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针对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第三册(上)第六课中的一个生词"不料"在各书中对它的词性存在较大分歧,写这篇文章.本文在说明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列出了七部书中对"不料"的解释,然后根据刑福义和胡明扬书中的观点证明了"不料"符合他们认为的连词的特性,应把"不料"看为连词.而非副词.  相似文献   

2.
在行政管理或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常涉及"行政人"人性设定的"经济人"或"公共人"两类路径走向."行政人"人性设定是认识、解决其他行政管理或公共管理问题的基础或逻辑起点.对此如何做出选择应关注五个方面:一是"经济人"与"经济人化"有无区别;二是"经济人"的"普遍性"与"有限性";三是"公共人"的"行政人"设计如何定性;四是"经济人"与"公共人"孰优孰劣;五是"行政人"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里,我们经常见到副词"也"、"还"、"倒"的使用方法,在译成英语时我们要对这几个小品词予以重视,把其表达的语气翻译出来,以其适度的对应表达形式来迎合英语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5.
6.
“体”或“本体”是张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张载通过“体”与“本体”,从不同的层面规定“气”范畴,论释自己认定的事物本原,建构自己的哲学系统。在张载的著作中,“体”与“本体”的范畴的意蕴并不完全相同,需要深入地解读与辨析;这种解读与辨析,既需要注意张载著作中“体”与“本体”范畴出现时的语言环境,又需要注意张载建构其哲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理论追求。惟有如此,才能避免对张载哲学中的“体”与“本体”范畴的误读与误释,从而正确地论定张载哲学的旨趣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自由人"胡秋原同"左联"作家的论争是特殊时代的一场特殊论争.通过从政治立场和文学主张去审视"话语霸权"阴影下的自由人,发现他们作为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群小资知识分子,不是"普罗文学"的敌人,也没攻击"普罗文学".文章阐述了现代文学"话语霸权"的成因,力求再现论争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内,"立言不朽"由政治(伦理)命题转化为文学命题是经过两个人实现的--曹丕和刘勰.曹丕提出"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文学争得了与"立功"、"立德"平等的地位;他还有意使"经"向"文"屈就,"文"向"经"攀升,从而在文学外部实现了"立言不朽".刘勰则以"宗经"为策略,在文学内部实现了"立言不朽".他认为,文学只有"宗经"才能祛除"去圣久远,将遂讹滥"的弊病,得以健康发展.因为"经"具有其它文化资源所不具备的思想取向与艺术选择的优势;"经"具有可以为文学效法的优点;"宗经"的核心是"正末归本".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的检验,刘勰真正实现了"立言不朽".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界定“亚脚色”的概念,梳理有关“哮”、“郑”、“偌”诸种亚脚色研究的学术史,通过文献以及民间俗语的研究,证明此类脚色专称皆为伶人用语,“哮”为“醋大”之义,即戏曲中所谓酸丁,“郑”的含义即“道人”,“偌”即杂扮艺人,意即模仿、相似,也即伶人所谓“似象”。  相似文献   

10.
"常州三杰"精神是在中国革命早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需要继承和发扬。将"常州三杰"精神融入"原理"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既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在融入的过程中,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奠定系统性认识;二要积极利用纪念场馆资源,增加感官性认识;三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丰富细节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寻求教育的"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两种本真状态,二者相辅相成,相对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历史."确定性"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前提,因而也是教育研究的前提.教育的"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的逻辑起点、目的及实际的教育行为等方面.对教育"确定性"的寻求是一种价值的追求,是有着整体性品格的认识过程,是教育学之根本.  相似文献   

12.
孔门训勉学者,为学固须博学、慎思.究明学术之"体"外,尤当体现其"成德达材"之"用",进而,发挥其"经世济民"之功.是以,宋初胡安定先生倡"明体达用"之说.明末李二曲先生承胡氏之意,而谓:"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儒学不仅体大而思精,本末分明.其"务本尚德"之教化,旨在引领世人由"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之道,明白而可行.儒家大道,亦广为后世运用,发挥于政治、教育、艺文、工商管理等方面.儒学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学术之主流核心,亦成为历史最悠久、影响层面最为广阔之学术思想.且直接影响于周边诸多国家,而形成所谓"儒家文化生活圈",更随华人之侨徙,而远播于世界各地.故而除论析儒学之"体"与"用"之大端,呼吁儒学同好,为学除当究明其"体"外,尤须体现、恢宏儒学之大"用",以成就"经世济民"之功.  相似文献   

13.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自然保护主义"和"人类中心论"分别以消极地保护自然和人类整体之长远利益作为终极目标.而"天人合一论"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依的内在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今天,我们应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虎形饰"应为"金蚕"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星堆出土的"金虎形饰",实际上是历史上屡见出土的"金蚕"."金蚕"的确认,对考察三星堆文化与蚕丛氏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在明代基层乡治组织中,"都"、"保"、"团"等组织名目各自具有多种不同的实际含义.以福建地区为例,它们既是保甲制度中的一种组织单位,又是乡里组织和里甲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名目,其中,都"、"保"同时还是明中后期鱼鳞图册系统中的一种管理单位,"团"则另具有灶户组织单位和防倭乡兵团练名目之含义.其不同含义所对应的是不同的组织系统,其具体的编制方式、乡治职能和所起的社会作用也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它们都是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用什么样的党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展开的重要论述."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是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19.
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它们都是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用什么样的党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展开的重要论述."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是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