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中,传统道德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撼动,并因此出现了断裂,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作为近代中国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修身科应运而生。从臣民的教化到国民的培养,从个人私德的修炼到国民品性的完善,从传统的教化灌输到学生本位的课程教育,在修身科的这一历史嬗变中,传统德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传统德育的近代转型却未彻底实现,因此在国民塑造上也仅是缺位的启蒙。  相似文献   

2.
从清末起,近代中国人开始有意识地传播西方伦理道德思想以变革传统道德及其教育,但直到20世纪20—30年代,近代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才系统地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伴随着国内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杜威、涂尔干和康德等人的道德教育理论相继传入,从而促进了民国德育观念的变革。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传播使传统的修身教育向着进步主义德育转变,而几乎同时传入的涂尔干道德教育学说和康德伦理道德思想及其德育观,不仅对此进行了修正,而且也使国内德育观念趋于多元化。民国德育观念的变革构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均为当前中国德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的张之洞,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教育思想丰富,教育实践成果丰硕,深受时人关注。他对道德教育的方向、途径、方式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探讨,形成了系统而特色鲜明的道德教育观。培养爱国是其道德教育的核心,要求各学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灌输,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重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将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起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不仅继承了诸如忠诚、仁爱、节俭、明于公私之分等传统美德,而且言传身教,垂范他人;重视职业教育,针对不同学堂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不同,强调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大力提倡道德教育的今天,重温张之洞的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金旭  鲁艺 《中文信息》2022,(2):218-220
德育是知识教育和经验培养的首要任务.为了正确认识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师不能忽视自己的责任,可以更好地在教育过程中实施道德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技能和道德价值观.以简单传教形式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收效甚微.在外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本文总结了融入学生道德教育的潜在方法,与学生建立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师非智力因素对教书育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教书育人”的理解 我国的《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国近代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手段的目的。”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可见,古今中外虽因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具体内容不一,但都认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具有一定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6.
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是一种顺从的教育。由于理念的错位和功利化的驱使,传统道德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理性价值",片面强调个体的服从,忽视了个体主体性,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权利。主体性道德选择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社会结构的转型、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主体性道德选择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道德选择的教育也成了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儒家的伦理规范曾经是日本封建统治阶级进行国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工具。1868———1879年,明治资产阶级政权在国民道德教育中排斥了儒学,却难以实现对国民进行道德教育的初衷。1880———1890年,儒学进入了国民道德教育领域,继之被改造成能与国家主义思想进行合作的儒学,进而通过《教育敕语》确立了近代日本国民道德教育的统一方针。儒学具有完整的道德信条,其丰富的理论概念又对国家主义、神国和皇国观念作出了系统的说明,所以它在国民道德教育的统一方针中享有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凸显期。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道德滑坡与信仰缺失。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称著于世,道德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不断的主题。在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之下,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个人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是古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古代思想大师们提出的个人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对于思政工作者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典兵 《江淮论坛》2006,(1):97-100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道德教育被置于整个传统教育体系的核心;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以政治思想道德的规范体系为内容,以内省、慎独为方法;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重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原则、重视环境对人的品德的影响以及德育与美育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这些宝贵思想,对我国今天的道德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俞子夷是近代中国自学成才的教育家,在长期从教的职业生涯中,根据自己对教师职业的体会和认识,对传统教师观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师观念。其主要内容有:教师职业的专门性、教师观念的民主性、教师教育的终身性。俞子夷的教师观对教育改革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近代科技教育的体制化历程段治文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曾不折不扣地为维护封建政治秩序和礼治秩序服务,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决定着学术风气和社会风气的走向。到近代,随着科技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传统教育体制逐步被打破,社会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这不仅是中国德育教育界的认知,也是加拿大高校的做法。在倡导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里,加拿大高校并不要求教师对学生强行灌输道德准则,也不专门开设道德教育课程,而是采取全方位的道德教育方式,创造各种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对我国的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半叶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叶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钱志和清末,中国回族教育摆脱以往传统的经堂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开始了新式教育的历史。近代回族教育的发展有些什么特点,这是研究回族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近代回族教育与民族觉醒同步发展中国近代回族新式教育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4.
郭秉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在出国留学、自我反思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其师范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他主张加强师范教育培养充足的合格教师,以促进中国的教育普及;提倡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中学教师;首创“寓师范于大学”的师资培养模式。他执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期间,确立了三育并举的办学宗旨,依据社会需要设置科目,实行男女同校,对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开拓进取的革新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是开发个人道德潜质和培养道德情怀的教育活动,它无法离开个人生活而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我国道德教育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经历道德体验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教育中道德体验和道德习惯的教学理念影响并改变了传统道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方法。以学生个人生活为平台的道德教育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而情感缺失恰是当代德育的现状.情感教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源远流长.本文比较了中西传统情感教育的异同,并从中得到启示.目的在于深化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道德教育,提升德育效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房正 《兰州学刊》2011,(10):165-168
16、17世纪,中国与西方原本相去不远的传统工程技术开始出现"大分流",中国传统工程技术缓慢发展,而西方工程技术却走向了近代科学的道路。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近代工程学是从西方传入的,在这个过程中,洋务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京师同文馆等洋务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开展工程教育的机构,为工程学进入中国做出了最早的努力;福州船政局等洋务企业为近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做出了贡献;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最早翻译西方工程学著作进中国;留美幼童接受了西方近代工程学的系统训练,成为我国近代第一批职业工程师。  相似文献   

18.
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正平 《文史哲》2007,(3):127-134
教会大学作为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中外教育交流的载体,在中国大陆存在了70多年。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重要时期。70多年间,教会大学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培养了一批人才,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在传统封建教育衰败、瓦解直至被废除的历史过程中,教会大学所起的作用,总的来看,是加速而不是延缓了这个过程。对于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发展而言,教会大学以多种方式为推进这个过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丹  张梅 《理论界》2014,(3):193-195
大学生道德智慧教育已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在大学生道德智慧的培植中,要培养大学生拥有道德智慧型人格,要立足道德事件,加强道德实践,并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20.
侯强 《云南社会科学》2007,2(1):108-112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是在中西法律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这种转型一方面体现了以西方法律教育模式为范本的政策创新和文化借鉴,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对新式法律教育人才培养认知上的扭曲与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