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0.618神圣的黄金分割是世界上最美的数字,对0.618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本文阐述了0.618黄金分割的内涵,并介绍了0.618黄金分割在我们生活中的几个应用,使人们对生活、大自然、社会又有了另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竞技文化与古希腊神话有着密切联系,从古希腊神话视野出发,可以看出,"力"与"美"是其审美追求,竞争是永恒主题,"利"则是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抹布和桌子     
《阅读与作文》2010,(9):8-8
“0.618”一个极为美丽而神秘的数字,它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于2500多年前发现的,古往今来这个数字一直被后人奉为科学和美学的金科玉律,在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杰出作品都不谋而合地验证了这一著名的“黄金分割律”。尤其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0.618”还始终与军事发展有着不解之缘,且常常与战争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神学思想家。他一则很好地承袭和整合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一则又具有浓厚的中世纪基督教情怀,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其庞大的神学伦理学思想体系。文章仅从"两种幸福"与"两种德性"、"神恩成全自然"、"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三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和探讨,并从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角度,进一步探究其神学伦理学思想体系的精神实质,也为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和享用的资源和养料。  相似文献   

5.
试析知识与道德的联系冯文全古今中外,许多进步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把人们知识的积累与道德品质的形成看作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世界上没有不包含道德的知识,也没有不具备知识的道德。正是因为如此,古希腊三大哲人的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道德"、"知德合一"的著名论...  相似文献   

6.
"0.6"确实是个神秘而有趣的数字,古希腊人很早就发现了它,并把它作为全线段中两部分比--"中末比"的"黄金分割数";现代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也是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直接称为"0.618法".而我国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人,却把这一部分与全体之比为0.6的折合法(或曰"六折算法")实际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谷物权衡、容量的大、小石折算和耕地面积的大、小亩折算中.循此,可以帮助我们对史料中一些有争议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欧洲分处欧亚大陆两端,二者的文化是在相互隔绝的情况下独立发展成熟起来的。文章拟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考察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及其所蕴含的神话与传说色彩。距离产生美,无论是幸福宁静的"希伯尔波利安人",还是盛产丝绸的"赛里斯"、"秦尼",早期西方中国形象都充满了理想化的神奇想象和强烈的物质诱惑。直到13世纪末,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问世之前,中国形象始终停留在那个虚无缥缈的神话与传说阶段。  相似文献   

8.
刘荒田 《可乐》2011,(2):49-49
说起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他的死和他的哲学一样著名。他在雅典被判死刑后,直到死期逼近,仍面带喜色,大谈哲学。他说,他这一生都是一场戏的预演,这场戏的内容是:上帝善意地把人的灵魂幽禁在"肉体的栅栏"里面,如今它获得释放,将踏进更美好的世界,得到更大的自由。在此,真理和事实均一目了然,不必经"眼睛的格子窗"去窥视——对于一个好人来说,死亡就是这场戏的启幕。  相似文献   

9.
数字与美     
人们都知道“黄金分割”的0.618,所谓“黄金分割”,实际上是一个比例的问题,符合这样的比例,人们就看着顺眼、舒服。当然,“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另外一回事。比如,人的肚脐,是人的身长的黄金分割点,你如果用从头到肚脐的长度去除以人的身高,接近0.618,一般讲是比较好看的黄金身段,而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的黄金分割点。数字本身有深刻的美的内容。数字和一些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十个数字:一元复始、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二度梅开;三阳开泰、三思而行;四通八达、四海为家;五世其昌、五官端正;六根清净、六艺、六韬、六…  相似文献   

10.
"美狄亚"作为"杀子复仇"的女人的代名词,是"为爱复仇"的一种符号,折射着西方文明的某种品格。而中国没有"美狄亚",这不是说中国古代文学中没有"美狄亚式的弃妇"或"美狄亚式的杀子",而是说没有"美狄亚式的因为爱情而杀子复仇"的故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弃妇叙事"与"杀子叙事"的断裂,反映出中国文化与古希腊神话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之一种)迥异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0.618这个神奇的数字,被称为“黄金比率”,与人类、生物界等结下不解之缘。在树木、绿叶、红花、硕果中,都存在“黄金比率”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与“多”思想是古希腊哲学家在探究世界本原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阐明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问题,集中体现了古代哲学家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因而它是理解古希腊哲学的钥匙。我们从各个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可以看到,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存在着两条既对立又联系的螺旋式上升的思想发展曲线。其中每个哲学家都是某一曲线上的一个环节,几个著名的哲学家或学派就连成了哲学史上的一个个大小圆圈,整个古希腊哲学史就是由这些思想圆圈所组成的。本文试图以“一”与“多”的思想为核心,用哲学家思想发展的圆圈去勾画古希腊哲学史的螺旋曲线。  相似文献   

13.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是古希腊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大战之一。史学界历来视之为古希腊历史的转折点和希腊奴隶制社会由繁荣走向衰落的开始。据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亲身经历者、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和色诺芬的记载,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一次军事行动,无疑是公元前415年6月至413年9月间雅典对西西里岛上以叙拉古为首的诸城邦所发动的远征。修昔底德曾这样描述雅典远征西西里之战:“他们(指雅典人)不知道他们现在所要进行的战争是和他们跟伯罗奔尼撒人所进行的战争几乎是同样巨大的规模。”“这次远征之所以这样著名的原因,不仅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通过对古希腊唯心论精神要素的分析,提出古希腊唯心论“精神”本体有一个由理性到感性到思辨理性再到感性直觉的演变过程,呈现出“同质转化”的否定之否定圆圈。这就是古希腊唯心论哲学"精神"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创作的高峰,它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同样使史诗英雄们散发出一种人类所具的美德,一种永恒的价值,一种古希腊文化精神中最具影响力的人本思想。同时主要英雄人物也展示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通过不同人物的表现不断深化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认识,最终达到崇尚自我、张扬个性和推崇理性、倡导节制的和谐发展,对后世的文学和哲学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教育所教授的是儒家的思想观点,其教育哲学所强调的是"质料";古希腊教育注重的则是并不包含具体思想观点的辩证法与逻辑,其教育哲学所强调的是"形式"。"质料"与"形式"的差别不仅是中西教育的根本差别,也是中西传统知识状态的差别所在:前者和王权结盟,而后者则基本保持独立。进入现代语境之后,中国现代文化理念体系决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哲学必然从"质料"转向"形式",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知堂"和淡"文风的渊源,最远可追溯到古希腊"节制"理念和儒家中庸之道,希腊神话、六朝散体文章、清儒笔记等也是促成知堂"和淡"之文风的主要方面。周作人在回归"边缘化"的传统中塑造了中国散文的新品格。  相似文献   

18.
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跨文化交际学科中的一对新概念: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探讨研究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的文化渊源,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文化,尤其是"道"乃是高语境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的"逻各斯"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理性与辩论术则是低语境文化的发源之处,并预言未来的趋势一定是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走向彼此融合。  相似文献   

19.
神义论是古希腊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文章探讨了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名著《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神义论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具体含义,同时指出,这一探讨可以为深入理解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对诗或悲剧的著名批评做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思想家阿尔法拉比的"第二导师"之名,表明他的思想源于"第一导师"亚里士多德,但这仅仅是时代的需要而已。美国学者科尔莫错误地认为阿尔法拉比不是古希腊思想的传人,而是现代思想的开启人。阿尔法拉比实为柏拉图思想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