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效率 ,以及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又适宜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实现的高速增长、结构升级与就业扩大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小企业的贡献。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着社会分工的发展 ,即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以重化工业化与高加工度化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但中小企业仍将在今后的经济增长、结构升级与就业扩大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解决好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 ,就可以解决宏观经济所关注的所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晓华 :现代不仅有一个开始 ,还必然有其终结 ,人类生活方式的后现代转折必须完成 ,否则 ,整个世界都将面临灭顶之灾。但对于后现代世界的可能图景 ,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都很困惑。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格里芬 :建立一个真实的后现代世界的前提是走向全球民主 ,在每个层面都进行民主管理。这个变化最新颖的部分是创造全球层面的民主管理体系 ,通过改革联合国使原有的联合国大会拥有立法权 ,使世界法庭拥有托管的司法权 ,同时拥有可供支配的优势力量进行执法。由于这个变化 ,世界人民将有能力通过保护人权和环境的法律 ,消除全球性的种族…  相似文献   

3.
一、引 言  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领域的经验研究基本上以时间序列为基础。在 1 98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特里夫·哈维默 (TrygveHaavelmo)的著作之后 ,把经济时间序列看做是随机过程的实现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这种方法允许模型构建者在建立和检验反映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之基础──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简论方民生“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国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和规律的新兴学科。在我国,发展经济学处于传播和创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的经济发展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也为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在农村工业化过程和已工业化地区二元结构中展开的。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将有2~3亿的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而在已工业化地区,消费结构的转变给产业结构转变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产生了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外来技术的强大需求,推动对外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同时,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表现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法制规范和人们在经济中的行为规范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的战略性资源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市场,从而给中国独立地实施产业政策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与模式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区别的一系列突出特征,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与模式的选择和确立必须同现代西方国家相区别。中国的经济发展,从管理上看,应当更加重视宏观经济的整体协调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统一管理与干预;从要素进步与投入角度看,应当更加重视国家对科学研究、发展教育事业的资助和组织;从变化角度看,应当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变革的渐进性;从结构角度看,应当更加突出和重视农业的发展,避免过于倾斜于重化工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或模式。  相似文献   

7.
三点:反省与前瞻──中国社会学十五年谷迎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多年以来,最深刻的变革。这种体制所涵盖、所触动以及将要震撼的领域远远超出了经济,而是一个“大社会”体制的理论基石和行为规范。我以为,这是反省与前瞻中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8.
崔岩 《日本研究》2011,(3):15-20
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的重要经济区域,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东亚发展初期看,作为以发展中国家、地区为主的落后区域,存在着初始条件各异、发展差距较大等情况。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日本的制度模式及工业化模式,实现了自身的经济发展。日本同东亚其他经济体之间相互促进,极大地影响了这一区域的发展和经济结构。东亚面临的外需依存型结构和国际经济失衡问题,是今后发展中需要进行大力调整的,这是关系到今后东亚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程启智 《创新》2014,(4):5-7,13
虽然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树立了其理论自信,但是对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制度变迁却一直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文章认为,马克思生产关系的所有制理论不宜担当此任务,但其生产关系依赖理论,由于研究的是人们的交往与合作关系及其秩序问题而与现代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相契合。因此,以生产关系依赖理论为范式创立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可为中国制度变迁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分析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莽景石在近30多年来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于减缓的过程中,东亚地区却在大致同一时间奇迹般地出现了不断继起的高速增长浪潮。本文认为,在决定东亚奇迹产生的各种因素中,制度因素是决定性的。鉴于日本和中国的经...  相似文献   

11.
资源配置手段的选择──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计划与市场郑金钟本文认为,市场和计划都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与社会制度并无必然联系,社会主义不仅可以而且必须选择市场和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郑金钟.男,1954年生,缙云县教委干部。(浙江缙云3214...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关联作用问题是中国经济学者研究不多的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实践将面临的难题。文章首先实证分析了1979年中国改革前后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格局的不同特征以及两者关联机制的重要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改革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变动对经济增长的重大影响,揭示了收入分配同经济发展的非啮合矛盾,即金融浅化同收入、经济高增长不协调,分配模式和结构演进相悖,收入结构扭曲与体制及增长模式转换的障碍;进而提出矫正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偏差,深化分配机制改革,以推动90年代经济发展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13.
转型社会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与中国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 言   ( 1 )如果中国在今后 2 0年里保持 7%或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率的话 ,它需要克服经济、社会、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重要挑战。这些挑战多数是中国过去 30年成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 2 )低劳动成本 (与全球竞争者相比 )、大规模生产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以及出口、自然资源和国家资金的高效使用 ,都为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中国占有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4% ,但却拥有全球最多的移动电话用户并将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到 2 0 2 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到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马来西亚相似。关键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循环经济是针对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涉及对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发展阶段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效率、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社会公平、循环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缺乏规模支撑和尚未形成适合区域性循环经济网络发展需要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等问题。应该加快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选择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对日本工业的考察[日]千弘渡边众所周知,日本在战后顺利地渡过了困难时期,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腾飞。究其原因,科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日本政府积极推行的以工业为先导的经济政策也起到了相当大...  相似文献   

16.
亚洲的经济发展与美元体制的前景──九州大学国际讨论会侧记[日]中尾茂夫金枫译1993年9月16日刊18日,由日本九州大学主办.在福冈市召开了以“亚洲经济活力与亚人新经济秩序──新地区主义与冷战后的日美经济关系”为题的同际讨论会。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主...  相似文献   

17.
1.70年代末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使中国经济系统中长期被传统体制压抑的潜能得到迅速释放,国民经济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与80年代持续近十年的超常规高速增长相伴的是,中国的产业结构也有力地冲破重工业为中心自我循环的格局,形成最终消费需求牵引的结构变动程式。支撑这种发展格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体制变革。2.但是,当时间推移到80年代末,高速增长似引起负载沉重、资源紧张;结构演进则导致“瓶颈”产业变窄,结构失衡严重。治理、整顿被迫推出,接踵而来的是,市场一反常态,出现长时间疲软;超速增长骤然转入低速徘徊,回升乏力;结构变动突然失去最终消费需求结构跃迁拉力,优化调整极其艰难;体制转换则出现疑虑、问题、困难和岐见。面对这些戏剧性变化,如何判断现在和推断未来,是不容我们回避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传统的继承者──《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读后石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中积淀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管华。在当代中国历史上,正是毛泽东把传统的思想文化运用于现实社会,并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博大精通、继承和发扬,是对传统文化一...  相似文献   

19.
刘文欣  初春华 《社科纵横》2008,23(12):31-32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周恩来和陈云进行了艰辛探索,影响重大的有三次:八大前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七千人大会前后对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探索;"文革"后期对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探索.他们的探索,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奠定了十分可贵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蓉晖 《社科纵横》2011,26(4):29-31
近年来中国借鉴发达国家税制改革经验,正在加紧进行新一轮税制改革。这次税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并重,其他税种辅助配合的税制结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能适应经济波动并进行有效调节、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满足国家财政经常性预算正常需求的财税体制。这次税制改革将为湖南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会对经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既是应对税制改革的有利措施,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湖南经济基础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