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少数民族转用他民族语言是语言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但是,语言转用对民族传统文化、民众心态以及文化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语言承载着区域文化,其生成土壤也是回溯历史的另一侧面。同时,我国民族构成的多样性,奠定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成的复杂样本。可以说,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不但保护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而且有助于广大少数民族成员的语言表达权利。因此,在民族语言学研究的宏观视界内,要重新检视少数民族的语言价值,发掘少数民族语言的生成环境,型塑民族语言与汉语的文化平衡。在语言结构与认知机制上,要注重民族语言的发音结构,厘清民族语言词汇的生成机制,勾勒少数民族语言的语群分蘖。回归拯救我国民族语言文化遗产的使命,创新民族语言的原生态结构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是各个人类群体和族群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就成为实现中国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与建设的需要。本文在对语言和文化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与语言、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强调民族语言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最后探讨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达斡尔族,语言转用情况表现为城市化程度越高,语言转用者的年龄分布越宽泛,对语言转用的态度越宽容.城市化进程造成的人口流动、环境的开放以及民族自身的选择是造成影响语言转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台湾平埔族在历史上曾使用十余种语言。今天,除巴则海语、噶玛兰语和邵语外,其他的平埔族语言于19世纪中后期基本消亡,平埔族多转用汉语闽南话或客家话。平埔族语言使用的变迁史表明,语言转用就是文化接触过程中两种文化力量的竞争在语言使用格局上的反映。本文梳理了平埔族语言转用的三个阶段,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平埔族转用汉语的主要原因,指出平埔族语言的生存空间与文化依存基础的瓦解是平埔族语言消亡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6.
国际化人才时代环境下,英语语言逐步成为国际交往、科技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期间,除了要掌握本民族的语言和汉语言文化之外,还要加强英语的学习,以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当今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的主流社会中。在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情感因素比认知因素更为重要,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分析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探究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特征也是开启文化大门的钥匙.少数民族语言作为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又是民族语言、文字乃至文化得以传承延续的主要途径.因此,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具有特殊意义.从相关政策法律来看,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给予有力支持,但由于不同文化交流碰撞以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引起的民族语言生存环境的变化等问题,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呈现出弱化趋向.  相似文献   

8.
国外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范围很广,从族群认同的角度看,主要涉及非主体语言发展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族群认同对第二语官习得的影响、族群认同与民族语言保持和转用等.在非主体语言的发展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方面,研究者们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民族语言认同理论,其中关于民族语言活力的后续研究尤为引入注目,为非主体语官的发展提供了成功案例.第二语言的习得、民族语言保持和语言转用与族群认同也有密切关系,研究者们从文化认同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提出了与以往民族语言认同理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现今信息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还应具备信息素养。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预备主力军,他们的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实力,也关系到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问题。本研究以Z民族大学为田野调查点,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个体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基于文化适应理论模型框架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阐释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是其信息素养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其文化适应能力紧密相关。同时,分析讨论了西方文化适应理论模型在阐释我国民族高等教育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憾。  相似文献   

10.
彝族地区的语言法规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法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既与彝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语言文字的现状有密切联系,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整个少数民族语言相关的法规条款和政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它也与彝族地区语言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彝族地区的语言法规和政策既有民族的特色,又体现了我国相关法规和语言政策的特征.通过彝语文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党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和各项措施是非常正确的,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它对于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建设,巩固国防,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朗诵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要求字正腔圆,语句熟练,表情达意;歌唱则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综合了语言、声音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朗诵和歌唱虽分属于语言艺术和声乐艺术,但二者都属于声音的艺术,都以人声为载体.由于朗诵和歌唱的相似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二者存在迁移.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转用汉语及土家语濒危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转用汉语及土家语濒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因素构成了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但相对于语言因素的影响而言,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其中社会变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土家族与中原汉族地区长期的政治、军事、文化接触,经济活动方式的革新以及土汉杂居的环境,扩大了土家族对汉语的需求;汉学教育的实施和普及、开放的语言文化观念加速了土家族转用汉语的进程。归根结底,土家族语言价值取向的转变及其语言选择行为是对其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3.
万安县库区的客家移民在安置点被说赣方言的当地居民分隔成若干个方言孤岛。研究发现,移民掌握赣方言的语言技能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态势,移民对客家话的情感认同值高于赣方言,对客家话的地位评价与功能评价却低于赣方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和经济状况等变量因子会影响移民的语言态度。语言障碍与搬迁返贫使移民出现言语焦虑,他们渴望掌握赣方言,在家庭域、社交域和经济域有不同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使用,少数家庭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语言来替换另一种语言。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思维差异,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顺序、表达结构、表达方法、修辞方式和用词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要顺利地完成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对这两种语言进行系统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发展翻译技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多年来私立教育机构、尤其是英文培训机构在中国的兴起与繁荣现象,结合个案,理性思考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发生在中国教育界的社会角色价值整合,并从经济场域与文化场域等角度,阐释此现象的必然性与价值性.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术界发生了由“宋学”到“汉学”的学术转型,学风由空疏玄虚转向崇实尚博。在这种学术背景下,骈文理论观念也发生了由空转实的深刻转变,其表现就是将训诂学引入骈文研究领域,从而催生了骈文训诂。清代孙梅《四六丛话》的骈文训诂,成就尤为突出,其继承《文心雕龙》的实学精神,引“汉学”训诂之学入骈文领域,以成骈文训诂,实现了由空疏玄虚到实事求是的骈文理论观念转变,开创了骈文理论的崭新局面。这也是《四六丛话》的骈文训诂的根本价值和重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游戏的态度来对待语言的运用,在社会用语中出现了随意化的趋势。它表现为:对词语语义解释的随意化;词语适用对象的错位;词语感情色彩的错位;大量异形词的存在;仿拟辞格的大量使用;新的搭配方式大量产生;中英文杂揉形式的存在和图示化语言的出现。随意化已成为社会用语中一个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韩礼德的“阶和范畴语法”之上的。通过对“翻译转换”理论的起源、实质及分类的介绍,旨在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转换的必要性。同时,在对源语和目标语语言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若干汉英、英汉翻译的例证,主要从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这两个方面探讨转换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近年来语言教学从注重培养单一的交际能力转向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社会文化及批判性话语学在语言教学领域也逐步得到重视。语言教学的重点也从培养阅读素养转向培养多元化素养,进而在英语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培养跨文化素养模式也历经了多重变革,培养跨文化素养手段也日益更新,教育者在语言教学中逐渐开始使用多种非传统教学材料来改善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电影作为国际『生的批判性媒介是培养跨文化素养的理想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经常出现三身代词变换指称对象的情形.以前学者对这种现象做过一些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用Halliday人际功能理论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