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是不是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对此 ,毛泽东早就作出过科学的论述。他指出 :帝国主义的入侵“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 ,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但更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本文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论述 ,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实际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史学界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以及中国农民战争与封建经济的关系问题时,涉及到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关系问题。本文想对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权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权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我认为,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这一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以地主经济为其  相似文献   

3.
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是与影响过运动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级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 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3) 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十九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农奴制经济内部逐渐成长起来,它迫切要求冲破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前者又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两个主要障碍物。因此,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民主革命,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反之,因为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所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这样两个基本任务,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统一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论述清朝前期具有保守主义性质的闭关政策的内容,说明闭关政策是封建专制和蒙昧主义的产物.它的主要内容不是为限制外商而制订的公行制度和<防范外夷条例>,而是对国内人民在经济、文化上的限制.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防止封建经济解体,以维护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通过论述闭关政策对国内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作用以及对航海、外贸的影响,来证明闭关政策总体上是保守落后的,是近代中国经济逐渐落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霍布森和列宁的最大分歧在于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国内压力的性质问题。霍布森用消费不足来解释,列宁则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巳发展到最后阶段。霍布森证明,国内社会民主改良是必要的并可能消除“消费不足“的罪恶,从而使帝国主义成为不必要。列宁则认为它是不能改良的。斯特拉彻的《帝国的终结》企图证明,至少帝国主义这一概念适用于一切时期的一切帝国,所不同的只是剥削的手段。他认为,就1870年以后而言,霍布森和列宁的理论是正确的,即帝国主义是欧洲国家过剩资本的外在表现,就基本因素来讲,他倾向于列宁的金融资本理论。但他认为,列宁作为一个预言家就不如霍布森成功,因为他忽视了民主政治的改良能力已经可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修正到这样程度,以致“帝国主义”和革命都成为不必要。“帝国主义”理论是否站得住脚,依存于下述命题是否站得住脚:1870年后,帝国侵略新殖民地的动因是向落后地区输出国内过剩资本。作为经济史学家对此至少有三点怀疑。第一,他的直觉不相信有一个概括一切的历史公式。其次,他也怀疑把1870年后的帝国扩张跟早期帝国主义发展割裂开来的观点。但最重要的是,他认为这个理论不符合1870年后的历史事实。如果说十九世纪早期,经济利益的需要不复取决于政治背景,到十九世纪未,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恰好颠倒过来;经济考虑已从属于政治考虑,国家安全、军事力量以及威信占居首位了。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帝国主义运动已变成非理性的;在二十世纪下半期,产生帝国主义的普遍原因,不是资本家的有害影响,而应归囚于从过去遗传下来的它对群众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帝国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期间,帝国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新特点,那么,帝国主义政治有无变化呢?如果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对这一系列问题,迄今尚未引起史学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政治为适应经济集中和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需要,也产生了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价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资本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作用,历来是一个被忽视的难题①.而近几年国内外却有人有意无意地抬高这种作用②,这对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和正确指导现实都是不利的.笔者以为,应当恰如其份地估计帝国主义在甲午战后的经济侵略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封建自然经济基础的进一步瓦解、城乡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确实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两个市场,这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是还有和上述变化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9.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很快成为东方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逐渐取代欧洲帝国主义而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1927年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灭亡中国而称霸亚洲和世界的方针。(《田中奏折》)这个扩张计划,为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程所证明。  相似文献   

10.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帝国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期间,帝国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新特点,那么,帝国主义政治有无变化呢?如果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对这一系列问题,迄今尚未引起史学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政治为适应经济集中和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需要,也产生了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政权进一步从属于垄断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经济凋弊,财政拮据,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盐税显得极为重要,但这一时期的盐务政策混乱不堪,因此辛亥革命时期的盐务自始至终都围绕着改革而进行。由于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盐政的干涉以及传统封建盐务旧制度与旧势力的阻碍,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盐务改革均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经搞了三十年,为什么封建主义的残余还顽固存在?弄清这个原因,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批判封建主义影响的意义是很必要的。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论断,指出: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而且往往是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上,即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最先突破。自十月革命以来  相似文献   

13.
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自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继则又发动了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时,中国共产党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适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对外政策,把英美帝国主义与日本帝国主义加以严格的区别,而且还积极地致力于建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尤其是把美国视为这个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毛泽东在1936年与著名作家斯诺的一次谈话中就指出:“我们认为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对中国是有远见的,形势注定美国政府要对中国和日本的未来起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并且相信,他们将同中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底还在长江  相似文献   

14.
争论与动向沙皇俄国帝国主义的特点,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对我国史学界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定论,对此没有什么分歧意见。我国一般世界通史、专史以及有关论文,均如此表述:“俄国帝国主义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性质”,“俄国帝国主义的特点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可是,这个论点在近年来苏联出版的一些历史著作中却消失了。此非妄评,有事实为证: 六十年代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出版的、由波诺马廖夫主编的《苏联史》中,不提沙俄帝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博炳旭副教授和赵润生副教授编著的《简明中国近代史》。读罢令人深受教益,倍受启迪,感到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简明中国近代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作者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该书的“写作目的在于:第一,让人们了解中国近代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如何侵略中国并和封建势力相勾结,逐渐把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懂得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了解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进行的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应当提到近代世界史的历史范围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曾经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绝对要求用到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上,首先就必须把问题提到近代世界史这样一个“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来。因为,就近代史概念来说,它的内涵规定就不只是指在时间上是中世纪之后的近代,在社会经济形态上是指封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劳动运动,从民国七八年以来,日见发展,这是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并行的。这十多年之间,各处的产业劳动者的同盟罢工层出不穷,直到最近,还是一样。中国劳动运动的性质,一面是经济的,同时又是政治的,他们迫于生活困难,不得不要求经济的地位的改善,迫于民族生存的威胁,不得不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最显著的如二七运动,是反抗封建势力的,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运动是反抗帝国主义的,他们在过去的历史上,已经表示他们确是中国革命的急先锋,是反抗资本主义最激烈的战士。)这种趋势,和先进国家的劳动运动,必须经历数十年的经济运动然后转换到政治运动的趋势,截然不同。这可说是帝国主义时代的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社会中的劳动运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盛宣怀[1844年——1910年]江苏武进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他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的幕僚后,经办了轮船招商局、汉冶萍炼铁厂矿有限公司企业,并且担任了这些企业的督办、总办、董事长和铁路总公司督办。辛亥革命前夕官至清政府邮传部大臣。 盛宣怀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而进行斗争的时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逐渐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方面转化。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合法化,继承李鸿章衣钵的盛宣怀便迅速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初期,是以向清政府提供财政借款、铁路借款和矿产投资为主的。自1895年到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借洋债约十亿元以上,其中由盛宣怀经手和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官本位职业观念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是封建文化积淀的产物,封建的自然经济体制、宗法政治统治、科举制度以及传统价值观念是它产生的原因.它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重要因素,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当今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克服传统官本位职业观念,对于促进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复旦学报》1981年第三期和第五期分别发表了陈伟恕和尹伯成两同志的文章,对帝国主义腐朽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对深入理解帝国主义性质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对帝国主义腐朽性问题的认识集中在: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如此迅速?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就得解决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陈伟恕和尹伯成两同志文章争论的焦点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