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二南”中的楚歌蔡靖泉《诗经》收录了我国春秋中叶以前的诗歌305首,其中的“十五国风”160篇,大都是各地流行的土风歌谣。不过,《诗经·国风》里却未明标“楚风”,似乎没有辑录楚歌,古人因此以”楚风””不得与十五国并录于《经》而为楚憾”,并且究...  相似文献   

2.
《豳风·七月》——北豳遗诗与北豳先周文化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豳风.七月》作为我国最早的农业史诗,与北豳先周文化有密切的关联。从史志、民俗、文化遗存及《七月》的史诗特征、《七月》的历法、农耕文化与狩猎文化的交融诸方面推证,可得两个结论:1、《七月》产生的地域在豳地之北豳;2、《七月》产生的时代当在公刘南迁之前、周先祖三代(不窋、鞠陶、公刘)居北豳之时。  相似文献   

3.
说豳在西周时代为北方军事重镇—兼论军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说《豳风》中多军人之歌,且多与周公有关 二说豳在西周时代为北方军事重镇 三论军监 (一)周公作军监 (二)说三监也是军监 (三)说军监采诗 附录:《令彝》铭文简释 ——说周公子明保(即次子君陈)接替周公为成周军监事  相似文献   

4.
陈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3):107-107,112
南戏 ,亦称戏文 ,是我国古代最早成熟的戏曲音乐艺术 ,被人们誉为“戏剧之祖”。明祝允明《猥谈》云 :“南戏出于宣和之后 ,南渡之际 ,谓之‘温州杂剧’”。它是用南方语音、民歌小曲合成的一种民间戏曲 ,自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 ,在浙江省的永嘉一带极为流行 ,故又称之为“永嘉杂剧”。徐渭《南词叙录》亦有记载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 ,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另曰‘永嘉杂剧’”。南戏的产生早于北方杂剧 ,最初只是一种以村坊里巷歌谣小曲为基础的歌舞小戏 ,在发展过程中 ,大量汲取了宋词、元曲以及诸宫调养分 ,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反映农业生产和农奴生活的诗共有十一篇,我们叫做“农事诗”.其中有《豳风》中的《七月》,《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等篇,还有《周颂》中的《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篇.这些诗篇大都写于西周初期,它展示了周初农业社会的图景,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也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于归”和“有行”的意思都是“女子出嫁”。但是二者的使用对象和时间却截然不同,决不混用。“于归”一词见于《诗经》的《周南·桃夭》,《周南·汉广》、“召南·鹊巢》、《邶风·燕燕》、《豳风·东山》五首。《桃夭》篇中凡三用: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从见诸史籍算起,蒙古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至少有一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但蒙古族的真正崛起、强盛、拥有文字和文化,是从十三世纪初才开始的。在构成蒙古族文化的诸因素中,始终存在着汉族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文学艺术方面,这种影响尤为明显。本文想就这一问题略抒浅见,就教于专家学者。蒙古族的崛起及其语言文字蒙古族自古以来就生息在我们祖国的北方草原,是古代东胡系统室韦各部的一支。最初在《旧唐书》中被称作“蒙兀室韦”。在《新唐书》作“蒙瓦”。在宋盂琪《蒙鞑备录》里作“蒙古斯”,宋叶隆礼《契丹国志》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大部份作品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流行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各地民歌,也有一些是歌颂“先王”的文治武功和统治者用以祭祀天地的赞美诗。由于它流传广泛,结集较早,又由于后代统治者将它抬举到了“经”的地位,所以《诗经》对我国政治、道德、文化、艺术等各个思想领域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无论《诗经》成书于何年何月,无论孔子“删诗”之说其真伪如何,总之,这一批古代诗歌在现在所见到的《诗经》一书成书以前早已在社会上广  相似文献   

9.
《诗经》“齐”“王”二风非民歌曹小云人们提及《国风》很自然地认为其为言男女之情的民间歌谣或下层穷苦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战歌。其实,仔细推考《国风》诸诗,《国风》出于民间歌谣一说实在是大有可商的。对此,前辈学者朱东润于四十年代就已发文质疑(见《诗三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月令系统内容丰富而深邃,其勾勒的时间图式是尤为引人关注的要义之一.不同于《诗经·豳风·七月》、《夏小正》等农时歌谣和历书中以四时形式出现具有标度意义的物候时间,月令系统的时间图式在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影响下形成,是通过物候、祭祀、政令等三重内容而凸显的王官之时,并经由“四时迎气”、“顺时读令”等仪礼,渐次蜕变为极具象征意义的礼制时间.  相似文献   

11.
《诗经·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一之日于貉”“昼尔于茅”等诗句中“于”字,古今有“於”“往”“为”“取”“在”“动词词头”等多种解释。结合诗义、诗境分析“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等,我们认为“于”是动词,训为“往”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一民歌,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在发展、丰富,民歌艺术也在日益发展、不断丰富。因此,中国各族民歌,与世界各地的民歌一样,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特色。原始社会的民歌状况,既无可靠的史籍供考证,也无完整的词谱作依据,唯有借神话和传说嵇考。但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第一部诗歌集成《诗经》,分“风”、“雅”、“颂”三大部份。其中“风”,即收录了当时北方十五个诸侯国的一百六十多篇歌谣。因此,“风”又名“十五国风”。既说明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30年代。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序》中,将中国古代青铜器划分为南北二系,指出“江淮流域诸国南系也,黄河流域北系也。”并认为“徐楚乃南系之中心。”这个论点曾为学术界所广泛接受,至今仍然流行。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史上,徐楚能否相提并论,是否都有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4.
《诗经》里有一种由“叠音形容词+者+单音节名词”构成的四字格(本文称为“BB者A”式)句型。这种句型,《诗经》里不多见,仅出现在“风”诗的《豳风》和“雅”诗的《小雅》里,据初步统计,除重复出现的外,共有七例,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麻雯 《北京纪事》2014,(5):44-49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相似文献   

16.
西晋灭亡以后,黄河流域成为北方少数民族争取统治地位的战争场报。这些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史称“五胡”。他们先后建立了地域割据性的十六个国家,其时从公元316年到439年,史称“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文学,尤其是民族文学,由于战乱、语言隔阂等原因,本来就难以发达,保存下来的文献则更少。在后来南、北文化交融过程中,有些汉语文学文本也难以确辨其民族属性。我们现在只能根据残存的信息,大略描写这一时期民族文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假如我们对色彩缤纷的澳大利亚诗歌稍稍怍一考察,便不难发现,它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力求内容形式完美的所谓“雅诗”,二是流行诗,三为丛林歌谣。三者之中,丛林歌谣明显地占有突出地位。“雅诗”曲高而和寡,流行诗有如昙花一现,且为数有限,而丛林歌谣则不仅数量多,传诵广,而且历久不衰,以其独特的形式扎根于千家万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诚然,从美学角度看,丛林歌谣一般显得简单、粗糙,犹如某评  相似文献   

18.
五、美洲与北极大家知道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大陆,但是如果我们说《山海经》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记载了中国人与美洲有来往并到过靠近北极的地区,那么一定会认为这是奇谈怪论.然而,我们可以从《山海经》里找到这方面的证据.前面谈的美洲负鼠就是证据之一,这种动物只生活在加拿大东部和吉普特海峡迤南到阿根廷一带,别的地方是没有的.另外,《第九卷·海外东经》:“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股黑,衣鱼食(鸟区)”.“玄股之国”即黑脚印第安人.(还谈到“黑齿国”,即黑齿印第安人,古代奥尔梅克人有染黑齿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国风》的地域性流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地域文化和艺术流派角度对《诗经·国风》作了新的探讨,按照地域相邻、诗风相近的原则,把十五国风归纳为“郑卫派”、“二南派”、“秦幽派”、“魏唐派”、“齐曹派”等五派。作者从西周至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地民情风俗、文化心理、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就各派的构成、主要特点或及其代表性作品,分别作了简明扼要的阐释和评价;并认为:从流派角度去考察和解释《国风》,必将开拓《诗经》研究的新领域,有助于更有效地弘扬中国古代灿烂多彩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风、雅、颂三个部分都有涉及汉水流域的诗篇,尤以二《南》最为集中,故仲尼以二南之地为作《诗》之始。孔子喜韶乐,尤钟情合于韶乐的二《南》,“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诗经》不仅常以“江汉”连举,而且将天上的银河称之为“云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