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宋公主群体是刘宋统治集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刘宋公主的婚媾对象一般主要为高门士族,目的是通过婚姻与士族相交结,但在刘裕立国前和刘宋前期,公主也有嫁与寒门者.在生活上,刘宋公主普遍"骄淫无行",对士族夫君往往施以暴力,甚至有陷害致死者,以致当时士族不愿迎娶公主.当时公主大多"淫恣",胡作非为.不仅如此,一些公主还干预朝政,参与宫廷阴谋活动.刘宋公主行迹如此,除了其具有皇权之依托外,主要是刘宋统治集团起自下层,缺乏儒家礼法文化的教养所致.  相似文献   

2.
张小夫 《兰州学刊》2005,(5):301-303
刘宋文学与东晋文学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刘宋时期勃兴的山水田园诗歌,与东晋时期的玄言诗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刘宋文学对东晋文学的扬弃是有迹可寻的.本文即旨在从<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部分条目来对此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3.
张小夫 《兰州学刊》2005,(5):301-303,300
刘宋文学与东晋文学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刘宋时期勃兴的山水田园诗歌,与东晋时期的玄言诗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刘宋文学对东晋文学的扬弃是有迹可寻的.本文即旨在从《世说新语&#183;文学》篇中部分条目来对此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对刘宋文学现代意义的研究肇端于20世纪前后,由于文学界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发轫、发展,学者对刘宋文学的关注由诗文扩展到小说等多种文体,由文人作品转向民间作品等多个层面。其后关注研究的学者增多,至21世纪前后,研究达到了高潮。刘宋文学研究的特点体现在,文献的蒐集与文学研究互相推动,形成了刘宋文学研究的繁荣;研究不均衡,就作家而言,选题过于集中在重点作家、作品,对次要作家关注不够,而就文体而言,刘宋作家及诗文、小说作品现存较多,现有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存在相当大的研究空间;尚无学者对刘宋文学进行整体的把握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劭之乱与刘宋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劭之乱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原因环环相扣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门士族对皇权的争夺。围绕刘劭之乱,刘宋统治阶层分化严重,其内部所隐藏的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甚至激化。刘劭之乱对刘宋后期政局的演变乃至整个南朝历史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察刘劭之乱的背景与原因、刘劭之乱所导致的刘宋政局之分野及其对刘宋后期政局的影响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时期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刘宋皇室之婚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次门刘裕 ,在以次门姻亲为主的政治势力拥戴下 ,建宋代晋。然而不久 ,对高门的艳羡心理 ,使得刘宋皇室婚媾对象中的次门比重减少 ,由以次门为主逐渐转变成以高门为主。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剖析 ,认为依此可将刘宋皇室婚媾分为三种类型、两个阶段。刘宋建立后 ,一方面 ,统治者为那些原本平常的次门姻亲在朝堂上安排了位置 ,带动他们上升为高门 ,使皇权政治得以巩固 ,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晋以来渐趋固定的门阀势力格局。另一方面 ,刘宋皇室内部矛盾的迭起 ,使姻亲家族不断遭到皇帝的猜忌、贬职与杀戮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门阀士族在南朝后期的衰落  相似文献   

7.
424年,刘裕安排的顾命大臣先后废杀庐陵王刘义真和少帝刘义符,造成了刘宋初年的政局动荡.在顾命集团"废昏立明"的政治借口下,隐藏着刘宋初期统治集团中士族与寒门的激烈斗争.顾命大臣的主要人物如徐羡之、傅亮、檀道济等,皆出自"次等士族",在文化上则未充分玄化,非名士阶层,这在东晋以来的士族文化风气中自然遭受鄙视.晋宋易代,他们追随刘裕,参与造宋,因而位列宰臣,为士族社会所不满.刘裕次子刘义真为当时皇族子弟中受士族文化熏陶最深之人物,与高门士族中任诞清流名士代表谢灵运、颜延之等以文义相交,而谢灵运等则借助刘义真的夺嫡之势,形成一个对抗顾命集团的政治集团.刘裕死后,刘义真及其集团人物皆被贬斥,他们自然颇有怨言,因而受到"构扇异同"、图谋不轨的政治攻击,此乃刘义真之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鲍照赋略论     
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赋作较有特色的作家,但历来对其诗的重视远远超过赋.鲍照赋仅存十篇,数量不多,但却和诗一样,都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抒发了人生感慨.  相似文献   

9.
白崇 《晋阳学刊》2008,(1):112-115
刘宋散文是魏晋散文到南朝散文的过渡,它既继承了魏晋散文重视抒情、古朴清竣的特征,又体现了散文骈对艺术、声律艺术的进步,在艺术特征上具有了古朴尚质与华丽整饬并存的特征。因此,刘宋散文既保留了魏晋散文的传统,又引导了南朝散文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在上者提倡 ,刘宋朝乐府文学兴盛。鲍照丰富多样的乐府创作与刘宋乐府发展潮流契合。宋文帝统治时期 ,鲍照乐府诗创作以模拟为主 ,尤以模拟汉魏文人乐府为多 ;孝武帝是刘宋乐府诗得以发展兴盛、创作风气获得新变的重要人物 ,他对民间流行音乐吴声、西曲大力提倡 ,使鲍照的乐府诗创作吸收了民间文学的因子 ,诗歌色彩较前期更为绚丽。  相似文献   

11.
刘宋儒学较之东晋有了较大恢复,社会地位上升,对文人及其创作的影响逐渐加强,促使典丽风格在文学中成为主导,纠正了玄言文风不讲文采的缺陷。而玄、儒两种思想的交替,使当时的文人在思想上出现不适应,主体观念重新得到重视,文学抒情特质得到恢复,从而改变了玄言文风枯燥之病。在儒学的帮助下,刘宋文学摆脱玄风的笼罩,具有了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政治格局巨变的影响下,以士族为主体的刘宋士人群体开始调整自身的群体人格,形成了柔顺与沉退、狂狷与对抗并存的人格特征,并在对正始名士人格的向往与追慕中,从不同层面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刘宋士人的人格调整,丰富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体系,将汉魏两晋时期相对单一的人格类型改造成复合型人格,增加了知识分子人格中的弹性因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宋颜延之、谢灵运、鲍照三家作品,从艺术特色讲,均具有富丽、新奇特点,因各有偏重,其流弊造成刘宋两大不良文风:一是过于追求辞藻富美,产生繁冗、纤密之病,以颜、谢为代表;二是过度追求辞句新奇,偏离雅正,以鲍照为代表。其影响至南齐犹存。南齐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诗赋作家在创作中仍然追求富丽、新奇,且受颜、谢、鲍,尤其是后两家影响颇深,所以不可避免地延续了刘宋的不良文风。刘勰写作《文心雕龙》,主要目的就是矫正这类不良文风,使作文取法经典,以归于正道。具体而言,他对善学乐府民歌、辞句新奇的鲍照诗赋尤为不满;在强调宗尚经典雅正文风的同时,对用典、声律、辞藻等六朝骈俪文学的表现手段亦予以肯定。可以说刘勰对当时不良文风的批评是建立在密切关注当时文学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裴松之的主要史学成就和贡献陈虎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闻喜县)。生活于南朝刘宋时期,其鼎盛时期在宋文帝刘义隆统治期间,一生曾做过刘宋的永嘉太守、太中大夫、国子博士,著作除《三国志注》外基本没有留传下来,因此我们现在研究裴松之的史学成就...  相似文献   

15.
论“文贵形似”的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宋、齐梁诗歌创作中的"文贵形似"倾向,体现了对诗歌客观逼真地描绘事物外在色彩、形状、姿态的重视,也即对诗歌绘画美的自觉追求,意味着诗歌本质观和抒情方式的重大改变.由于那些精妙的"形似之言"往往就是"传神"之笔,所以"文贵形似"就不仅仅是对"形似"的看重,还意味着对"传神"的追求.这一诗学现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东晋礼乐之衰和晋宋之交礼乐之兴的背景下, 礼乐兴衰变化对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礼乐复兴促成了刘宋诗歌创作的繁荣, 包括诗歌题材的扩大、 内容的丰富、 宫廷诗风的形成、 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更新、 诗乐联系的紧密及文人乐府诗创作的繁荣等. 这些都是对以玄言诗为主导的东晋诗坛的反拨,促进了南朝诗歌基本美学风貌的形成, "诗运转关" 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7.
刘宋统治者出自寒门,“本无术学”,终其一代,其皇族子弟在文化上普遍表现出粗鄙化的特征。不过,一般说来,寒门人物获得统治地位后,随着与高门士族日益紧密的联系,必然或多或少地在文化上趋于“士族化”。就刘宋皇族而言,其最显达的一支为宋文帝一房,对士族文化的模仿、汲取的程度也最高。宋文帝及其子孙在经史学术、玄学谈论及文学、书法、音乐、围棋等方面皆有所涉猎,某些方面还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由于他们具有统治地位,其喜好往往造成某种风气,引起社会文化风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72年出土于南京的《宋故员外散骑侍郎明府君墓志铭》,是了解平原明氏家族史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加深对中古士族、靑齐地域社会、宋齐政治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明氏家族原属冀州豪强,十六国末期南渡黄河,成为"青齐土民"集团的一员,后又于刘宋泰始初年迁往江南。刘宋时代,明氏家族的婚、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与其作为地方豪强的身份吻合。另一方面,他们也一直试图依靠军功突破家格,获得升迁。在宋齐代换中的活跃表现,成为南迁明氏由地方豪强逐步转为教养贵族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兰陵萧氏“皇舅房”之兴起及门风与家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平 《文史哲》2007,(5):128-136
晋宋之间,兰陵萧氏"皇舅房"因与刘宋皇族联姻,地位显赫,成为萧氏家族地位提高的标志,并给整个萧氏宗族在南朝的发展带来了机缘。就门风而言,萧氏"皇舅房"在保持自身寒门重视事功的传统本色的基础上,齐、梁以后迅速"士大夫化",部分家族成员表现出崇尚退隐和笃信佛教的特征。同时,他们在文化上也受到士族社会风气的影响,晋宋以降,其子弟普遍热衷于书法、音乐等艺术;齐、梁以后,他们在文学和经史等方面也积累日丰。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6,(4)
学人通常认为,青齐地区的豪族绝大多数都是随慕容德南渡而来,并不是青齐土著,刘宋统治青齐五十五年间是北迁豪族势力大发展和彻底土民化的时代。但符合上述条件的崔道固在义嘉之乱中两次为土人所攻,崔道固是以土人的对立面出现的,则北迁豪族的土民化在刘宋时期并没有彻底完成。实际上,北迁豪族的土民化进程存在不同步性,概言之包括:以清河崔氏、清河张氏和清河房氏为代表的曲折式发展模式;以平原明氏和平原刘氏为代表的快速发展模式。平原明氏和平原刘氏在刘宋时期就彻底完成了土民化,在义嘉之乱中,两次攻击崔道固的土人就是平原明僧暠和平原刘乘民所代表的土民化的青齐士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