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诗意语言观是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的重要内容,诗意语言被提升到存在的高度来强调语言对人的生存意义,颠覆了人是语言主体、语言是社会化交流工具的西方传统语言观。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把语言对象化,使语言失去鲜活的生命力,而本质上语言是存在的家,诗意语言才是本真的语言,能够表达此在的存在意义。诗意语言的本质是人的诗意存在与生命决断,以通向诗意语言之途敞开人的诗意栖居之境。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语言观是诗化语言观,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本体论上,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上,以境域式的显示关系代替了线式的揭示关系;从对语言诗化本性的思考和表述上,采用文学化的思维和表达策略。海德格尔的诗化语言观是对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反思和批判在语言问题上的延伸,即扬弃主流语言哲学传统的主体性的理性主义语言观,建构一个非主体性的诗化语言观——这在西方20世纪诗化语言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思想的转向,意味着哲学逐渐变成了解释学.20世纪哲学中的语言转向,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海德格尔的解释学不是传统的阐释理论,其哲学文本是阐释之阐释,是对我们所邂逅的东西的长久沉思.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不仅源自干海德格尔的解释学,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海德格尔解释学的关键性纲领,即"语言是存在之家".20世纪的解释学需要改变对哲学活动的理解,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也许重新遮蔽了理解自身.  相似文献   

4.
朱晓兰 《理论界》2009,(9):114-115
语言问题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系列思想中也体现了他对语言的哲学之思.本文从语言和"诗"、"思"、"存在"等一系列概念出发,对海德格尔的语言观作出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5.
语言革命与当代西方本文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篇“镜式”本质的终结与语言本体观西方人文科学在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之一是传统的“镜式”本质观的终结。这种终结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人的“镜式”本质被废弃,转而开始向人本身、人的生存状况掘进。这一转化从康德就初露端倪,在后来的哲人如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的不断追问下,形成了20世纪以来的一股强大的人本主义思潮。另一是在这种背景下的语言的“镜式”本质的终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学转向”(thelinguisticturn)①,从语言工具论转向了语言本体论,它是以分析哲学的出场为标志的,弗雷格、维特根…  相似文献   

6.
对于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嬗变而言,"语言转向"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话题,但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该概念的认识却是含糊不清的。事实上,这一时期西方文论中发生的"语言转向"包括两方面——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二者在知识背景、理论旨趣上的有着显著区别,语言学意义上的转向重在审美的语言形式,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注重语言活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维柯的诗性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语言与原始人的思维是同一的,原始的语言即诗,它具有情感性、意象性和描绘性等特征,并以诗性形式影响和构筑着原始人的各种活动,从而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生活向导。维柯的诗性语言观是西方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先声,是对人文主义修辞学传统的捍卫。  相似文献   

8.
指出逻辑主义、工具主义语言观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非形而上学的语言观,是海德格尔语言思想的重中之重。在他看来,非形而上学的语言理解和逻各斯的原初含义息息相关。形而上学的语言观把语言当作固定的对象物和符号系统,是人类语法逻辑的展现。但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不是逻辑和理性的系统,而是古希腊“逻辑”(Logos)意义上的“聚集”和显现,是非形而上学的、主客一体的原初“发声”。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哲学家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与艺术形而上学的兴起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艺术形而上学是人本主义哲学“语言转向”的机枢;另一方面,语言的人本化又为艺术形而上学提供了超越之路。人本主义哲学家的语言观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是,语言并不具有人本主义哲学家所说的那种超越功能。语言只是社会实践的特定产物。  相似文献   

10.
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雅克.德里达批判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意义观为基础的结构主义传统语言学流派的哲学基础,并以其独特的书写语言学、符号学意义观、延异理论等建构了后现代语言哲学思想体系。其解构性和寄生性成为德里达颠覆以逻各斯中心论、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哲学和传统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德里达语言思想的实践为后现代主义者阐释后现代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并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到来和哲学思维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使得自身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语言哲学研究目前正成为国内外语语言学界的一个主要研究趋势.从宏观层面来看,这其中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一、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哲学的具体研究内容的问题;二、西方语言哲学终结观与当前国内外语界的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问题;三、哲学的语言学化和语言的哲学化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是从整体上了解当前外语界语言哲学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审视近现代西方哲学观的变革,从康德的理性批判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不仅表征着西方哲学从认识论到语言学的范式转变,而且凸显了西方哲学从思辨哲学转向生活世界的根本指向。康德理性批判在于划定知识的经验界限,试图为科学的形而上学进行奠基。早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在于澄清思想的语言界限,对形而上学幻相进行治疗,但其后期思想却坚决捍卫常识,要求重新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从思辨的观念世界走向日常的生活世界,成为现代西方哲学观演变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史上存在着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和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对立的语言观。经验主义语言观将经验视为知识的唯一来源,认为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人类在普遍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对语言经验进行归纳与建构的结果;理性主义语言观以抽象的理性主义原则为主导,是将语言视为脱离外在经验,脱离现实的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社会交往的唯心主义语言观。语言学史上的这两种传统语言观都无法解决人类语言知识的习得问题。作为乔姆斯基语言观哲学基础的"自然化的理性主义"与作为马克思语言观哲学基础的"实践观"的共同性在于超越了经验主义传统与理性主义传统,从而解决了经验主义语言观和理性主义语言观无法解决的人类语言知识的习得问题。但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哲学基础与马克思语言观的哲学基础还存在着巨大差异,由此导致了二者对于语言理解的分歧。  相似文献   

14.
罗松涛 《北方论丛》2005,(2):123-127
海德格尔对诗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其后期论著中(20世纪30年代以后),诗总是能成为他所要表达之思想的传神之笔.通过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的几篇演讲或论文中海德格尔关于诗之"语言"乃至全部语言(道说)的沉思,我们将发现,海德格尔不仅洞见到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在人们语言观上的烙印:将语言作为一种对象化的工具来使用,而且,他还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语言思想:语言是自行道说的,它揭示出了那自身遮蔽着的"存在"(sein).实际上,在海德格尔看来,诗与思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相似文献   

15.
狭义的“语言转向”与广义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人认为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应归功于哲学上的“逻辑学转向”,如有人说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这一转向的意义在于为哲学找到全新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①这种对语言转向的理解,不无道理,但也不失偏颇。孙利天先生在其《语言转向和语言的辩证法》一文中谈到语言转向的复杂原因时,就暗含着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不仅涉及到从弗雷格经罗素、维特根斯坦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哲学的传统,而且包括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16.
基于西方历史的划分,西方哲学美学主题的发展经历了理性、存在及语言的维度.在现代存在的维度中,哲学美学思想的主题是沉思、思索与接受,这在晚期海德格尔即诗意的思想.对海德格尔而言,诗意的思想即经验存在、经验语言的思想.在诗意的思想中,存在与语言具体化为作为纯粹语言的诗意语言;作为诗意语言道说的两种方式的诗与思想,接受的是诗意语言的规定,即它们是对于诗意语言的倾听,然后互相对话.  相似文献   

17.
林丹娅 《东南学术》2006,(4):136-142
中西语言观走过相近理念的历史,但西方“语言学转向”使得二者的发展与影响可谓同途殊归。追根溯源,则可见二者源于完全不同的语言认知体系与集体无意识。这是我们今天在引进西方语言学成果并介入其研究热点中,所必要警觉的心理偏差与理解偏差之所在,也是中国语言研究走向成熟心态与清晰理念的必要澄清。  相似文献   

18.
尼采的语言观与其反传统形而上学思想之间存在着学理上紧密的逻辑关系。尼采反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就是试图通过对语言修辞特性的强调,来论证人类客观认识的不可能性。在尼采所处的那个时代,他的见解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洞见了一些自命为科学的学说的荒谬。但根据现代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发展与实践,尼采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在逻辑上未必是周备的。  相似文献   

19.
肖翠云 《江淮论坛》2021,(6):180-186
"言意合一"是朱光潜文艺美学思想的重要观念.以其为理论基础,朱光潜修正了克罗齐美学的不足,建构了自身文艺美学体系,阐述了音义协调一致论、内容与形式一体论等重要观点,并运用于文学审美批评实践."言意合一"语言观与2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有相近之处,具有朴素的语言本体意识,为中国新时期本体论语言观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本土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波普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用自然科学的哲学理念关照政治问题,形成独具特色的政治理念和政治观。虽带有形而上学性,但某些政治主张对于20世纪乃至未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