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这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也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吴云辉  谭小兵 《南方论刊》2003,(11):12-14,45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如何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这是一个方法论问题,作者就其研究思路即规律的层级、研究方法、研究原则及如何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谈看法.  相似文献   

3.
政党的执政规律是执政党在控制和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政党政治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不但具有执政规律的一般性,也有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的特点,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熟知与掌握执政规律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还要继续深化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执政能力:执政规律的根本环节和落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执政规律和执政能力的逻辑关系入手,才能正确认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执政规律探索的有益成果,才能深入领会和把握作为执政规律最新成果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得出有益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执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的命题和要求.把"三个代表"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在深入思考我们党长期执政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情况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1]把法制保障提升到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更高层面,既标志着我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反映了我党对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要求、新思路.对依法执政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探讨,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总结执政经验,把握执政规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执政为公,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转变执政方式,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时期的党内矛盾和争论主要围绕怎样"夺取政权"问题进行,在执政时期则主要围绕如何"治国理政"问题开展.执政时期的党内矛盾,主要是大政方针方面的意见分歧,有时是党内政治权力之争.当两者交织在一起时,党内矛盾和争论就显得特别激烈.研究苏共在执政时期如何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如何对待党内争论和组织处理的关系,如何看待党内出现的派别和争论等问题,可以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逻辑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维度上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转变的逻辑和途径.首先以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新的时代背景和执政条件为切入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在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前提下转变执政理念、体制和方式,特别是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历史进程中,要进一步实现由"整合型政党"向"代表型政党"的转变.这就要求把"为人民执政"与"靠人民执政"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民本与民主、民享与民治、为民作主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推进以现代民主政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党自身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党的执政规律是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与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的辩证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规律.认识党的执政规律,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党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意识;把发展做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理论创新的统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李彦平 《理论界》2009,(6):40-42
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政治能力的体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的具体保障,关系到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党的执政能力的形成与党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党的执政规律是分不开的,是党自我认知、自我改善、自我成熟的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突出表现为党的执政理念的转换,党的执政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党的执政绩效评价体系的转换.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提升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对于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党的历史使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家付 《理论界》2004,(1):18-18
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反映了党对执政兴国的战略思考。落实好“第一要务”,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回答了党执政干什么、怎样执政这一重要问题,从而深化了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靠发展,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干什么,就是要不断地推进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理所当然也是党执政兴国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把发展作为党…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就必须在执政实践中坚持先进的、科学的执政理念,并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遵循执政规律.探析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93年,自民党失去了长达38年的"一党优势"的执政地位,进入"一强多弱"的联合执政时期,2009年8月丧失长达50多年的执政地位,其教训深刻.分析日本自民党执政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索政党执政的规律,对处于剧烈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的我们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合法性与执政党所秉承的执政逻辑、倡导的执政伦理以及对执政规律的遵循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决定执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由革命逻辑向执政逻辑转换的过程中,通过增强执政合理性来提高执政有效性,使执政的价值追求与执政实践相耦合、执政理念的正当性与执政行为的正义性相统一、执政绩效的提高与执政的合规律性相一致,不断获取执政合法性资源,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从而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执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即"权力代表谁的利益,怎样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利益".本文认为:为民、尚公、自律是新时期执政伦理建设坚持的基本原则,这不但是党自身理念先进性的反映,也是执政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是党的建设一个重大的课题。我们必须遵循执政为民等执政规律,才能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8.
怎样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指引下,不断深化对我们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在探索执政规律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庄家祥先生的《共产党执政规律论纲》(以下简称《论纲》),正回应并详尽系统地阐释了这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理论问题。通读全书,作者对党的执政规律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提出的一些观点,确实大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一是新在勇于探索的理论构架。敢于直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热点问题的缜密思索,是该新著的一…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为我们党确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向和目标;邓小平从体制创新上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个目标拓宽了道路;江泽民提出认真探索执政规律,执政为民,依法治国等重要思想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找到了准确定位。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探索,是一个开拓、创新、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理念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作为党的科学执政理念,是党在新时期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党执政经验教训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确立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邓小平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实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历程彰显了党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不断丰富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