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姜菁 《职业》2005,(4):52
"三年前,我早上经常送小孩上学,每到北京海淀区学院路附近一个繁忙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个站在街头卖报的小伙子,穿着不太整洁的衣服,皮鞋好像也开了线.我在他那儿买了几次报纸.有一天要买报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他说你先看吧,等下次再给.过了几天再遇到他并从他那儿买报纸的时候,我说上次的报钱你也一起拿着吧,但他给我的不是一份报,而是两份不同的报.从这之后,我们的交易基本上就不是5毛一份或是1元两份……有时我没有零钱给他,而他依然会给我份报纸;有时我会多给他两三块钱存在那里.这样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我想把几件旧点的衣服和鞋顺路送给他的时候,却看不见他了.每当到这个路口时,我都会想到他,他或许是挣了钱回家盖房,或者是去娶媳妇了?我真心地祝福他.我们虽然每次都是瞬间的交往,但却是一种信任的目光在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2.
刘红涛 《中国扶贫》2017,(10):33-3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上大学就是我人生的梦想!上学时我学习成绩很好,但因家里贫困,未能读大学,这是我人生的一大遗憾.没想到人生过半,还能上大学,圆我的大学梦."李春山对记者动情地说.  相似文献   

3.
本心 《伴侣(A版)》2016,(3):10-12
2015年11月21日,台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落下帷幕,影帝花落《老炮儿》男主角冯小刚. 冯小刚是大陆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妻子徐帆亦是实力派演员,影后.是电影让他们相遇、相识和相恋.16年来,两人不仅是荧屏上的最佳搭档,也是生活中的最佳伴侣.冯小刚此次获封影帝,夫妻俩角色好像进行了互换",影后"徐帆似乎退到了幕后. 冯小刚说":娶你,我三生有幸."徐帆则言":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乐了10年,希望还有50年能让我乐下去."  相似文献   

4.
刘晗 《职业》2009,(10)
初次见到戊道子,问她这是你的真名吗?她会坦率地告诉你,"这是妈妈为我取的艺名,代表着她对我的支持和祝愿,不管我经历成功还是失败,我的家人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戊道子就是这样一个率真的女孩,从服装、打扮、言谈举止都散发出真性情.从取得青岛市艺术节歌舞第一名到签约北京天乐文化公司公司,并发行唱片<爱到花开>,戊道子在短短十年间完成了完美的蜕变.  相似文献   

5.
有天我的朋友S给我打电话.他说:"如果你抽得出时间,我想请你陪我的那一位去办个事." S说的"那一位",是他的漂亮妻子.  相似文献   

6.
父亲生性木讷,从我记事开始他就不苟言笑,我是在他那无形的威严下慢慢长大的.大学毕业定居城市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尝试缓和同父亲若即若离的关系,尽可能地在每个假期都回老家陪他几日,并趁机拍摄一些父亲生活的点滴.但父亲每次都不配合我的拍摄,即便被我强拉着面对镜头,他的表情也会异常局促. 在父亲68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我再度携妻带女回乡探亲,让父亲继续成为我手机镜头里的主角.  相似文献   

7.
一部老电影决定了我的专业志向 有这么一句话,不知是俗语还是真实生活的总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曾是职业海员,远洋船上的一级报务员,一干就是20年.可是后来,远洋船上取消了报务员,我失业了,这样说来我也属于入错行的那类男人,可是此生我却无怨无悔,因为电波在我心中没有消失,它永远是我生活和工作中的动力,那曾经的经历永远是我前进路上的起点,永远是我写作上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8.
我出身中医世家,也是长寿之家,祖父辈均享高龄.我年近九十,仍奋战在生命科学的第一线,体力充沛,从无倦容.病友亲朋纷纷以养生之道垂询,略抒己见,以冀同登寿域.  相似文献   

9.
初入职场,我干劲十足,尽力展现自己的能力.上司吩咐下来的活,我总是第一时间完成,对于加班也毫无怨言,为了更快地成长,加几个小时的班算什么?前辈总是开玩笑地说:"别太拼命啊."除了本职工作外,对于同事问的求助,我也是有求必应.忙起来的感觉很好,我不想让自己闲着.  相似文献   

10.
过节你还在给她(他)送玫瑰花或者香水百合?太落后了吧.我要告诉你的是,现在流行的是稚气可爱的玩偶花束.看看我的玩偶花店日营业额2000多元的奇迹,你就知道我说的不是假话了.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偶然中想到这个"听起来有点玄"的创业点子的. 有一天,小区另一栋楼的女邻居突然找到我,支支吾吾地说:"我想……求你件事."原来她家的小保姆突然辞职了,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问我刚刚退休的父母能不能过去给她带几天孩子.  相似文献   

12.
想写杜渐,由来已久.记得几年前,在一个阿拉伯文学专题研讨会的筹备会上,我提出是否可以邀请杜渐先生参加,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圈内专家"说了句:"我看那些圈外人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对于他的话我不敢也不能苟同,尽管他是把我当作一个圈内人看待的.且不说以是否懂得阿拉伯语来界定某一阿拉伯研究领域的圈内圈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来源不拘一格、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已成大势的时代,显然是偏狭的,不科学的,就说那习惯上被认为是"圈外人"中的一些学者,当他们的触角探伸到圈内时,即便是偶一为之,搞出的"名堂"也非同小可.杜渐便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一股成熟男人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生在襄樊一个普通工人之家,10岁那年,父亲跟一个女人突然离家出走,一去不回,留给我的是无尽的、伤痛的回忆.没有父亲的日子,我与妈妈相依为命,她给了我无微不至的母爱.可家里没个男人好难,家里有个重活,总是妈妈挺着赢弱的身子干.我想帮忙,却帮不了,心里很难过.为了我,她后半生的情感生活至今还是空白,尽管我并不赞成.缺少父爱的家,让我养成了内向的性格,不爱也不善与人交流,感觉很孤独.在这种抑郁的心态下,我高考落榜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后,我到处发简历,当时的目标是在温哥华的一个私人研究机构当个助理什么的,那时候的目标也就是每小时12块钱就好了.可是就这样都没人要我,嫌我没有实验室工作的经验,而且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人到处都是.  相似文献   

15.
在老婆眼里,我是一个好男人,诚恳善良有责任感,深得众人羡慕,但可惜我不是好丈夫,因为好情人必须是"哄"女人的高手,用甜言蜜语让女人感到浪漫,即使没有金银首饰、华丽服装、山珍海味,甚至傻乎乎地吃着窝窝头,心里也会乐开花.可是,这些我不具备,妻子"骂"我是"榆木疙瘩",没有情商.妻子"恨铁不成钢",又不肯服输,想了许多妙计,教我如何"哄女人".  相似文献   

16.
那天上午,我正在上班,忽然接到女儿老师的电话,老师在电话里反映女儿丹丹昨天晚上带回家让家长签名的试卷没有上交. 听到老师的反映,我感到很迷惑.孩子今年读二年级,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都很听话,在学校里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老师反映的情况属实,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好不容易等到下班,我急忙赶回家,发现孩子正在写作业,我询问她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谁知丹丹竟然不理我,满脸的不高兴,只顾低头写作业,什么话也不说.看到她不回答我的问题,我非常生气,预感到孩子一定有什么问题,忍不住对她大吼道:"你为什么不说话,再不说,我翻你书包了!看我找出试卷来,你怎么说!"刚说完这句话,只听丹丹"呜呜"地哭出声来,然后她转过身去慢吞吞地从抽屉里摸出一个纸团.我迫不及待地一把夺过来,把它舒展开,两张考卷全是80分.我一下全明白了,看着已经发抖而且哭成泪人的女儿,心里真是又气又心疼.转念一想,女儿藏卷子,肯定有她的想法.等丹丹稍平静一会儿,我把她拉到自己跟前,轻声问:"你能告诉妈妈这是为什么吗?"丹丹一边抽泣,一边说:"我怕你打我,怕你不喜欢我了."听到孩子这么说,我的心里一紧,随即放开丹丹,拿出笔在卷子上边签字边说:"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呢?来,让我们看看你在什么地方出了错."  相似文献   

17.
在2014年11月1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闭幕式上,85岁高龄的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神采奕奕地上台为大家演唱了她的经典剧目《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她委婉起伏、甜润清亮的歌声犹如天籁般流淌在大剧院的上空,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还有一些人跟着她优美的旋律低声唱和,眼角泛出泪光. 一曲唱毕,台下掌声如雷,久久不散.郭兰英一次次地向大家鞠躬致谢,面带微笑地对观众说:"对不起大家了,我要向大家坦白一件事.80多岁的人真声演唱《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简直不可思议.我一定要跟大家说清楚,今天我放的是录音,但录音是我自己唱的."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丢在人堆里绝对找不着的那一种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的作家之乡--河南某市下面的一个县城,父亲在政府任职,母亲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可以说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从不知什么是吃苦.高考后,我被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了,师范毕业一股是当老师,但家里已有两个老师(母亲和嫂子),我觉得她们挺辛苦,就不想凑这个热闹.可我下一步怎么走呢?也许是父亲在政府任职的原因,我对法律很感兴趣,常捧着那些枯燥的、没有故事情节的法规条文看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9.
"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清的隐隐的痛.这种痛让我无法安静,就像浮士德的痛苦一样,催促我不断地去追求.正是这种追求,才让我忘却了痛,赢得了生命的充实与安宁……" 坐在笔者对面的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中文系的大三学生雷运姣.她今年52岁,是当今中国年龄最大的在校女大学生.从她身上,笔者读到了一部新版的"青春之歌",听到了一个不老的美丽童话……  相似文献   

20.
让心"脱贫"     
2015年8月31日,当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走进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对坡村时,恍然明白了对坡村名字的由来.一路上,少有平缓的田地,目所能及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山坡. 9月1日,我向村支书苏明华了解全村贫困状况时,他一脸愁容地对我说:"我们村共有贫困户31户87人,其中80%是因病因残致贫,家里严重缺乏劳动力.想要摘掉贫困帽,有点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