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白仲清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随后在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通过的《律师法》对法律援助作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律师法》以一章的篇幅对法律援助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法...  相似文献   

2.
李昌林  王丹 《兰州学刊》2012,(3):208-210
控辩失衡、"三难"和律师执业风险等突出问题,已严重损害了律师的刑辩权利。为此《律师法》首先进行了修改。而此次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能否与《律师法》进行无缝对接,需要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因为这不仅关涉律师刑辩权利的落实,而且关涉这部法律自身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9,(9):194-201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有效实施对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当性、促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从2014年全国值班律师制度的试点开始,到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总结司法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将值班律师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基础制度予以确认,由此拉开了值班律师制度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的改革序幕。原试点地区结合当地社会需求分别开展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学界亦对值班律师内涵和价值、值班律师的职能定位及工作机制等问题展开了诸多讨论。值班律师制度写入刑事诉讼法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但法律尚未界定的内容和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还需要持续深入的研究,而这有助于法律援助制度的长远发展和司法改革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后,明确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同时规定律师应当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正确处理法律援助中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的关系,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我国法律援助事业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保障公民权利,推动我国法律制度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的律师法律制度不仅是其民主法治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其市场经济良性运作的重要保障。我国1996年颁布施行的《律师法》,是基于《律师暂行条例》之上的新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律师立法,它对我国法治、经济以及律师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律师社会服务功能的日益增强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进步,现行《律师法》已暴露出一些问题,研究其立法不足并尽快加以修改完善,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律师为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律师与法律援助制度仍不相协调并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除了提高综合国力以提高对法律援助的财政投入、转换观念以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法律援助制度的认识外,更为必要和紧迫的是应建立法律援助公职律师制度.  相似文献   

7.
访谈运用的历史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新刑诉法的修改议题和法治价值、并指出了本次修改在强制措施、律师辩护、审判程序、证据制度和法律援助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律师作为“第三方”如何参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司法和信访部门如何落实《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建立诉访分离、程序导入、终结退出、司法救助、责任追究等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解决,成为当前律师行业介入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律师执业机构的组织形式是我国律师业发展过程中长期探索的重要问题,也是《律师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主要国家律师执业机构组织形式在变迁中呈现的特点为:从承担无限责任向承担有限责任的方向发展,为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空间;个人开业和普通合伙执业仍占据数量优势。我国律师执业机构组织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从恢复之初的法律顾问处,到国资律师所、合作律师所再到合伙事务所以及近年出现的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试点。《律师法》的修改应保留真正意义上的国资所,向社会提供公益性的法律服务;增设有限责任合伙律师所;鼓励个人开业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对律师执业机构的组织形式作开放式规定。  相似文献   

10.
审判中心改革对律师介入刑事案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确保每一个案件当中的每一个当事人在诉讼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律师的有效帮助,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防范冤假错案。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落实审判中心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样面临改革难题。当前,法律援助机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提供刑事法律服务:援助律师辩护和值班律师帮助。提高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应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回应审判中心改革的需求。首先,继续扩大法律援助适用范围,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其次,完善值班律师法律帮助职能及工作机制,确保当事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再次,基于经费保障、质量控制等因素,完善法律援助质量保障体系;最后,建立一体化的刑事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运转有力、有序、有效。  相似文献   

11.
章礼强 《兰州学刊》2006,1(8):192-197
本文以探索民法追求作为民法本位研究的逻辑起点,透过民法的历程,梳理国外、国内民事实定法本位的流变规律,探索民法本位演变的方向。回眸民法本位观及中西民法本位理念的源起与流变,正视民法本位观在现今的争鸣,破解民法本位社会化问题,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提出作者的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采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对民法本位的种种基础进行分析。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对民事实定法之物权法所有权个人本位的兴起及社会倾向进行辨剖,对债法合同自由中个人本位思想及社会化补修作些析辨,分析定式合同的主体本位自由与社会化制限的原因,结合司法实践案例,论析对于合同的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2.
情事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已被大多数先进法治国家的判例、学说与立法所确认。然而,我国《合同法》并未采纳该原则。由于此立法缺漏的存在,不仅凸现出制度本身与法的价值理想的矛盾与冲突,而且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混乱局面的出现。因此,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中确立该原则。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与对策的新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高校“并轨”交费上学后,贫困生问题一直就是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贫困生助学体系,但在实际资助过程中,贫困生认定、经济资助方式、国家助学贷款机制、心理资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完善资助体系。应该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大学生诚信评价系统、适当调整“奖”与“助”的比例关系、开拓勤工助学岗位、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努力加大“心理扶贫”力度,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程序法运行现状与程序优位理念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序是现代法治的醒目标志和保障。没有完善的程序法及其良好运行 ,就没有法治。我国的程序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 ,重构程序优位理念对依法治国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家已经对高校贫困生出台了很多政策,针对贫困生的教育资助也的确减轻了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但资助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作者通过对秦皇岛市七所高校的调查访谈和分析,认为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资金总额总体不足、且构成比例不合理、贷学贷款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今后,必须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新模式,政府要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政策支持者和经济资助者;高校要成为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教育和管理主体;同时成立专门的教育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金融主体。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的公正文明执法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必然要求.目前,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求改变公安机关执法现状的方式与方法仍然是极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产权房"的缘起、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小产权房"问题愈演愈烈、蔓延全国.究其根源,在于二元结构的土地法律制度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置和不断飙升的城市房价.因此,虽然国务院各部委一再下发文件禁止农村修建和出售"小产权房",有些地方政府也强行拆迁"小产权房",但这些措施却依然不能阻止"小产权房"的迅猛发展势头和城市居民的购买热情.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我国二元结构的土地法律制度以使村集体拥有较为真实完整的土地所有权,同时允许农村土地在合法范围内进入一级交易市场进行使用权流通,这有利于平抑房价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征地矛盾.但也应出台相应措施,防止耕地减少,并保证收入减少的地方政府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刑事禁止令制度在我国刑法中得以确立,但实践中存在着矫正队伍缺乏,矫正制度简单、笼统,思想文化建设缺位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社区矫正制度的成功经验,我国应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如大量使用电子监控,实现信息共享,加快建设矫正者志愿队伍等.  相似文献   

19.
杨爱民 《河北学刊》2004,24(6):190-193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基层民主的内涵 ,主要指包括在村民自治、居民自治、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中为主体的一般公民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经过多年的探索 ,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方略应在提高公民素质是关键 ,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是保证 ,扩大公民参与是重点等方面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南京社会科学》2012,(2):98-102,116
我国国内法上关于条约名称的表述多种多样,其中,国际条约、协定、条约都是常用的称谓.但是我国国内法上条约名称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如条约名称的运用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则;有些法律法规中“条约”的具体含义不清楚;我国国内法上“条约”名称的运用既不能与国际法上的“条约”名称相对应,也不能与我国缔约实践中的“条约”名称相对应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条约名称与条约内涵发生了冲突,存在着对立和矛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该以条约名称与条约内涵的和谐一致为出发点,规范国内法上条约名称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