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西藏《格萨尔》抢救工作及其研究前瞻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千百年来 ,史诗《格萨尔》以其高度的人民性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藏族民间广泛流传。直到今天 ,《格萨尔》说唱艺人仍以他们非凡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继续活跃在民间 ,为史诗增光添彩。据迄今搜集、抢救、整理的情况看 ,全国藏区《格萨尔》说唱艺人自报能够说唱的《格萨尔》篇目多达千余条 ,经过去同存异 ,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和意义的篇目达 2 2 6部。无论是篇幅 ,还是诗行、字数 ,比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最长的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多 ,称之为“世界史诗之最”毫不为过。  一、史诗《格萨尔》依然以活的形态在西藏流传史诗是一个民族宝贵的…  相似文献   

2.
在《格萨尔》学领域研究说唱艺人是重要的课题。世界绝大多数著名史诗已成固定文本,没有传唱艺人,而藏族史诗《格萨尔》仍以活的形态被艺人传唱,这一切应归功于神奇的说唱艺人。因此,挖掘、发现、调查和研究说唱艺人是抢救、整理《格萨尔》的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探访艺人,首次研究《格萨尔》少年说唱艺人斯达多吉,并分析该艺人的说唱特点等。  相似文献   

3.
《亚鲁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大新发现,其文化价值堪比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的发现和出版,改写了苗族没有长篇英雄史诗的历史,也是当代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抢救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北民族研究所,从西北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发挥本所研究人员优势,集中力量开展具有西北民族地区特色的社科项目,成果引人注目。 首先,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翻译与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已翻译定稿15部,其中,出版了9部,正在出版社付印的2部,已翻译定稿、待出版的4部。新出版的《门岭之战》,获得甘肃省1987年社科成果一等奖。此外,还发表了一批有质量的论文。对土族、裕固族中的《格萨尔》也有挖掘。  相似文献   

6.
简讯     
由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西藏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七省区英雄史诗《格萨尔》民间艺人演唱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下旬在西藏拉萨举行。在这次演唱会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受到了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  相似文献   

7.
《西藏研究》2005,(3):F0002-F0003
宗教研究所 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筹建于1980年,1985年正式成立哲学宗教研究所,1988年改名为宗教研究所,沿用至今。宗教研究所现有8名研究人员,其中2名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苯教和宗教哲学等三大领域。该所全体科研人员切实履行“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重大历史使命,高举当代藏学研究的旗帜,为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服务。宗教研究所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2部专著——《拉萨地区寺庙简志》、《聂荣县寺庙志》、《雪域沉思录》、《藏族哲学的理智》、《…  相似文献   

8.
王治国 《西北民族研究》2015,(2):154-160,144
《格萨尔》史诗经千年传唱流传至今,文本传承是一条重要的传播渠道。说唱艺人、唱本记录者、僧侣文人作者和听众群体都参与了史诗文本化的过程,构成了史诗传播的多重主体。文章借鉴互文性理论,在对《格萨尔》文本迁移与当代重构的寻绎中,审视《格萨尔》文本生成机制的多重视域,力图构建史诗从古老传说到现代演绎中互文传承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9.
史诗《格萨尔》说唱艺人的抢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说唱艺人是史诗的创造者、传承者、传播者, 他们用惊人的记忆和创造性的叙事才华铸就了堪称藏民族百科全书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抢救与保护, 就是对藏民族独特口头传统的保护, 也为保留我国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1月1日至4日,首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四川省民委、四川省《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准备,终于如期开会。来自全国七省区的各民族老、中、青年学者与来自苏联、日本、巴基斯坦、澳大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德的学者汇聚一堂。四位藏、蒙艺人桑珠、玉梅、才仁旺  相似文献   

11.
今天,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已经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中国无史诗论”(黑格尔语)得以彻底纠正。藏族,蒙古族《格萨尔王传》已经跃上了国际学术论坛,引起各国藏学,蒙古学家的广泛重视。特别是1983年以来,《格萨尔》的抢救工作连续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的重点项目后,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它的多种文艺改编形式,诸如歌舞剧、京剧、藏戏、电视剧等的相继问世,令国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对这部英雄史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的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承认。格萨尔学作为藏学中的一个热点已经在格萨尔的故乡——中国形成。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一部劳动人民创作的史诗得到如此的重视和赞誉,古今中外史无前例,只有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才能成为可能。这是在旧中国、旧西藏所不可想象的。 目前,如果说人们对于史诗的价值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的话,那么,对于参与创作并直接传承了这部史诗的民间说唱艺人的历史功绩和作用的认识和评价却远远不够。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1.轻视民间作品及其创造者的传统观念的存在。虽然人们承认民间艺人对史诗的贡献和创造,但是,若将他们与作家相提并论,又总觉得难于接受,似乎,仍然  相似文献   

12.
朗吉 《西藏研究》2002,(4):5-10
去年 1 1月 2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 ,正式将中国著名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列入 2 0 0 2~ 2 0 0 3年的周年纪念名单。《格萨尔》史诗进一步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 ,这是中国文化事业的一件盛事 ,是值得纪念的喜庆节日。今天 ,我们在格萨尔的故乡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由西藏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格萨尔王传》千年纪念学术研讨会”) ,作为史诗的爱好者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在这样隆重的纪念会上 ,我认为应该感谢以下两种人 :首先 ,感谢《格萨尔》史诗的演唱艺人 ,感谢他们把千年的《格萨尔》薪火传递到我们手中。历代…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的《江格尔》是一部驰名中外的英雄史诗。它与藏族的《格萨尔》(或《格斯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列为我国的三大史诗。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五部《江格尔》,这是在我国出版的《江格尔》的第一个汉文本。它的出版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的一项重要成绩,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这个汉译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将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尤其是有利于我国“江格尔学”的发  相似文献   

14.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在流传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相交融,形成了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质的<格萨尔>.土族<格萨尔>就是在藏族<格萨尔>的深刻影响下产生的一部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长篇史诗.文章阐述了土族<格萨尔>的流布情况,说唱程序、形式和内容,整理、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格萨尔王》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其中的谚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它是藏族古老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化、宗教、心理特征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6.
仁增 《西藏研究》2000,(2):92-96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结构宏伟、卷帙浩繁的长篇文学巨著 ,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民俗风情、民族心理、伦理道德、语言文学、文化艺术及民族交往等藏学专题的珍贵资料 ,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许多世纪以来 ,《格萨尔王传》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在藏族民间得到广泛的流传 ,直到今天 ,广大的藏族人民 ,特别是民间说唱艺人及整理者仍为它注入新的血液 ,增添新的篇章。据资料表明 :已搜集到的能够例出篇目的 2 2 6部情节各异、内容不同的《格萨尔王传》 ,篇幅…  相似文献   

17.
《格萨尔传》又名《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集体创作出来的一部长篇英雄史诗,是藏族文艺百花园里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多少年来,在藏、蒙等族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近世逐渐传播到国外,极受重视。这不仅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骄傲。史诗的中心人物是藏族地区传说为“岭”国的格萨尔王,中心思想是为民除害,主要内容是战争。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的一部至今仍在不断传唱的活形态的英雄史诗,其间蕴涵着大量的"神话原型"及其置换变形。文章试图通过对神授艺人的演唱仪式,以及不同艺人演唱的不同《格萨尔》文本的观照,来深入探究其间的"神话原型"及其置换变形,为我们研究史诗打开一扇别样的窗户。  相似文献   

19.
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为世界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有极大的文学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容,有待我们去深入发掘、研究。 目前已整理出版的《格萨尔》有几十种,从这些版本对格萨尔王族系的记叙情况看,不少版本皆将格萨尔王的族系归于藏族远古氏族董氏(ldong)的分支穆布董氏(smug-po-ldong);此外,我们在对照其它文献、史籍时,还发现玛桑(ma-sangs)与格萨尔族系之间有着特别的关系,因此,搞清楚玛桑的世系血统以及它们在藏族历史中的确切地位对于《格萨尔》学的研究无疑是至为重要的。我们以玛桑为契口,或许可以从中发现历史上的格萨尔世系的真实情况。下面我们试就史诗的几部典型版本及其它历史文献所提供的材料,并参照一些民间传说来考析玛桑及其相关氏族的一些具体情况,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尊胜 《西藏研究》2001,2(2):27-40
格萨尔史诗包括两个部分 ,即至今在民间传唱的口头部分和已经铅印出版的文本部分。其中口头部分占据了史诗的绝大部分的内容。格萨尔史诗虽然呈现出口头和文本交织的繁杂局面 ,但史诗的整体结构却十分清晰 :史诗以格萨尔为中心 ,纵向追溯了祖先“董”氏族的渊源和传承 ,横向铺叙了格萨尔一生的丰功伟绩 ,每个故事在这个坐标中都有适当的位置。史诗的核心内容讲述从“董”氏族———岭部落的衍变过程。史诗提供的这些发展线索 ,能从历史典籍中得到证实。因此 ,我们可以确信 ,“岭”部落、“岭·格萨尔”在藏族史上实有其事 ,而不是民间艺人编造出来的。关于史诗产生的年代 ,经过与藏族最早的《玛桑故事》的比较研究证明 ,它们至少在止贡赞普时代已初具雏型 ,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我们可以推断 ,格萨尔史诗在藏族民间流传有两千年的历史。格萨尔史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 ,受到藏传佛教的歪曲和窜改。宗教的文人和信教的艺人竭力美化、神化格萨尔 ,力图让格萨尔脱下战袍 ,披上袈裟 ,甚至供到“保护神”的佛龛上。一些史诗的文本中宗教的色彩几乎掩盖了世俗的内容。研究、欣赏格萨尔史诗必须拨开宗教的迷雾 ,寻找格萨尔的原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