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秋左传考义》是日本江户时期龟井南冥对《春秋》经文及传文中存疑的语句进行精心注解的一部重要著作。龟井南冥善于实证研究,注重义理探析和语气照应,对无法精准训释的内容或并存诸家之说以备案,或存疑不考以阙疑,从而保证了注释的客观公正;他以批评杜预注为出发点,指陈杜预注失误、失考、失于详、取臆说、强为之解等,并逐一辨证,或补充杜预说,或立新说;他在材料的使用上强调可据性、可靠性,注重广泛寻求类似的语例和事例,尤为注重从《春秋》经传中寻求相似的例子加以比勘进而得出结论。《春秋左传考义》有力地扭转了江户时代日本学者研治汉学局限于宋明理学的风尚,标志着日本汉学研究方法由宋学向汉学的转变,在《左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仪征刘氏家族是清代扬州学派的重要代表,其学术研究以《左传》名家。从刘文淇开始,历经三代,共同编著《春秋左传旧注疏证》。该书蕴含着作者非常丰富的《左传》研究思想,集中体现其研究特点,是清儒《左传》注疏研究的整理和总结之作。在分析该书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其《左传》研究思想为三个方面,即“释《春秋》必以《周礼》明之”,《公羊》、《毂梁》之义理不能尽信,《左传》之褒贬存于贾逵旧注。  相似文献   

3.
读上海版《春秋左传集解》(以下简称《集解》)和北京版《春秋左传注》(以下简称《注》),发现昭公十三年传文末数第二节“吴灭州来,令尹子期请伐吴”中的“期”字有疑,当为之作注,而《集解》和《注》皆未注,笔者于此愿有所说明。一、不应是“期”,而应是“旗”。通观昭公十三年和十四年传文,可知此处之“子期”当是“子旗”之误。上观昭公十三年传文,可知子旗即佐楚平王(公子弃疾、蔡公、熊居)乘乱夺取王位之成然(蔓成然、(?)成然),以其佐立之功,楚平王“使子旗为令尹。”  相似文献   

4.
在《左传》学史上,《左传》作为文章的属性长期被遮蔽。帛书《春秋事语》的出土进一步例证了《左传》作为文章的性质及价值,《左传》得以成为“文章之祖”,其文章性质是第一位的因素。在《左传》文章学发展史上,吕祖谦《左氏博议》不仅第一次以文章形式呈现《左传》,而且更是典型的时文教材,此与作为“教科书”性质的《春秋事语》一脉相承。正如帛书《春秋事语》内蕴“事”“理”,《左传》的“事”“理”成为《左传》文章学蔚为大观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晋人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于《左传》用《诗》多有解说,自成一家之言。对“诗言志”这一《诗》学中最核心的命题,杜注以“作诗以言志”标明自作诗以言己志,以“诗以言志”标明称《诗》以言己志,并以“赋诗者取其一章”标明赋诗断章,以“义取XX”“言XX”“多取首章之义”等标明断章取义之所在。研究《左传》用《诗》之杜注,可从中窥见杜预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6.
晚明时期出现的“世说体”小说《世说新语补》在日本江户时期广为传播,江户士人对其展开大量的注解、抄补、音译等研究工作,并掀起了日本“世说体”小说的创作热潮,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通过对《世说新语补》渡日版本内容的比勘,发现其书基本承袭了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一贯风格,但在内容上又根据作者的价值旨趣进行了删减或增补,增加了大量符合儒家思想观念之内容。《世说新语补》在江户时期的风行,以及其后在日本产生的“世说热”的现象,折射出江户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一)以、夭宣公十二年传曰:“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杜预注:“水遇夭塞,不得整流,则竭涸也。”孔颖达疏:“水当盈川而以壅,故竭;是水遇夭塞不得整流则竭涸也。夭遏是壅塞之义,故云遇夭塞也。”注、疏于“以”字均无解。章太炎《春秋左传读》曰:“‘以’若读本字,则不必有此字,但云‘盈而竭’足矣。”甚是。章氏谓“以”当借为“台”(yí),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释周公华钟》:“古铭,以多作台,二字义通。”《方言》:“台,失  相似文献   

8.
《左传·宣公十二年》之旧注多可商酌。本文选择“盈而以竭 ,夭且不整”之“以”“夭”、“前茅虑无”、“耆昧”诸词语之旧注加以考释 ,阐述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综观《左传》评点发展史,南宋是《左传》评点学的形成期。现有研究虽已指出吕祖谦与《左传》评点学的关系,却忽视了朱熹对《左传》评点学形成的重要贡献。朱熹基于《左传》所传《春秋》之事,对《左传》文章进行了重新阐释,从而促成了朱子后学如真德秀、汤汉、朱申等以《左传》为“文章之祖”进行评点。结合《文章正宗》《妙绝古今》《音点春秋左传详节句解》《新刻诸儒批点古文集成前集》等南宋时期《左传》文章评点著作,可见朱熹对南宋《左传》评点学的形成以及《左传》评点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代科举考试中,惟《春秋》一经采用古注——《左传》。乾隆五十七年清廷废弃宋胡安国《春秋传》,起用《左传》,不是因为乾嘉汉学的影响,而是胡传不为清初帝王所喜,不得不废,与此相反,《左传》一直以来受帝王的喜爱。引导清廷废弃胡传的引子就是乾隆五十七年的"删节本经书"一案。  相似文献   

11.
《左传》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都记载了田氏代齐事件,但所用史料几乎完全不同,可以互为注脚。《左传》作者意在揭示遵“礼”爱“民”必兴,僭“礼”失“民”必亡,兴者必遵“礼”爱“民”,亡者必僭“礼”失“民”这两个结论,而以田氏家族史料为其例证之一。《左传》集中选择田氏遵“礼”、得“民”的史料,并记录他人预言以证“礼”“民”与田氏代齐之因果关系,但对田氏遵礼得民以外的史料几乎无记载,忽略了叙事的连贯性,并因预言过多使史料真实性受到质疑。《史记》则注重“通古今之变”之“通”,对田氏家族的发展叙述得很连贯,但对人物活动、语言记载很简略。《史记》没有保存美化田氏的预言,使它在读者印象中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2.
《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对于解读《春秋》之“义”,它的价值在于,只有通过《左传》的叙事,才能了解《春秋》“事”的始终本末,进而探求“文”的“笔削褒贬”之“义”.  相似文献   

13.
《春秋左氏》,堪称“三传”之“雄霸”,“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它被奉为儒家经典,沾溉后人,流惠深远。它亦史亦文,反映了春秋时期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与《战国策》一起成为先秦史家之文的两座高峰。而《左传》的外交辞令尤其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它不仅表现出春秋外交人员的精神风貌,而且语言美妙传神,为《左传》增益光彩。探究这一问题,无疑有助于对《左传》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4.
《左传》“必以情”之“情”当训“诚”、“即世”之“即”当训“终”。  相似文献   

15.
《左传》作为我国最早成熟的叙事作品,在叙事方面取得卓著成就。《左传》成熟的叙事艺术为后世小说所借鉴,《聊斋志异》就继承了《左传》以因果逻辑来谋篇布局的叙述结构,重视叙述故事的始末由来。《聊斋》还继承了《左传》想象、虚构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6.
论《左传》家族层面叙事写人的艺术白显鹏(左传)是一部体制恢宏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影响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所以有人甚至把它誉为“文学的权威”(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从古至今,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左传》的文...  相似文献   

17.
与古代文史学者长期以来主要把《左传》只看作是“经”、“史”类著作的认识所不同,现当代的《左传》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研究者认识到,《左传》不仅以优美的叙事著称于世,而且擅长于在叙述史事的同时具体生动地表现人物,刻画出了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在人物描写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成就。因此,《左传》人物的研究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据辽宁大学中文系编《中国古代文学资料目录索引》、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以及山东大学中文系王东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史传文学中,《左传》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①历来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记》並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刘熙载作过一个很好的比喻:“文之有左、马犹书之有羲、献也。”②在《左传》多方面的成就中,叙事之工是它的主要特色。人们备极赞赏,为之倾倒。“左氏之叙事也……跌岩而不群,纵横而自得。  相似文献   

19.
徐中舒在系统考察西汉时代《左传》流传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论了作为古文一系的《左传》之可信,有力批驳了晚清以来今文经学家刘歆伪造《左传》的谬说。在经学史学化的影响下,徐氏发挥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以《春秋》、《左传》为史,其意义不仅在于试图从根本上解决经学传统下的《左传》经史之争,同时也为新的学术背景下,回归原典《左传》学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徐氏由此重新考察《左传》与《春秋》、《国语》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徐氏根据《左传》所用有别于《春秋》周正的夏正和《左传》中预言资料推测,《左传》就是魏国霸业鼎盛时代的作品,其成书年代在公元前375年—公元前351年之间,《左传》的作者可能就是子夏一再传弟子,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的假说。徐氏的某些推论得到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春秋事语》和湖南慈利楚简《国语·吴语》的印证,结论的科学性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此同时,徐氏《左传》学的学术价值亦在长期的学术争鸣中日渐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0.
《左传》灾异预言略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灾异预言的特点东汉王充曾指出《左传》“言多怪,颇与孔子不语怪力相违反”o、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序》言“左氏艳而富,其失也诬”、唐赵匡也说《左传》“浅于公谷,诬谬实繁”,他们对《左传》“怪”、“诬”、“诬谬”的评价,不仅仅是因为《左传》中记载了许多灾异现象,可能也与《左传》灾异预言以下几个特点有关。准确性《左传》作者笔下的灾异预言多数灵验若合符契。无论是星象的异变,还是人世的怪物,所据以作出的预言大多或先或后地得到验证。虽然与《左传》其他预言一样,灾异预言也有本应验的例子,(如襄公二十八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