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治东 《回族研究》2023,(4):95-104
农业文化遗产根植于乡土社会,开创性地传承和发展了包括育种、耕作、栽培、蓄水防洪、减蚀固沟、集流抗旱等农业耕作技术,以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在内的生产实践经验和乡村礼仪制度等内容。在强调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传统农业文化强调对自然界进行零排放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宁夏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的时代背景,分析和发掘宁夏各地农业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循环经济思想及其生态价值,以为宁夏构建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和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及传世佳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解决手工艺品实物的流失及手工技艺的失传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西兰卡普织锦是土家族一种原始而古老的工艺技艺,它即集中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工艺体系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在介绍土家族西兰卡普的基础上,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定位以及现在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其重要聚集地之一;达斡尔族人口虽少但历史悠久,拥载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口耳相传的口传文化"乌春"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各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当前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诸多保护难题;基于保护传承的现实需要,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把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推动达斡尔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地理地域等方面影响,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考察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症结因素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正如电影《百鸟朝凤》所呈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际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只有切实提高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兼顾历史传统与现代创新,静态保护和动态传承并举,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可能在与现代文明交流和对接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传承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易门县绿汁镇白沙坡虎掌舞保护的困境进行分析,发现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民众自主保护意识缺乏、传承人青黄不接等困境,进而提出以基层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地域、任何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都要回答和解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即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 所谓传统文化,指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统一特色的文化。所谓西藏传统文化,首先是地域文化概念,指现今西藏自治区的历史文化。但是,藏族是西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自古生息繁衍在西藏高原,是西藏历史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因而,西藏传统文化,就其文化主体性来说也含有民族文化性质。 任何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传承性,文化现代化也是文化传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必然。继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化,是西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具有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在校园”和“出校园”,为师生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核的清晰认知和深刻体验,并以鲜活的形式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重要生产形式和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应依据学校条件和当地环境,考量并运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促进校园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和谐共生,提高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与社会互联互通、互助互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不仅是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需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循环农业文化的变迁过程,分析影响循环农业文化的经济、社会因素,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保护以及与现代农业技术的结合提供依据。认为重新发现和思考循环农业文化的价值有利于唤起人们对传统农业文化功能的重视,以及对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传统文化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例如在文字和习俗方面,少数民族汉化问题较为严重,原有的文化缺失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显得十分不利.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注重从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层面入手,分析了傣族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传统文化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例如在文字和习俗方面,少数民族汉化问题较为严重,原有的文化缺失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显得十分不利。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注重从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层面入手,分析了傣族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藏族文化具有悠久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数量多、品类全,而且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文物大省之一,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将西藏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传承藏族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人员、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一大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催生了许多有关藏族文物保护修复的科研成果,科研投入也逐年增加。本文通过梳理50年来发表于《中国藏学》《敦煌研究》等10余种专业学术期刊上的有关西藏文物保护的专业论文,以期发现西藏文物保护修复科学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导今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运河非遗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依靠沿线经济、文化、政治发展起来的衡水段运河文化,更是有着文化遗产类型众多,文化影响力较大的特点。为在全新发展阶段,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以数字化创作为手段,提出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工作方法,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为更好的保护和发展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畲族是源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民族,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创造和形成了极为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和文化保护价值。因此,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将针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以及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内容包括综合性成果中的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研究和相关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问题.在综合性成果方面,当前国内学术界对鄂伦春族的综合性著作多部,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研究,有大量关于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内容.在专题研究方面,包括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比较研究、调查报告、传承与弘扬研究等.在理论问题研究方面,主要研究要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民族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要有利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重视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文化是其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对保护他们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多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遗产是地域劳动人民祖祖辈辈在劳动、生活过程中,经过千百年加工、锤炼,不断研究和探索,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一种财富,见证了地方文明的发展史。高校作为教育教学重要领域,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及传承学术的主要任务,将历史文化遗产引进高校课堂教学,既可以凸显历史文化遗产的学术应用价值,也可以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利用和保护。左权小花戏作为山西晋中的历史文化遗产,秉着弘扬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把左权小花戏和所执教的舞蹈课堂教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寻研究高职院校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方法路径,把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  相似文献   

18.
瑶族作为我国南方典型的山地民族,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许多文化元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已成为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些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湮没消失的危险;为保护瑶族代代相传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措施,使保护工作取得可喜成就,但还存在文化特色日益减少、文化传承后继乏人...  相似文献   

19.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共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在现有法律保护基础上,借鉴国内先进地区保护经验,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准则,建立传承人及相关权利人补偿机制,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物保护、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等机制,形成高效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物是我国历史工艺品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传承价值。博物馆是这些民俗文物保护的基本载体。确保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规范,不仅有助于传统工艺文化的有效传承,更对人们精神生活丰富和审美水平提升具有深刻影响。本文在阐述民俗文物保护利用价值的同时,对当前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保护与利用的具体策略。期望有利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提升,继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