指物质财产权,而是"所有物权",即人的生命权、自由权、物质财产权三者结合体。所有物权是人类天赋的自然结晶,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保护所有物权是组成政府的主要目的。洛克通过劳动价值说,证明了物质财产权是基于人的生存权、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从而具有了神圣不可侵犯性。物质财产的合理性,始终以人为中心,以人的自然权利为出发点。保护所有物权是人权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 什么是经营权? 《企业法》第2条规定:"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因此,经营权就是指对他人财产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什么是所有权呢? 《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  相似文献   

11.
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以下凡引《邓小平文选》只注卷数和页码),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提供一个如何发展生产力的先  相似文献   

12.
本案是并不常见的涉及毗连区问题的国际判例。国际法院认为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3条的规定具有习惯法的性质,并且裁定哥伦比亚的“整体毗连区”不符合习惯国际法,包括毗连区的宽度以及哥伦比亚在其中主张行使的权力。然而国际法院认为哥伦比亚有权在2012年法院判决属于尼加拉瓜的海域内建立毗连区。国际法院在分析中表达了两个可能对国家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一是专属经济区划界或单一海洋划界并不当然包含毗连区划界;二是一国有权享有与他国专属经济区重叠的毗连区。然而这些观点值得商榷。将毗连区划界包含在专属经济区划界中是合理的,而单一划界则当然包含对各方毗连区权利的划分。至于他国专属经济区内的毗连区的概念,非但难以为其在专属经济区制度中找到法律依据,而且实践中也不应被接受,因为一国可以在毗连区内行使的权力与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的权利存在重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他细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理论,我们会发现,邓小平同志不仅把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且还根据中国的实际,进一步对我国发展生产力的道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思想.本文拟就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探索进行分析.邓小平问志总结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发展生产力呢?从方法论上看,邓小平同志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立足内因,利用外因.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发展我国生产力的五条道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经济理论的新概括牛德林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文选》第三卷中,以精辟独到的见解,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作出了前人不曾作出的科学的新概括。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办,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由于社会和自然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依法赋予的基本生活权利,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安全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看,我们在注重加快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的同时,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陈岑博 《探求》2011,(3):118-120
近代的人权思想萌芽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君主论》的面世为标志。法国大革命诞生的法国人权宣言,保证了人类完成第一部保障人权的宪法产生。人权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国际人权公约,就是对各国的一种约束,中国将“人权”入宪,也是为了使我国人民同样享有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永恒的主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 ,人是发展过程中的主体 ,是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改善全体人类的福利。1 96 9年 1 2月第 2 4届联大通过《社会进步与发展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全面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 ,其中包括充分就业、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消除贫困、向所有人提供健康保护、扫除文盲、保证义务初级教育的权利以及向所有人特别是向低收入和多人口的家庭提供充足的住房和社区服务。1 994年 5月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的联合国的《发展纲领》明确指出“发展是一项基本人权”,强…  相似文献   

18.
2007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土著民族权利宣言》,该宣言第31条对土著民族的文化享有权以及知识产权必须进行保护、发展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规定:本文阐述土著民族乃至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产权被国际承认的经过,并对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联的种种国际人权标准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对西欧知识产权法中对土著民族的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进行商品化榨取的主张提出了批判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就业:现状&#183;问题&#183;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栋 《社会福利》2005,(11):41-43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 人就业问题,将残疾人就业纳入 全国就业工作的总体安排。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通则》、 《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妇女 权益保障法》等,对残疾人享有平 等就业权利和参加社会保险、职 业教育与培训等,均作出了明确 规定。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 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第159号公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上讲,人们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应当受到尊重,一个成年人有权选择包括流浪在内的生活方式。因此,基于保障其人权的目的,法律不能规定对流浪的成年人采取强制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