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自然地理特点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原生环境问题相结合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我国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抓生态环境保护,而且要抓生态环境建设,要培育脆弱的原生环境并使历史遗留的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平衡恢复过来,我国西部大开发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工程。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立法转型滞后、执法行政主导局限性、司法功能偏差、守法观念淡漠、法律监督力度不够。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应着力于立法实现跨越式转型、执法与司法逐步重整、建立环境区分所有权、发挥党领导下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加强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边疆安全。西部民族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原生态恶化和污染严重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相对贫困、人口的增长以及自然资源的产权不清等是造成西部生态环境不好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加强西部生态环境的立法、完善刑法中关于破坏环境的相关规定、规范生态环境的执法行为、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才能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特殊的高原环境 ,青海自然生态条件特别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 ,则很难恢复。因此 ,要发展青海地区的民族经济 ,必须要走一条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燕北西辽河地区史前及历史时期的经济形态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特点,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多样性,而经济形态的不稳定性的重要诱因则是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迁和波动。在燕北西辽河流域这个干旱半干旱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选择与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多样化经济形态可减轻对某类资源的压力,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如果无视自然环境的特点,大面积高强度发展农业则会加重土地的载荷,导致环境退化乃至生态危机。燕北西辽河地区日益加剧的沙化趋势及其它生态环境问题,均与过密的农业耕作有关联。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代、清代以来本区发生的过度农业垦殖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是典型例证。历史教训是:应针对不同地区土地特性和资源禀赋,采用与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形态,必须根据自然环境特点选择生业,同时,经济活动不能超过自然的载荷。对于燕北西辽河流域这样的生态脆弱地区,经济活动方式的选择尤须慎重。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概述了安徽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现状,即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供需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脆弱;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地面塌陷和水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安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采,废弃物质大量排放,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于环境污染严重或开发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企业,往往可以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创造几千万的收益,而政府部门却不得不花几亿投资来治理。这些高污染企业以其较低的环境成本,反而成为一个地区的缴税大户,受到地方政府的重点保护。为了遏止这种怪异现象的继续恶化,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环境成本核算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贫困分布与生态环境脆弱相关度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的地理分布与生态脆弱地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生态脆弱地带气候变化大 ,生态环境的恢复功能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 ,人们的不合理行为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入手 ,阐述了西部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利用投入不足 ,效率低下 ;生态系统脆弱 ,环境严重恶化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利用方式落后 ,肥力流失严重 ;利用规划不完善 ;非农建设用地量大等。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西部土地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部是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要害地区,西部环境保护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经济开发与环境犯罪预防之间存在诸多冲突,西部脆弱的环境受到环境犯罪的严重威胁。针对我国现行环境刑法存在的立法欠缺,应当构建人本位主义和自然本位主义相结合的立法理念,修改相关犯罪构成,在恰当适用刑罚的同时积极探求多元化的刑事处罚手段,以加强对西部地区环境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岩溶环境是一种缺土、缺水、富钙的极不稳定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现代岩溶环境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从金佛山岩溶环境的形成地质背景角度分析了该脆弱岩溶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滞后作用,探讨了在该区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开发的问题,提出不能以牺牲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来发展经济,必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到与经济开发并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就是要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污染,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我们青少年应该了解、正视目前环境现状,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开展各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为营造一个清新和谐的生存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正视生态环境现状,明确环境保护责任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生活条件日益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生存和居住环境在不断恶化。有资料表明,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安全忧虑是影响经济社会生态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须予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在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地域,尤其在重特大自然灾害和公害的发生地和波及区,公众生态环境安全忧虑普遍,负向忧虑情绪的累加使公众在敏感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易作环境保护的偏向性选择,对正常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阻碍,且敏感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处置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危及社会安全稳定。建立生态环境安全忧虑干预机制,走差异化经济环境动态协调道路,以法治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建设西部地区小康社会,生态保护与环境立法要先行。面对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有针对性地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规定具体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对于处理好西部地区公民的环境权、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之间的关系,建设小康社会及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岭北麓环山带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陕西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关系极为密切。为了切实做好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采取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秦岭北麓地区的环境治理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提出要加大治理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力度,在生态敏感和脆弱区域实行生态移民;设置秦岭北麓环山带管理特区,以统一行政和环境监管及经济开发;加强产业环保监管,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之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成本核算的新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采,废弃物质大量排放,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于环境污染严重或开发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企业,往往可以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创造几千万的收益,而政府部门却不得不花几亿投资来治理。这些高污染企业以其较低的环境成本,反而成为一个地区的缴税大户,受到地方政府的重点保护。为了遏止这种怪异现象的继续恶化,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环境成本核算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6.
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文史学院共同发起的“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9月15日至18日在我校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80余人出席了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会议就鄂尔多斯地区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历史时期鄂尔多斯地区的民族问题及考古文化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7.
乡村自然村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其主要环境问题是农业生产环境衰败、农村生活环境的恶化和现代工业污染。尽管农村自然村落的环境状况有严重恶化的趋势,但是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目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尚未在国家层面上获得法律的支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存在立法上的空白。同时,现行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农村地区环境执法力度不足。改善自然村落的环境保护必须尽快起草通过一部针对农村环境资源保护的综合性法律规范,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从重惩治环境污染行为。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豫西地区有大量人口涌入,西部山区得到深入开发。在开发同时,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主要表现为森林植被资源的破坏和动物多样性的减少。由此而引发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环境回归与重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和探讨了1949年以来洞庭湖区的环境变迁的趋势、环境恶化的原因以及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洞庭湖区环境变迁趋势呈现的突出问题是:湖泊面积缩小;容量功能减弱;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血吸虫病疫情扩散。导致上述变迁趋势的显著人为因素除了围湖造田、流域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破坏、湖区外源污染加剧和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外,还有三峡工程的影响。针对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与成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从理论认识、政策法规、机构设置与实践各个层面引入生态文明的理念,理顺洞庭湖流域的生态关系,以依法治湖、创新行政管理模式、严格控制外源污染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四个方面为重点,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建立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石油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对土壤、植被、地表水、地下水等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必须建立油气开发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制度安排实现生态服务消费的有偿化。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要求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市场主体承担补偿责任、支付环境成本来达到遏制其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目的,从而促使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者更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宝贵的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