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朱元璋对兴学教民问题,终始是重视的。当他称“吴王”不久,就把“劝农桑”和“兴学校”放到重要地位,作为“当务之急”,认为只要做好这两件大事,天下即可致太平。对朱元璋的教育思想,古代教育史未立专章,史学界亦无论述。今撰此文,就教于教育学、历史学诸同志。一、各级学校的建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受生活状况所要求,而且受社会政治目的所要求,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性的活动。生长在封建社会的帝王,也会认识到教育对巩固政权的重大作用。在战争年代,朱元璋即提出:“治天下当先其重且急者,而后及其轻且缓者。今  相似文献   

2.
<正> 朱元璋是一位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取得反元斗争胜利后,吸取历代法制经验,即着手制定法律,以巩固刚建立的封建政权。过去对朱元璋的法律思想研究不够,今写此文,试加探讨,以就教于法学、历史学界诸同志。一、立法定制宜贵简要朱元璋非常重视法制建设,主张用法治手段来维护极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他在称吴王时曾提出过“纪纲法度,为治之本”的主张,他把“制礼定法”作为“急务”,不事推托。明朝建立后,进一步申述了他的观点,“礼法,国之纲纪,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后来回忆群雄并起时的形势说:“有心于建功立业者,往往无法以驭下,故皆无成”。欲开创新的局面,稳定人  相似文献   

3.
根据目前所存碑记,清代云冈石窟寺的重修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寺僧活动展现出了不同的特征:顺治至雍正朝以官方重修为主;乾隆至嘉庆朝,寺僧积极拓展募化范围;道光朝之后,寺僧的募化和民间捐修并行。寺僧的募化对象上至和硕亲王,下及普通百姓。募化范围由晋北向外部扩展。寺僧的募化活动和大同地方的整体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写春联春联在民间普及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据记载,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士,须加春联一副”。从此,春联一词正式出现。朱元璋不仅为春联定名,而且为春联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号称“对联天才”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就把“题桃  相似文献   

5.
贡赐制度是明王朝统治河洮岷和西北藏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在明前期为加快藏区归附中央王朝、尽快统一全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到成化年间,"寺僧诡名冒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对其涉及的史料、形成的原因及洮岷寺僧特别提及的有关贡赐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在当时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根源是明王朝历经百年治理河洮岷及西北藏区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相传,有名的八宝饭与明太祖朱元璋之间还有一段佳话。当年,朱元璋家境贫寒。朱元璋讨过饭,放过牛,当过和尚,日复一日,忍饥挨饿地过日子。就在他几天没有进过米、水之时,突然发现墙角的老鼠洞,眼前一亮,心想有救了。朱元璋拿起工具,拼足力气挖起来,洞越挖越大,越挖越深。老鼠洞里粮食还真不少,有大米、小米、花生、豆子……朱元璋饿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些粮食一粒一粒捡起来,洗了洗,做了一锅粥,然后风卷残云般地把这锅粥吃得一干二净。再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可他还是忘不了这顿救命的杂合粥。御膳房的御厨们仔细琢磨,一次次地试做,终…  相似文献   

7.
虎丘览胜     
虎丘,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沧海桑田,从海水中冒出一座小山,人称海涌山。春秋时为吴王行宫所在地,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一白虎蹲在其上,故  相似文献   

8.
一、对朱元璋的种种指责,是恰当的吗? 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这二者之间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有些人就是抓住这一事实,说朱元璋“蜕化变质”,以致贬低了他在历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怀着对革命的胜利阶级的无比崇敬心情,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强调要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有些同志确实是从这种朴素的阶级感情出发,用对待现代革命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自然就会产生朱元璋“蜕化变质”的看法。特别是朱元璋由贫苦农民出身,遭受过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抑商说” ,是一种传统的观点。事实上 ,“抑商”无法准确地概括朱元璋商业政策的真实内涵 ,既抑商又通商 ,才是对朱元璋商业政策的合理解释。这种商业政策是对现实中“物质关系”的反映 ,是宋元明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明朝的皇家陵园共有4处: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埋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埋葬朱棣等13位皇帝的北京十三陵。实际上,在湖北省钟祥市还有一处,即明显陵,只不过陵主朱生前没有做过皇帝。右元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艰辛。坐了江山后,朱元璋大力提倡节俭,自己也身体力行,每顿饭都上一个豆腐,作为自己不忘苦出身的实例。说到豆腐,人们或许会想起相声名嘴刘宝瑞的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该相声说朱元璋要厨师做一份自己年轻时喝过的一种味道鲜美的汤,御厨们使出浑身解数做出来的都不合朱皇帝的口味,皇帝龙颜大怒,杀死了御厨。有人不得已就用烂菜叶、豆腐之类的做了一份,结果朱元璋大喜。这份汤里的所谓"白玉",指的就是豆腐。  相似文献   

12.
方孝孺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以道事君、以道辅主,这种政治思想在与朱元璋的关系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朱元璋杀掉了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在位的三十多年间虽几次召见却不启用他,方孝孺并不仇怨朱元璋,相反却极力赞扬朱元璋。方孝孺对朱元璋的颂扬,是看到朱元璋所实行的政策中有符合其政治思想的内容。方孝孺对待朱元璋的态度,反映出明初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注意重用人才的历史人物。朱元璋提出了“治天下以人才为本”的人才观,认为成才之法一是“忘利”,二是“积善成德”,并指出了具体的获才之法:荐举和征求、兴学、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朱元璋的人才观对以后明代历朝帝王的人才观起了奠基的作用。后代帝王经常以朱元璋的人才观和科举选才标准为指导来推行科举制度和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与明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论述朱元璋的文书档案工作思想,叙述朱元璋如何充分发挥文书档案工作在建设国家中的独特作用,阐述朱元璋开展文书档案工作的基本特点,概述朱元璋领导文书档案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5.
祸根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给子孙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高福利制度。这就是他们不必从事任何劳动和经营,一切生活费用都由政府财政提供。这引诱得朱元璋的子孙展开了生育比赛,居住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竞有94个子女。据历史资料记载,朱元璋时代,皇族不过58人,永乐年间127人,嘉靖年间增至19611人,万历年间已达8万多人。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至近百万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陈梧桐《朱元璋功过评估》一文中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朱元璋的蜕变 ,则是他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主要过失。”“更为严重的是 ,朱元璋的蜕变 ,最后导致了元末农民战争的彻底失败。元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被摧毁了 ,但代之而起的是明朝的封建统治 ,广大农民仍然处在遭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地位。”在元末农民战争时期 ,朱元璋“的主要功绩……推翻了元朝腐朽统治”等等。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在位时间 1368—1398。在中国历朝的开国皇帝中,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是平民出身。而朱元璋的身世甚至比刘邦还低微,遭遇也更加悲惨。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字国瑞,出生于濠洲的一座破庙,家里上数好几代都是贫农。在水灾、蝗灾和瘟疫流行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大哥相继死去。家里已是无米下炊,他只好到庙里去做和尚。但庙里也无余粮,他又只好云游四方,化缘为生,经历了很多苦难。这些痛苦经历,使朱元璋变得坚毅果敢。  相似文献   

18.
一代英豪朱元璋在明前期的历史接受情况很复杂。明初,帝王崇拜思潮泛滥,史书文集对朱元璋形象进行神化、圣化、雅化、人化处理,合力塑造最完美的朱元璋历史形象。永乐后,尤其是正统至成化朝,野史笔记开始披露朱元璋的人格缺陷和政治得失,朱元璋真实历史形象渐为人知。明前期朱元璋历史形象建构由神奇趋向真实,主要是由洪熙至成化朝的国力衰微、历史平反思潮和早期心学思想萌发等因素共同引发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09,(3):28-32
朱元璋为何要写《醉学士诗》 如果在开国皇帝中挑选大老粗,首选人物必是朱元璋。但就是这么一位粗人,居然仿效屈原的骚体,写下一首《醉学士诗》:  相似文献   

20.
在朱元璋讨伐天下过程中,刘伯温功劳甚大,在鄱阳湖大战中甚至救过朱元璋一命,若不是刘伯温,朱元璋早就被一炮轰死了。民间传说刘伯温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是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明史》也称赞他"佐定天下,料事如神"。刘伯温"性刚嫉恶,与物多忤",但他的悲剧不在于他的这种性格,而是他所遇非人。如果刘伯温碰上的不是朱元璋这样的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