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族”论者在依据斯大林对人类语言发展阶段的分期划分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时,认定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部族”,把民族共同体分为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四种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他们用“部族”指称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从而抹煞了人类早期民族与国家同时形成于部落制瓦解之时,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国家是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民族与国家的继续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民族”,汉文“部族”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二者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民族工作遭到全面破坏的时期.由于极“左”路线.民族政策破坏殆尽,民族工作陷于停滞状态.其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俚”人,始见于东汉,活跃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以后,史载渐少。“俚”称人群在古代越人与南方现代民族之间承前启后,是岭南历史上的重要民族。一“俚”人,东汉时期称为“里”,有  相似文献   

4.
“部族”一词最早出现在苏联,意指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国家市场的形成,部族就发展成为民族了”(见《俄华大辞典》第506页);后亦指社会主义时期人口少的“人们共同体”。“部族”(нa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涵义是指过渡型...  相似文献   

5.
汉文“民族”一词的出现及其初期使用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民族概念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汉文“民族”一词的涵义是什么?何时出现于中国?应用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期,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汉文“民族”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和使用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为了求得指教和提供一点参考,我们把汉文“民族”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分为“开始使用”和“开始普遍使用”两个时期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多年来关于“民族心理”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两个概念存在许多含糊之处的现实 ,提出“民族心理”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同属民族心理学范畴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结合体 ;民族心理素质实际上是指民族心理产生的生理条件 ,即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心理现象产生的先天条件  相似文献   

7.
鱼耀 《世界民族》2022,(2):25-35
制度体系改造与思想理论创设是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策略。老挝在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为培育“老挝民族”共同体,不同程度地借鉴了社会主义主要国家“民族识别”的发展经验,并依据自身实际开创出老挝特色,实现了自我变通。独立运动中,老挝人民党着重族群的“划分”,提倡基于地形结构的“三分法”以缓和紧张的群体关系,团结不同力量。共和国建立后,老挝政府重点推进民族的“识别”,因地制宜地协调社会融合,树立“老挝人”这一共同意识,强调“老挝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如此,老挝不仅厘清了历史时期的族群成分,也从国家层面上明晰了共同体培育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民族国家重构国族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前全党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推动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再上新台阶?我认为,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振奋精神,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工作。一、紧抓发展主题,促进民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的就是发展这一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和解决民族当问题的核心。1、要发展就必须增强三种意识。第一,…  相似文献   

9.
“跨界民族”辨析与“现代泛民族主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民族”一词具有英语nation或nationality的部分含义。政治统一性与地域一体性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因而“跨界民族”之说是不能成立的。将“民族”与英语中的ethnicgroup或people概念联系起来,是产生“跨界民族”说的根源。ethnicgroup是文化人类学概念,people则是历史学概念,这两个概念不可等同于nation和nationality,因而不可译为“民族”,可考虑分别译为“族群”和“人民”;由此,“跨界民族”亦应改称为“跨界族群”和“跨界人民”。“跨界人民”是一种业已分化的“历史民族”,不再具有现时的民族同一性。现代泛民族主义者试图重建“跨界人民”的统一是不现实的和反历史的,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0.
很多朋友问我,“你是什么民族?”我说,“我是水族。”问:“水族,是不是一个靠水而居的民族,水族的女子,是不是特别美丽?”水族,是一个能歌善舞、民风质朴的民族,也是一个勤劳勇敢、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许多朋友也许会顾名思义,以为水族就是靠水而居的民族,其实水族的名字,来源于水语(当地人称之为水话)的音译“睢”。  相似文献   

11.
在藏族的历史典籍中,“霍尔”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民族称谓,但是,不同历史时期所指的民族就有所不同。“霍尔”在汉籍中译作“霍耳”、“互人”、‘猢”等。那么,“霍尔”究竟是指什么民族呢?对此,国内外专家都有考证。有不少学者认为藏籍中之是“胡”的直接音译。例如,任乃强先生说:“Hor恰是汉语胡字之音,今藏族称蒙古人为索波,称其他北方民族皆曰胡刚‘。「苏」罗列赫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西藏的‘伙尔’(Hor)一称就是汉文胡的直接音译。这一名称是汉族对伊朗和突厥——蒙古种族中亚部落的通称”。“我国从事文化人类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九五”是云南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屡闻新疆的同志谈扫除“民族政策盲”。认真想来,实则是积多年经验之谈。建国三十余年,同胞中“文盲”似有大减,而“民族政策盲”非但不乏见,且甚者确为惊人。时闻:有的汉族同志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群众纪律等方面忽视了兄弟民族的利益,甚至伤害了民族间的兄弟感情;有的少数民族同志则也误将工农、农牧、干群、个人之间的矛盾,统而论之为“民族矛  相似文献   

14.
“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和张家界市境内,集中居住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由于该区域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特点,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实行了有别于内地民族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因而,该区域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原始古朴。民俗旅游资源是“大湘西”旅游的明珠,系统地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合力,是构筑“大湘西”黄金旅游区的基石和旅游发展的最大卖点。一、“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族风情、…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国家民委已经完成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草案)的编制工作。规划主要从改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特困和特需问题、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科技水平、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提升少数民族社会福利水平、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健全民族法制体系、完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营造各民族和谐发展社会环境等10个方面,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少数民族事业的主要任务。截至11月中旬,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仅仅完成了草案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发往各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6.
“巴氐”,作为民族族名,是古今一些史家巴郡“賨人”的称呼。近读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其对“巴氐”一词由来的解释,似有不妥之处。“巴氐”一词,牵涉到成汉政权建立者李氏的族属和魏晋时期的民族问题,有必要辨明。 一、“氐人内迁,賨人填充”辨 称氐人李氏为“巴氐”,主要依据是《晋书》卷一二○《李特载纪》:“魏武帝克汉中,特祖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帝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日‘巴氐’。”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  相似文献   

17.
概览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利益保障和维护相关研究领域,笔者发现,一些研究者著述中存在易于混淆“民族利益”“民族地区利益”的观点.鉴于“民族利益”“民族地区利益”等相关问题往往是引发民族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进行蛊惑煽动、制造民族冲突、实施民族分裂的切入点,因此,在切实保障和维护我国少数民族利益的同时,明确认识“民族利益”与“民族地区利益”,正确引导社会民众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民族问题丛书和报纸、期刊文章等出版物中出现“主体民族”和“以某某民族为主体”的提法是不合适的。既然有“主体民族”,言下之意就会有“客体民族”、“非主体民族”存在。在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下,这种提法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具有多重属性,既表现为经济问题,也表现为政治问题,还表现为文化问题等,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可能把它人为地“政治化”或“文化化”.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指向是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标是不承认民族身份、目的是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其实质,就是要“去”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整套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藏边社会”的内涵丰富,涉及甘青川滇藏区、藏羌彝走廊、西北民族走廊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诸领域的研究.这些地区的社会发展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历史上这些地区有过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和睦生活的时期,而且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给各方都带来过重大利益,不过也有过民族之间矛盾冲突甚至兵戎相见的惨痛教训.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藏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实现各民族互相团结、共同进步,是研究这一地区的民族学、社会学和藏学研究者的一个共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