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普希金无疑是俄罗斯民族的翘楚,其伟大之处在于他永远保持着追求正义、追求美好的人生观,并在格调上热情如火、积极向上。在他短短三十八年的生涯里,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和小说,而这些"精神食粮",既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下贵族优秀文学的成果,也是内容与形式抑或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因此,他的浪漫永远充满振奋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普希金(А.С.Пушкин)是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在俄罗斯文学的形成,现实主义的确立和文学语言的丰富、发展、提高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高尔基(Горъкий)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的诗人”。普希金也是世界著名的诗人,他的名字总是与荷马、但丁、歌德、拜伦、雪莱等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3.
普希金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普希金的一生以及诗歌创作与其奶娘阿丽娜·罗迪奥诺夫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撰写本文就是想让读者朋友了解普希金与其奶娘阿丽娜.罗迪奥诺夫娜之间的真挚友情,以及奶娘对诗人一生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普希金是几乎所有俄国文艺批评家、作家们所推崇、膜拜的民族精神偶像,每个人都力图在"普希金现象"中寻找自己批评观点或创作思想的合法性。19世纪中叶著名浪漫主义批评家阿波罗·格里高里耶夫自"有机批评"的立场出发,将普希金奉为俄罗斯民族文化之神,认为普希金的创作完美体现着俄罗斯民族文化精神,昭示着俄国民族意识发展的生动有机前景。俄国文化界百年来对普希金的大规模造神运动即肇始于阿波罗·格里高里耶夫。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普希金和俄罗斯文学的研究,考察了文学勃兴的原因。作者强调文学勃兴与社会、时代的关系,论述了社会和时代的变革唤起民族意识和民主思想的觉醒,及其给文学带来的繁荣;强调吸收外来文化对激活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外国文化中有用的异质部分给静止不动的亚洲式的落后文化注入的新血液;强调作家的时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总结了普希金和俄国优秀作家群的价值取向以及为肇兴文学提供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1799—1837),从八岁开始学习写诗.他的诗歌创作是从写抒情短诗开始的,一直到他逝世前,他都在写抒情短诗.他的一生共写了880首抒情短诗.尽管普希金的诗歌创作是多方面的(除抒情短诗外,还有叙事长诗,诗体小说,诗体大型悲剧等),而他一生创作的高峰,则是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但是,他一生创作数量最多、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艺术风格、成为他其它诗作的基础的,是他的抒情短诗.可以说,不了解普希金的抒情诗,就算不上认识了普希金.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称普希金为“俄罗斯诗歌之父”,俄国和苏维埃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被称作“俄罗斯诗歌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这颗“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被历史的烟尘所蒙蔽,反而越来越灿烂、耀眼,甚至耀眼得让人不敢走近。时至今日,普希金塑像、纪念馆在俄罗斯大地蜂拥而起,普希金已经被神化,被当作了俄罗斯文化英雄的象征,人们只可顶礼膜拜,奉献出虔诚的崇敬与赞美。于是,凡人反而觉得高普希金越来越远了。所幸的是,在关于普希金的送神运动中,我们读到了张铁夫先生等著的《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得以走近普希金,走近作为伟人与凡人的普希金,走进普希金动人但有时也不乏不谐和音…  相似文献   

8.
普希金既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塑造了达吉娅娜、奥尔加、奥涅金、连斯基等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形象,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屠格涅夫的作品与普希金的写作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继承了普希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且用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9.
亚历山大·谢尔格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深刻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民族意识的伟大作家.其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深沉的哲理意味,浓郁的乡土情结,灵魂的俄罗斯人和纯净而崭新的俄罗斯语言,充分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民族诗人的鲜明特性.正是这种民族特性使<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生命的旅程只有三十八年(1799—1877)。然而,他为世界文化宝库贡献的精神财富是异常珍贵的,致使在世界文学领域里,研究普希金的热潮历久不衰,而且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普希金与西伯利亚的关系,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课题,对于探讨诗人的政治思想和精神风貌,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普希金并未到过西伯利亚。从诞生地莫斯科到彼得堡,从涅瓦河到阿尔兹鲁姆,从基什尼奥夫到乌拉尔斯克,——这是诗人漂泊的主要历程。可是从大量资料中发现,普希金与西伯利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固然,我们可以从诗人的家谱中追本溯源:诗人的母亲的祖父是彼得大帝的黑奴汉尼巴尔,1716年之前,他受宠于彼得大帝;彼得逝世后,因受宫臣排挤,被贬于西伯利亚。诗人在《自传》中也曾谈起在他童年时母亲经常讲述外曾祖父的故事。西伯利亚这个象征着人民苦难的遥远的东方,在诗人幼小的心灵里早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家世上的血缘关系并不是主要的。普希金与西伯利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他和当时代表着时代精神的革命先躯者——十二月党人的关系上。透过这种关系,我们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1.
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979—1837)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灿若星群中的一颗巨星,俄国伟大的人民诗人,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以自己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歌为俄罗斯民族进步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他的“别尔金小说”又为俄罗斯现实主义散文创作开辟了发展的道路。1830年九、十月间他在波尔金诺写了《别尔金小说集》。一“别尔金小说”是普希金假托亡故的年青地主别尔金的名义发表的“射击”、“大风雪”、“棺材商人”、“驿站长”、“小  相似文献   

12.
享有“俄罗斯文学之父”盛誉的普希金(1799—1837),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作家之一。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几乎都有了中译本。根据他的主要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等改编的同名电影,曾多次在我国放映。更重要的是,他于一八三三年构思、一八三六年写成的《上尉的女儿》这部历史爱情小说,是我国翻译的第一本俄国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中国的社会团体举行了纪念伟大诗人普希金180周年诞辰的活动,长期中断的翻译和重版普希金作品的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恢复。 1979年出版了刘辽逸翻译的《杜布罗夫斯基》(1958年上海版的重版)和梦海翻译的《普希金童话诗》(1962年版重版)。此外,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出版了以普希金同名小说《暴风雪》为书名的译作集。 1980年中国开始出版专业性刊物《苏联文学》。第1期刊载了戈宝权翻译的普希金诗歌。 1980—1982年,大规模地重印了50年代翻译的普希金作品,同时一些作品还在杂志上重新发表。1983年开展了普希金作品的普及工作,开始出现数量更多、文学性更高的新译作。  相似文献   

14.
亚历山大·谢尔格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深刻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民族意识的伟大作家.其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深沉的哲理意味,浓郁的乡土情结,灵魂的俄罗斯人和纯净而崭新的俄罗斯语言,充分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民族诗人的鲜明特性.正是这种民族特性使<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5.
普希金是伟大的俄罗斯诗人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与中国的关系是普希金与世界文化关系的组成部分 ,也是国际普希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张铁夫教授主编的《普希金与中国》一书 ,便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是张铁夫教授继《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全书共 6章 ,30余万字。著名外国文学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前所长叶水夫教授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国立普希金博物馆科研副馆长纳塔丽娅·米哈伊洛娃教授分别为该书作序。《普希金与中国》是一部具有开拓性而…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普希金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庸俗社会学和形式主义的弊病逐渐得到克服,普希金学开始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1937年堪称“普希金年”,之后,大型文集《普希金──俄罗斯新文学的奠基者》出版,集体项目《俄国文学史》上马,其第六卷首次将普希金生平研究和创作研究融为一体。“二战”爆发,普希金研究被迫中断。战后几年,庸俗社会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复活.但在批判个人崇拜之后,普希金学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0年来,普希金研究呈如下特点:1、重视基础工程建设;2、对普希金生平和创作进行全方位研究;3、研究方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俄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是从野蛮的内陆的封建农奴制走向海洋文明社会的。在古代的俄国的文学中,就已经出现对海洋的生动描写,但海洋形象大量出现还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这与俄国地理环境的巨变密切相关,也是与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潮出现相关的。普希金的许多作品都描写或涉及了大海。普希金创作中的海洋形象和意义,与一个文学思潮和两个著名历史个性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文学思潮就是兴起于19世纪初期席卷欧洲大陆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而两个历史个性,一个是彼得大帝,另一个是拿破仑一世。普希金海洋主题和形象塑造对俄国文学的影响深远。普希金描绘海洋诗歌的美,不仅体现在这些诗歌作品的艺术形式上,也同样彰显在普希金可贵的人生价值观上,他歌颂自由,讴歌善良,同情下层民众,祈盼人民的解放,追求历史的进步。他的作品的思想主题与人类千百年来主流的价值观是相吻合的,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十二月党人活动时期,革命斗争的时代风雷促进了普希金的成长,激发了他的歌颂自由的诗兴热潮。他写下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著名的诗篇。这些诗篇犹如一道彩虹划破了黑暗如漆的俄罗斯的夜空,点燃起积郁在人们心中的反抗烈火。因此普希金遭到了第一次流放,谪居到俄国的南方。 他在基什尼奥夫流放将近三年。他的上司英左夫爱惜人才,同情诗人“不愉快的处境”,给了他行动的自由。普希金常出去考察当地居民生活。他曾在摩尔达维亚草原茨冈人的游牧群中住过好几天,记下了札记,后来写成了著名的叙事诗《茨冈》,构成了他的南方组诗中的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普希金是俄国第一位大诗人,真正俄国的诗歌是从普希金开始的。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体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一个时代有它相应的文学。这种文学往往制约着当代作家的创作构思,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恪守一定的文学体系。可是天才不服从规则,而是制定规则,他们会突破原有体系的束缚,创造出与它迥然相异的新的文学体系来。就是说,一代诗宗的出现,一方面要归功于时代,他方面又要看他本人的创造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在欧洲,普希金是司各特在历史小说方面的最伟大的后继者之一。他在这方面的师承关系,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雅库波维奇在其论文《〈上尉的女儿〉和司各特小说》(1939)里,把普希金唯一完成的这部历史小说,看作是他创作中的司各特时期的“最后一个环节”,完全肯定了司各特对普希金的影响。而彼得罗夫的《普希金的历史小说》(1953)一书则认为,普希金虽然接受了司各特某些重要的艺术原则,但他历史小说的结构原则来源于俄国历史。他说《上尉的女儿》这部“小说中历史与虚构的诗意结合,正好表现在农民起义环境里贵族家庭命运这个情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