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翻阅学生随笔的时候,我发现小超同学写了这样几段话:  相似文献   

2.
名家随笔走俏文坛,有人欢喜有人忧。喜者以为这类随笔多从生活琐事切入,述亲身经历,品生活酸甜,道内心感悟,见实性真情,不装腔,不作势,无“假大空”之嫌,亲切有味,可以娱情,可以益智;优者则认为这类随笔往往题材微小,轻飘飘,软绵绵,没有多少思想含量,营养价值不足,尤其有的随笔大谈自己家如何养鸽养猫包饺子,等于“闲扯淡”。笔者恰是喜爱名家随笔的一个,而且尤爱其中写小猫小狗小虫小鸟的篇章,可谓“嗜痴成癖”。下面,我仅就名家宠物随笔作一管窥,略述其情采,以为名家随笔辨诬,兼自我解嘲。一个美丽的感情世界名家…  相似文献   

3.
随笔是很重要的一种写作方式,它让学生有感而发,记录下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因而能够更加生动,更加活泼,更接近写作的原生态。近几年来。我们的学生在中学生各种作文刊物上发表的优秀之作很多就来自他们的随笔。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学时代 ,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 ,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 ,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 ,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 ,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代知识者的悖论式思维特点,是构成“诙谐”作为现代随笔观念的重要因素。现代随笔“诙谐”的美学内涵,表现为对“趣味”的赏玩和追求,也是中国现代随笔家反抗权威、抨击专制、解构现实的一种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8,(29):13-13
英国随笔的勃兴与18世纪以来期刊文学的兴盛密不可分。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约翰逊等名家都曾主编期刊或为期刊撰稿。18世纪到20世纪英伦随笔文学不能绕过的是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的故事。兰姆14岁即辍学白谋生活,先在伦敦南海公司、后在东印度公司整整做了36年职员,直到50岁退休。他一生未婚,与疯姐相依为命,过着清寒寂寞的生活。1818年,《伦敦杂志》的一位主编向他约稿,月出一篇。他借用一位老同事的名字“伊利亚”作为笔名,后出版成《伊利亚随笔》和《伊利亚续笔》。  相似文献   

7.
邵建新 《社区》2009,(23):8-8
大凡读过《荷塘月色》的人,想必不会不记得朱自清笔下关于“月下荷塘”的一段描写吧:“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相似文献   

8.
随笔写作,是各个学校基本都在采用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有的学校叫周记,有的学校叫练笔,不一而足。这种作文训练方式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却是有一定的作用。由于随笔的特点,所以许多学生都以我手写我心自居,但这样的文章过分强调一个“随”字,对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为了介绍兰姆,不能不先谈一谈英国随笔的发展,而谈到英国随笔,又离不开法国的著名散文作家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92),他那以“我写我自己”为主导思想的《随笔》(“Essais”)一书是近代欧洲随笔散文发展中的奠基石。英国的随笔写作即以此书的最初英译本(出版于1603年)为其滥觞。此后三四百年,随笔在英国不断发展,作者迭出。最初的硕果是培根的五十八篇《随笔》(Francis Bacon:“Ess-  相似文献   

10.
这本小书,以随笔为主,选录了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十五位英国作家的部分散文作品。译事既竟,谨将英国随笔的发展概貌以及其他有关问题作一说明。 (一) 随笔(The Essay,过去曾用译名“小品文”),是散文(Prose)的一种。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散文的发展常常是在诗歌之后,而随笔在各类散文中更要晚出。近代西  相似文献   

11.
《语言随笔精品》漫评曹德和何伟棠教授根据王希杰先生发表在《语文月刊》上的120多篇文章选编的《语言随笔精品》(以下简称《精品》,不久前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希杰先生以随笔形式写作分析语言的文章,是打1977年发表《阶级对立的社会 一视同仁的语言》(见...  相似文献   

12.
拜读袁良骏先生杂感《热风冷眼学术随笔的“三忌”》(载《北京日报》2001年12月2日文艺周刊),不能不令人击节叫好。袁先生这篇短文,切中了当前学术随笔繁荣景象中存在着的某些时弊,提出了自己对学术随笔写作的一些真知灼见。他在文章中提出:“为保征学术随笔的健康繁荣”,“必须克服以下‘三忌’”:“一、忌信口开河。某些作者认为学术随笔就是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自从20年代西方随笔体Essay传入中国以来,一种个性色彩浓郁,在谈天说地中溶入作者人生态度的文体风行一时。这种随笔体散文,既有古代小品文简洁灵巧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Essay重思想、哲理和个性突出的长处。表现在语言风格上,有讽刺,但更多的是幽默、调侃,是对人生社会的机智体验,往往洋溢着作者的学识、才情和志趣,可读性强,有启迪意义。从客观创作情形来看,男性作家的随笔成就较大,如周作人、梁遇春、林语堂、钱钟书、梁实秋等的随笔集,都是高水平的作品。而女性散文创作则偏重抒情、写景,倾诉式的语…  相似文献   

14.
雍正初汪景祺因牵及年羹尧案而被杀,其主要罪证为《读书堂西征随笔》,集中虽有“悖谬”的内容,但并不属于有意识的反清性质,他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暴露,对清官名臣的丑诋亦非从一种正义感和清醒的社会批判出发,而是宣泄个人困穷潦倒的偏激怨恨情绪,他对年羹尧的谀颂和生活情趣上的无聊猥鄙都可见其思想人格的庸俗卑下。《读书堂西征随笔》反映出清代部分失意文人的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15.
从《如是斋随笔》中可以看到黄负生烈士的救国救民心志以及文采风流。《如是斋随笔》主要涉及社会弊端、集句艺术、佛理等内容,具有论析明快、文采颇富、气势充沛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容斋随笔》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部主要著作,在中国修辞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容斋随笔》论及的修辞理论涉及面相当宽,而且每一种修辞理论的提出,无一例外的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继承并总结了前人以及时人的成就而有所发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容斋随笔》中关于辞格的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华魂》2013,(4):61-61
我在首发的《开卷文丛》中,发现有九十高龄的王辛笛先生的《梦馀随笔》。在《梦馀随笔》中,又偶然发现作者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小杂志与新精神》这篇文章。我们因此知道,所谓“小杂志”完全不是开本上的概念,而是一种文艺精神领域的标示。上个世纪前叶的欧美国家的“小杂志”,是关注文艺新人新作的、可以不发稿费的一种杂志,编者和投稿者都不是为了求利的动机而存在的,双方都可以不在乎杂志的发行,可以说是毫无功利性;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古代随笔的源头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16世纪文艺复兴晚期,法国思想家蒙田的出现,标志着西方随笔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捩点。至此以后,随笔传播到英国国土,并日趋兴盛和繁荣,随后也在西方各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和壮大。在这条西方随笔的发展谱系上,除了普鲁塔克、蒙田外,还涌现了培根、艾迪生、伏尔泰、兰姆、尼采、爱默生、伍尔夫、萨特、罗兰巴特等一大批世界级随笔大家,从而使随笔在各类文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写作教学一直是令师生头疼的问题。如何走出这一困境,也成为语文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认识到:随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载体,而切实地提高随笔的实效性就成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自主尝试,大胆实践,在随笔教学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20.
身价     
傍晚,一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女孩又来到了小公园安静的角落里,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衣服却很普通。小伙子知道,这一段日子,她每天都是如此。小伙子慢慢地走到她旁边,就在这时候,女孩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捡起书,很礼貌地递给她,寒暄了几句后,就静静地站在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