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在双边的贸易中增长较快,地位稳定上升,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采用1995-2005年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中国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对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双边中间产品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之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保持了高速地增长。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让双边的经济相互作用变得更加明显。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不减反增,而且增速较高。反映了其经济关系的密切,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双边经济关系受外部冲击较小。因此,在贸易视角下来研究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更容易受到来自东盟贸易方面的影响,而东盟的经济则保持相对的独立。中国应设立专门服务机构以及差别化对待东盟国家以谋求双赢。  相似文献   

3.
由于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具有相对的地缘优势,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在云南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较大比重.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长期处于顺差;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主要集中于与云南省与有接壤的中南半岛国家;云南省与中南半岛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云南省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也体现着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梯度性;从产品结构看,云南产品出口附加值增高,工业制成品近八成;云南与东南亚各国贸易占同期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比重相当1低,没有充分挥云南在中国-东盟之间的桥梁作用;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集中于昆明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双方产业间互补优势的产品所占双方贸易额的比重不断下降,双方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外国直接投资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推动因素;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各国人均GDP的持续提高及消费结构的逐步优化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拉动因素;地缘优势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5.
"两廊一圈"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主要海陆通道,居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经济贸易中介地位.从中越关系、区域战略及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省发展的角度来看,"两廊一圈"尤其是其西廊即云南省通往越南的"昆明一老街一河内一海防一广宁"的提出和启动,不仅对于中越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东盟各国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同构性和出口竞争性,影响了双方贸易合作的收益。因此,除追求静态的贸易创造外,应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推动中间产品专业化和区域性生产网络的建立,着力发挥基于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贸易合作动态收益。在当前新的国际、地区经济形势下,建立这种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新格局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贸易强度视角分析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效应,运用ARIMA模型与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及出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期收获计划”使东盟成为中国热带水果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出口市场,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互补性较强。CAFTA的建立能在短期内促进双方热带水果贸易流量增加,但长期作用不明显,自贸区外贸易转移效应短期内亦不突出。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双边直线距离等因素对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影响,未来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步法的加快和“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 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东盟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之一。本文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降税对促进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效果明显,技术壁垒、贸易救济、动植物疫病疫情和双边及多边关系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降税步骤及农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落实,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将迎来一个持续增长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具有规模大、增速高、波动快、效应广以及结构调整频繁等数量特征,与美、日与东盟的贸易关系像有诸多差异,各方的互动在增加。在有效管理和应对区内外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条件下,预测2007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并持续释放出规模经济效应。得益于区域贸易规模的拓展与环境的改善,澳门与东南亚的服务贸易将继续得以快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盟关系:睦邻外交的范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决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 ,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睦邻外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盟在中国周边外交议程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随之而来的一连串的大手笔是中国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思想的重大举措 ,也是中国要做一个积极负责任大国的具体表现。中国东盟睦邻外交的实施背景是什么、具体内容有哪些方面及其隐含的意义如何 ,无疑是认识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拟就此做一粗浅分析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初至今,由美国政府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在此情形下,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政府对相关议题的态度,从政府、国会、议员及各特别委员会对其进行分析,对美国参议院两党核心议员、与中美贸易相关的委员会成员和其他委员会主席的投票历史进行了详细梳理,以各参议员在“自由贸易协定”相关谈判中的表决情况为基础,结合其在中美相关议题的表决情况,整理编写了参议员支持自由贸易倾向指数。具体而言,支持自由贸易倾向指数以50%为基础,高于50%表示该议员倾向于支持自由贸易,小于50%表示该议员倾向于反对自由贸易。分析认为,不论是参议院两党核心议员,还是各委员会成员,共和党议员均表现出支持贸易自由化的倾向;相反,民主党议员态度则较为复杂,总体来看倾向于反对自由贸易,甚至少数议员表现出极端反对自由贸易的倾向。结果表明,未来我们应该主动把握机会,积极与共和党议员接触,增进中美两国政治互信,提升高层交往,最终促进中美贸易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朝俄三国是图们江地区开发的主要参与国,自从2000年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以来,该地区的经贸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朝韩经济合作开始启动,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朝鲜外贸恢复较快,中朝贸易开始出现增长势头,对朝贸易出现新的变化;中韩双边贸易持续高速增长;俄罗斯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俄与图们江地区周边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日趋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国与文莱国际关系的特点,即:传承历史,顺应时代发展;中文关系是在东盟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双边关系;双方互访频繁,成效显著;外交重点从安全领域转向经济领域。并指出,尽管目前中文关系一定程度地受到南海问题国际化和相互了解不够深的影响,但双边关系在坚实互信的基础上上升为战略合作的高度,两国依托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发挥强大的互补优势,双边关系已然朝着良好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对话以来,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合作、互利、共赢。但是近几年,南海问题的加速升温、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及其影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竞争与利益冲突、"中国威胁论"加剧了东盟国家复杂的心态等问题与矛盾影响着中国与东盟的团结与合作。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双边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巩固并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战略互信"是近年来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随着奥巴马访华,"战略互信"成了中美双边关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战略互信不但有助于化解中美结构性矛盾,而且有利于中美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挑战。建立中美战略互信的途径包括做出承诺、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深化和完善对话交流机制、建立国际机制等等。由于受双方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中美战略互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向中度信任的方向发展,但无法达到美国与日本、欧盟之间那种高度信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定,表明中韩两国已建立起战略合作的基本框架,政治互信成为中韩双边关系的核心关切。本文通过对韩国在增强中韩政治互信需要妥善处理的若干问题上的认知的分析,探讨了增进中韩政治互信的环境设计的政策意义,并从阐明中国的战略规划、增强对韩公共外交能力和发挥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正面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是相互间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两国政府为推动相互间的经济合作作出了许多努力。中日经济合作的三大支柱是贸易、投资和政府间的资金合作。中日贸易连年攀升,是中日关系正常化时的200倍,日本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然而,随着两国经济合作的深入,许多问题开始呈现出来并制约着两国的经济发展,如何推动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及政治互信是摆在中日两国之间的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系列条约属于“不平等条约”已是定论,但这一系列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尚未被充分了解。这些条约的背景是明清时期国家与沿海边缘社会的紧张关系和由此造成的沿海边缘社会发育不良、身份含糊,以及开放广州对外贸易的同时严格限制中外接触。所以,条约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中外之间社会经济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流问题,由此形成中外之间的纽带———沿海边缘社会。中外条约谈判过程中围绕“誊黄公布释放汉奸”和天主教传教自由展开激烈的争执,与我们今天的关注点有很大差异。了解这一史实有助于全面认识鸦片战争前后中外之间和中国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战后历史变动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作为协调国际经贸合作的世界组织 ,要求两岸在 WTO框架下必须遵循共同的经贸规范。这将使台湾当局对大陆限制性、歧视性的经贸政策面临考验。而大陆也应积极完善其投资环境和经贸立法。与此同时 ,两岸还应大力加强信息交流 ,加大政策透明度 ,增强彼此信任 ,大力推动双边经贸发展 ,充分发挥WTO框架下多边贸易体制的优越性 ,使两岸的经贸关系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互为近邻,地缘的因素促成了两国之间悠久的文化交流和政治斗争乃至军事斗争频繁不断的历史和现实。战后日本调整战略目标既有自身战败的原因,也有美国对日政策的牵制,此外,中国政局根本性的变化也成为日本战略目标调整的原因之一。中日两国之间之所以难以建立真正互信的友好关系,其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客观上的地缘关系所导致的结构性矛盾。我们提倡和主张中日之间建立战略性的友好互惠关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两国之间的对抗因素,正如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认定的,国家间政治就是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这既是国际关系的辩证法,也是国际关系中的永恒铁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