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企关系比较着手,分析了各种银企关系模式的特点和成因,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银企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求,提出了确立我国银企关系的内涵特征,即市场化基础上保持政府以间接调控为手段的适当干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银企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应处理好的方面和应纠正的观点,并为借鉴国外银企关系中的一些成功经验提供了建议。该文旨在为我国银企关系的确立和顺利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确立银企关系的有关正确认识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求》2020,(3)
以2000-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对数模型,研究银企高管间社会关系度对我国上市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结果显示,银企高管间社会关系度与贷款额度呈正相关,与贷款利率呈负相关,与贷款期限呈正相关,说明银企高管间社会关系可以有效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降低企业信贷融资成本。此外,基于产权类型分组考察,银企高管间社会关系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银企债务问题现状与对策许天信伴随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轨,企业过份依赖银行、超负债经营、资金周转拈据、效益低下,从而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欠佳的状况,已经钳制住了银企改革的步伐。这一问题能否妥善得到解决,不仅关系到掌握“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银...  相似文献   

4.
银企不良债务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在分析解决银企不良债务几种思路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是根本出路的观点,并就近期对策和可行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晓天 《求是学刊》2001,28(5):56-59
本文首先通过考察西方各国银企关系 ,得出产融结合贯穿其始终而且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 ,提出产融结合是构建我国新型银企关系的必然选择。最后从战略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创建性地提出了推进我国产融结合的阶段性构想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塑造新型银企关系的思考──对长风厂改制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兰州市分行联合课题组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如何塑造新型银企关系,并使之得以确立和稳定,从而形成良好的信贷机制,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银企关系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关系之一。健康和规范的银企关系,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性条件之一。从总的方面看,市场经济中的银企关系应当体现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如,体现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要求,体现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化、自主性与自由竞争等;应当有利于企业灵活自主地从银行和金融市场间接和直接地融通资金,高效率使用资金,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应当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融通社会资金的作用,自主发放贷款,实行商业化经营;应当有利于国有…  相似文献   

8.
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丹丹 《学术交流》2006,27(5):111-113
产融结合就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金融资本,但不等同于金融业资本。金融业资本只有同工商企业的资本通过股权参与形式融合起来才可称为金融资本。银企关系中的借贷关系也不是产融结合,只有银企之间通过股权参与形成的资本结合才是产融结合。产融结合的理论发展经历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及信用理论、列宁的金融资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论转型期银企新型关系魏天保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正向纵深推进,银企双方除自身在改革过程中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外,还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连动产生嬗变。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0.
何韧 《日本研究》2005,(3):41-45
自二战以来,在日本,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融资得到广泛运用,为日本战后经济的重建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然而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银企间稳定的关系开始减弱,关系融资在企业融资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降低。本文通过对日本银行业关系融资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分析了目前因日本银企关系的变化而导致的传统关系融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还要继续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步伐;加快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和重建银企关系,以彻底解决国企的负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银行发展硬困难的软思考仲兆选在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新形势下,社会矛盾集中到银行、银企矛盾突出、银行竞争乏力、效益严重滑坡、经营危困,银行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面对硬困难进行硬解决固然不失为良策,但有时软解决,以软克硬,以柔克刚更...  相似文献   

13.
对银、企经营机制转变后关系重塑的思考马文彪贺志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缺乏将企业与银行以全局的观念进行思考,但在企业、银行双双转制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银企关系的重新认识和建立上。一、存在的问题(一)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部分企业仍而临生死...  相似文献   

14.
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对企业、尤其是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国有企业,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有利于保护国家及股东的利益;有利于引导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形成健康的银企关系.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基础上,根据企业资产盈利率与银行利率的对比关系,协调好企业的盈利性与安全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巍军 《唐都学刊》2004,20(1):80-83
商业银行“惜贷”、“慎贷”的背后潜藏着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企业给银行打工”、“信贷员领导下的厂长责任制”同样是我国银企关系扭曲的真实写照。金融机构“存差”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由其负债的存款单一性和资产的多元化所造成的。当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不是“夕阳产业” ,不应也不能加以“抛弃”。  相似文献   

16.
简论日本主银行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的主银行制发生了诸多变化。对其变化的动因、表现与绩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日本的银企治理关系中,主银行制没有走向末路,也不是单纯向着"债权人事后监督"的西方模式演化,而是朝着两种治理模式并存的方向发展,即对大企业实施市场型债权人治理,对中小企业实施主银行型关系治理。这一两种治理模式并存且形成互补的"二元"结构,将是日本主银行制的长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博 《日本学刊》2010,(3):77-90
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的主银行制发生了诸多变化。对其变化的动因、表现与绩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日本的银企治理关系中,主银行制没有走向末路,也不是单纯向着"债权人事后监督"的西方模式演化,而是朝着两种治理模式并存的方向发展,即对大企业实施市场型债权人治理,对中小企业实施主银行型关系治理。这一两种治理模式并存且形成互补的"二元"结构,将是日本主银行制的长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上市公司数量少,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价低.应该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和老字号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企业在主板市场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积极扶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积极为企业在"创业板"市场融资做好准备工作;支持企业在B股市场或境外股市筹集资金;积极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同时,要考虑上市成本问题,慎重选择融资渠道;尽力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产权制度改革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问题,已成为制约甘肃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开发的重要因素,而金融风险防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规范的银企关系难以真正建立,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尚未真正到位。尤其是甘肃经济的开发,客观上要求金融业加速改革,加快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因此,产权制度改革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金融风险加大是传统产权制度作用的结果我国金融风险加大有企业制度建设滞后、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的原因,有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商业银行转轨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本土法人银行,青岛银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的决策优势,初步构建了以银企联动、资本联动、政策联动为核心的"绿色金融"体系,成就了一批高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点绿成金"的神奇魅力青岛银行以企业成长线路为主线,创新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产品设计、服务设计和制度设计,初步建立起全流程跟踪式"绿色金融"体系,使其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绿色通道"。201 3年8月,欧美光伏"双反"阴云笼罩,中国太阳能市场在重创之下哀鸿遍野。这是青岛昌盛日电成立三年来最煎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