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巴协东嘎·洛桑赤列先生在《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中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编纂的史书《巴协》,有大、中、小三种,其中《大巴协》收录在《洛扎教法源流》内。”又说:“《大巴协》中记载吐蕃晚期历史”。巴赛囊的《巴协》中并无吐蕃王朝后期的历  相似文献   

2.
敦煌千佛洞所出古藏文文献:P.t.16和751、P.t.139、P.t.230等《赞普愿文》分别反映了吐蕃王朝的末期赤祖德赞、乌冬赞、赤俄松三代王执政时期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莲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简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以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而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连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筒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5.
同美 《民族学刊》2015,6(1):54-61,110-112
从文献学的角度讲,象雄十八王中最有名的当属赤威拉杰(),赤威拉杰曾是本教鼻祖幸饶弥沃的施主。象雄末代王李弥夏灭于赤松德赞时期。换句话说,象雄王朝的历史传说史可以上溯到本教鼻祖幸饶弥沃时代,象雄王朝的历史下限至少可以明确断代至赤松德赞时期。综上,象雄历史最终融化于吐蕃末代赞普残余势力的避难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6.
P.T.149号《普贤行愿王经》序言阐述了该经典在印度产生、传承及吐蕃时期译成藏文并由僧人韦·贝强诵念和修持的整个过程。序中描述韦·贝强由于修持《普贤行愿王经》做了一场奇特的梦,他不解其意,于是向赞普赤松德赞禀告并求解梦。赞普也不得而知,只好向寂护大师请教。寂护解梦,赞普如是复述于韦·贝强。韦·贝强得知梦境的预示后,请求赞普让他到僻静之地修持,赞普应允。韦·贝强更殷勤修持《普贤行愿王经》,最终如同阿阇黎恩兰·嘉却姜和卓涅·益西强曲的梦兆一样,他舍弃实体血肉之躯,随着彩虹等成就先兆而逝去。此文献对研究早期的吐蕃佛教人物传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一份能够补充吐蕃佛教史史料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西藏的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西藏,是在七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代。其后,经赤松德赞、赤祖德赞两代赞普的大力支持,创造传布条件,制订发展措施,但由于阻力很大,两百年间并未站稳脚跟。九世纪中叶,西藏的原始宗教本教反佛,本教徒杀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进行“灭佛”运动,以后朗达玛又见杀于佛教徒,吐蕃王朝随之崩溃,佛教也受这一挫折衰落了大约一百年。  相似文献   

8.
吐蕃第二十八代赞普拉托脱日年赞执政时期,“天降佛法”说启开了吐蕃佛教之先河。然而,据新近发现的一些资料记载,早在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期,吐蕃周边的佛教徒已在吐蕃境内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引荐佛教于吐蕃王室。龟兹石窟藏文壁文题记,揭开了吐蕃与吐火罗及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历史叙事,亦为吐蕃启开了丝路文明之道。  相似文献   

9.
有关藏族历史上最初之王聂赤赞普的身世来历,藏文史料中记载了几种不同的说法,“天神之子入主人间”说即其中之一。但此传说却因其令人费解的神话色彩而长期受到人们的忽视。本文通过对诸说产生年代及史料出处的考订,认为此说乃是目前藏文史料中有关系赤赞普身世来历最古老和最具价值的传说。文章对这一传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进行了剖析,发现此传说不但与本教古老的“天神”崇拜有关,而且其内容竟与敦煌臧文写卷和吐蕃时代石刻文字中有关系赤赞普先世的记载有惊人的契合之处。为此,本文对聂赤赞普的身世来历及其与“吐蕃六牦牛部”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更为具体的、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杨锋 《中国民族》2023,(4):109-110
<正>藏王墓(也称“藏王陵”)是历代吐蕃赞普的陵墓,位于今西藏山南市琼结县境内,1961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在公元前2世纪,吐蕃政权的前身悉补野王国在雅砻河谷内诞生,聂赤为第一任赞普。当到了吐蕃第32代朗日松赞和第33代松赞干布时,历经700年的悉补野王国先后征服象雄、苏毗、附国、阿夏等高原诸邦,统一了高原。自吐蕃第29代赞普赤聂松赞起,诸王室成员陵墓基本营建在琼结。而之前的吐蕃“上丁二王”“六列王”“八德王”“五赞王”等共28位赞普的陵墓,由于缺乏考古和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1.
陆离 《中国藏学》2012,(2):90-98
敦煌文书P.3885号中的《前大斗军使将军康太和书与□□赞普》和《前河西陇右两节度使盖嘉运制[开元]二十九年燕支贼下事》记载了开元二十九年(741)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率军进攻唐朝河西陇右地区的进军路线、吐蕃在今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黄河上游地区磨环川等地的军政设置、佛教对吐蕃的影响、吐蕃军队与唐军交战地点以及唐朝河西陇右节度使辖区的军事布防、节度使盖嘉运上任后面对吐蕃进攻采取的军事行动等方面史实,弥补了传世史籍中有关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张延清 《西藏研究》2009,113(1):42-51
为了保全佛教圣地敦煌(时称沙州),吐蕃历史上的第二位赞普墀松德赞曾亲临前线,定下了围而不攻的方略,遂有了和平占领敦煌的结果.为了把敦煌建设成为吐蕃在西北的宗教、文化中心,吐蕃统治者在敦煌大力弘扬佛教.秉承前代赞普的弘佛意愿,吐蕃历史上的第三位赞普墀祖德赞下令在吐蕃所辖河西诸州广泛传抄佛经,仅在826年一年,吐蕃就在敦煌抄写了8部藏文<大般若经>和3部汉文<大般若经>,可见吐蕃统治者在敦煌的弘佛力度和兴佛决心.如此大规模的抄经事业,所产生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报废经页,本文将就敦煌古藏文佛经中的报废经页,作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娘定埃增桑波是吐蕃历史上第一位僧相,他一生侍奉三代四位赞普。牟尼赞普被毒死后,他面对各种复杂的矛盾斗争,把赤德松赞扶上赞普位,受封为钵阐布,参与政务,为吐蕃社会的稳定、文化发展和唐蕃关系的恢复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赤松德赞碑铭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铭文(勒于穷结桥头石柱): 先祖,神圣赞普,治理天人,礼教尽善,武功煊赫。神圣赞普,赤松德赞,恪遵祖训,不违圣典,谐和天地之教,功德园满,众口交誉,勒铭于石,永不圮毁。伟大法王,丰功伟绩,军威所向,开土拓疆,如斯等等,详志它方。赞普赤松德赞,天神化身,四方诸王,无与伦比,睿智聪明,武功赫赫,上自大食边境,下迄陇山隘口,无不臣服。疆土辽阔,南北东西,广袤无际。吐蕃大国,富强繁  相似文献   

15.
关于赤松德赞有几位王子、他们的姓名和长幼顺序以及赤松德赞去世后的王位继承等情况在许多史料中众说纷纭,甚至自相矛盾。虽然这些是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但是史学界无需回避,若能作出一些定论,对吐蕃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文章对798~804年之间的吐蕃王位继承情况及赤德松赞的年龄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三尚一论"(zhang gsum blon bzhi)语出<贤者喜宴>一书.日本山口瑞凤以为"三尚一论"实为吐蕃赞普墀松德赞时期的体制.其余学者对"三尚一论"并未质疑,均认系唐代吐蕃的政治体制.作者指出,<贤者喜宴>虽为教法史料中最为可信的一部书,但所载吐蕃相关史事,仍未脱教法史料的通病,亦即必须与吐蕃文献史料以及汉文史料相互印证对勘,方能确证其记载是否详实.作者从吐蕃宰相制度的角度论证"三尚一论"可能从未在吐蕃实施,并由敦煌文献<吐蕃大事纪年>以及P.T.1071<狩猎伤人赔偿律>之记载重新解释<贤者喜宴>所载的zhang gsum blon dang bzhi等,考证"三尚一论"是否符合史实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世界屋脊掠影文/朗杰环视祖国边疆世界屋脊掠影文/朗杰“神舞节”里商潮涌世界屋脊掠影文/朗杰环视祖国边疆素日供奉在佛教寺庙的各路神仙,近日在藏南各寺庙纷纷“下凡”,四面八方的商贾也乘机云集在此。据藏文史料记载,一千二百多年前,吐蕃第五代赞普(王)赤松德...  相似文献   

18.
8~16世纪阿拉伯波斯文献中的西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16世纪阿拉伯波斯文献中的西藏●杨铭公元七世纪初,吐蕃(藏族前身)赞普松赞干布降服青藏高原上各部落后,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创制文字,建立军政制度,颁行法律,其政权日臻强盛。八世纪中叶,墀松德赞为赞普,吐蕃发展到鼎盛阶段,统辖范围包括唐朝的河西...  相似文献   

19.
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生卒年考(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芒松芒赞至赤松德赞四赞普的生、卒年代 (一)贡松贡赞曾否在位的问题贡松贡赞,藏史亦称贡日贡赞,公认是松赞干布之子。但在贡松贡赞曾否执政的问题上说法很不一致。《红史》、《贤者喜宴》、《王统世系明鉴》等均载松赞干布和芒氏尺尊生子贡日贡赞,曾执政五年,死于父前,享年十八岁。这派持松赞干布享年八十二岁的观点,讲松赞干布在暮年让位给儿子,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有关的吐蕃石碑、《白史》、《西藏王臣记》及《青史》中不见贡松贡赞执政的记载。据前面考证,松赞干布卒于已酉(649年),享年三十三岁,于癸巳(633  相似文献   

20.
石硕 《西藏研究》2000,(1):49-56
据藏文史籍记载,从聂赤赞普到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止,共传31代赞普。①对这期间苯教与王政的关系,《土观宗派源流》有一条很重要的记载:“考诸王统记,仅说:‘从聂赤赞普到赤妥吉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苯教治理王政。’”③对此,王森先生在《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认为:“在松赞干布以前,苯教的领袖人物已经参加到统治者的行列。”③这一认定大体勾勒出了苯教与王政结合之本质。然仔细检阅藏文史料,我们可发现松赞干布以前苯教与王政关系最为密切的时期当是七赤天王时代。这不但因为该时期的大部分史实均包裹着浓厚苯教色彩,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