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磊 《理论界》2008,(12):98-99
鉴于刑法对合同诈骗罪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化,加上相关司法解释的滞后,对于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就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及合同诈骗罪中罪数的认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在司法实践中对正确认定和惩处此类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法 《理论界》2003,(6):121-122
一、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224条规定,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如下: (一)、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单位。个人,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单位构成本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55-160
"非法占有"是对他人财产权利的全面侵害。在财产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 "具有排除加利用意思,是区别于犯罪故意的主观性超过要素,与故意、客观违法要素共同构成取得型财产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意思表示具有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以及影响刑罚的机能,其产生时间不仅成为民刑规制非法占有的分界,也关系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不要说只是从客观方面区分相关罪名以至区分目的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内涵应根据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性质来确定,即该罪中的“合同”必须是能够体现市场秩序、体现动态的财产关系的合同。口头合同不应成为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可以从行为人有无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欺诈行为、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以及在违约后是否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行为人对取得对方标的物的处置情况等方面予以考察。  相似文献   

5.
合同诈骗作为一种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定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隐瞒事实真相或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欺诈罪是我国1997年修订刑法后新设立的罪名,属于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经济犯罪之一。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依据合同犯罪案件的特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侦查措施,严厉打击合同犯罪。  相似文献   

6.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与侦查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康 《理论界》2006,(3):102-103
合同诈骗作为一种欺诈行为古来有之,如把那些利欲熏心,奸诈狡猾的商人称为“奸商”既是明证。合同诈骗作为一种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定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隐瞒事实真相或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欺诈罪是我国1997年修订刑法后新设立的罪名。属于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经济犯罪之一。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依据合同犯罪案件的特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侦查措施谋略,严厉打击合同犯罪。  相似文献   

7.
邓多文 《兰州学刊》2009,(4):145-147,226
欲划清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须用体系解释的方法。体系解释不仅要求形式上将刑法作为整体,做到上下文结合、总分则结合、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乃至宪法结合,而且从实质上将刑法作为价值体系,用刑法规范的目的即保护社会关系来区分和联系不同的犯罪。只有坚持刑法的形式体系统一于实质价值,才能厘清“合同”的含义、范围及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第266条诈骗罪法条竞合关系的性质、适用。  相似文献   

8.
在司法实践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合同诈骗罪主观要件司法认定的重要依据,由于合同诈骗罪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其罪过形式应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非法所有说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特点,更有利于揭露该罪名的本质、把握犯罪人的心理特征。非法占有目的,即是行为人欲意控制、支配、利用、处分他人财物并追求不法获益的内心意念。同时对其进行司法认定还应该关注如下三个要素:认定标准、认定方法和认定内容。  相似文献   

9.
合同民事欺诈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诈他人的行为 ,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合同诈骗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签订履行合同中 ,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也有质的不同。为防止在司法实践中发生混淆 ,必须从理论上弄清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票据诈骗罪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票据诈骗罪是一种新型的破坏金融秩序的经济犯罪,它与传统的普通诈骗罪在本质和构成要件上均有差别。在本质上,因票据的特性和流通使用的复杂性。使票据诈骗罪不同于一般的诈骗罪;在构成要件上,该罪主观上并不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以明知为条件;客观上数额标准也不宜再适用原解释标准。此外,在适用上,本罪与伪造、变造票据罪、与盗用空白支票犯罪等也有一定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1.
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公共财物,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在侦查实践中,金融诈骗犯罪形式多样,犯罪主体比较复杂,在认定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金融犯罪侦查中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就集资诈骗罪构成要件以及相关争议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本罪客体包括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具体分析非法集资行为以及非法集资数额的计算;探讨本罪中单位犯罪与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自然人犯罪的区别,认为金融机构将来成为本罪主体并没有法律上的障碍;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是本罪成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金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金融犯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破坏金融秩序,侵犯金融财产利益,依照刑法的规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在1997年3月修订的刑法典中,金融犯罪被分为两部分,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从总体上讲,金融犯罪属经济犯罪中非常严重的一类犯罪,具有经济犯罪的一般特征,即都具有贪利性。其次,金融诈骗罪又实属于诈骗犯罪中的一类特殊犯罪,它也具有诈骗罪的使用诈骗方法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一般特征。金融犯罪除具有上述总的特征外,还有八个具体显著特征。1·犯罪对象的特定性广义地说,经济类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特定财…  相似文献   

14.
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公共财物,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在侦查实践中,金融诈骗犯罪形式多样,犯罪主体比较复杂,在认定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金融犯罪侦查中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林 《理论界》2012,(4):78-79
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的犯罪对象为公私财物,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赋予公私财物新的内涵和外延。本文将结合案例对无客观经济价值之物、非法占有之物和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诈骗罪的犯罪对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试谈诈骗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属于“侵犯财产罪”。 一 用欺骗的方法,使被害人自动把财物交给犯罪人。这是诈骗罪区别于抢劫罪、盗窃罪的主要特征。某些人对诈骗罪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事实上,诈骗罪对国家、集体、个人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都造成严重的恶果。据初步了解,当前  相似文献   

17.
高丽  严实 《天府新论》2004,(Z2):148-149
合同诈骗在保留了普通诈骗罪的一些共性外,又表出自己特有的个性.这种个性主要表现在其犯罪构成的特殊性.本文从以下的方面进行探讨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合同诈骗认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它与相近犯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王树勋 《理论界》2004,(5):263-263
在审理贪污犯罪案件时,将被告人贪污犯罪后所得用于给领导送礼、招待等费用,认为是“合理开支”,从犯罪数额中扣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1.贪污罪的客观外在表现和侵犯的客体。贪污罪的客观外在表现是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贪污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一旦发生转移,变成由个人支配的私有财产,犯罪就已构成。2.犯罪故意、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19.
贷款诈骗罪构成要件的疑难问题集中地体现于二点:单位骗贷问题与非法占有目的。本文在疏理了对单位骗贷问题的无罪论、等同论和变通论等观点之后,重点阐释了变化的不足与等同论的合理根据。对非法占有目的问题,应在应然上坚持客观主义立场的不要说。  相似文献   

20.
张成法 《理论界》2005,(5):69-70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数额不仅在定罪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在量刑方面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对此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