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培养卓越的工程师以满足现代企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各相关高校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改革。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使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合作双方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本文探讨了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黑龙江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实施校企合作的现状,通过对校企合作状况的分析可见校企合作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引出了高等教育与非通用语国家的合作新模式。通过分析非通用语工程师培养的特点指出,一方面,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非通用语教学与中国现有的外语专业教学与第二外语教学都存在差别,另一方面,工程师专业课程非通用语授课也不同于国内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针对非通用语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为例,从课程设置、课程融合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来加强非通用语的工程师培养,旨在为中国非通用语国际教育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入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介绍了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基础、创新性、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整合以及交流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应用型本科学校机械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基本上脱离企业,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优势,但很难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学习借鉴国外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弥补单一学校导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缺乏经验的缺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就目前国内产学研结合的现状而言,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导师应该承担企业科研项目,或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弥补工程硕士实际经验缺乏等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环节,其好坏直接影响着为社会输送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如何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河北联合大学经过不断探索,在“1+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中心资源、学科竞赛激励、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等,最终形成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国大型企业纷纷进驻中国,中国企业也越来越频繁地与外国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但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和教师应在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改革,以期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前提与基础,合作的出发点是满足企业的需求,合作的目标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指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各自承担角色与定位,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要发挥引导统筹作用,不要具体干预校企合作项目建设。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主要组织协调作用。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最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各种合作模式的共赢点和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对比欧美"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德国"FH"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基于校企合作的"2+6"实践教学改革,以湖南工程学院与德力西电气"企业+学校+学生"开展的联合培养"选择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例,对基于校企合作的"3+1"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职业道德作为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生综合素质的灵魂。立德树人,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校企双方应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创新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培养本科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为强化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一年三学期制"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与保障机制,实现了高校与企业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体化教学,为相关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其发展的必要途径。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关键在于二者在文化上的对接与融合。校企文化的对接不能否定校园文化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掩盖企业文化的主导优势,强化任何一方都会妨碍校企文化的通畅对接。文化的主体是人,校企文化对接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纽带作用,这对于校企文化的对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如何构建适应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学科产业之关联来自于学科的本体价值与本质属性。学科与产业的对接,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前提。校地对接、校企融合是学科产业对接的基本实现途径。开发完成基于企业生产技术创新需求的科研项目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核心与关键。服务于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制度保障,必须同时关注有关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和有关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校企联合在现代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效果及发展前景.方法: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与多家企业合作,通过企业赞助、技术支持等手段开展专业知识普及教育、数字化实验教学、操作技能大赛、前沿知识讲座、临床技能学习班、横向科研项目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完成各种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并在各种教学活动后,评估校企联合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校企联合教学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多样化和趣味化,特别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口腔医学教育,可以作为学校教学的辅助形式,提高口腔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结论:校企联合在口腔医学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职业学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企业的优势,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善自己的办学条件,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切实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服务企业、社会。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凉山州职业教育,对增强彝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发展职业教育是凉山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路 径。凉山州职业教育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专业设置不合理、校企合作不足、办学经费短缺、毕业生对口就业困难等。提出 了四点对策和建议:(1)基于职业分类细化专业方向细化;(2)结合区域优势,打造民族特色人文专业;(3)以政策手段引导企业 参与职业教育;(4)学时安排上要考虑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校企深度合作对学校与企业都将产生显著的效益。在实际运营中,企业方更多关注的是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的体现,这与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学校方有较大区别。在进行校企合作的绩效评价时,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单角度整体评价,还要考虑如何从多个角度对校企合作中的各个主体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在学校方选优选合作企业以及合作企业优化投入产出比等方面起到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难以真正建立起来,其主要问题在于产教“两张皮”分离现象突出,企业缺失主体意识,产教融合的利益机制尚未形成。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是推动高职教育模式改革、实现产教融合的根本出路,而这需要学校主动作为、政府推动落实、行业积极尽责、企业增强意识等多方努力。落实到具体的推进路径,建议把实施现代学徒制作为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把推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的融合作为办学改革的着力点,从而共同促进校企“双主体”模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正处于一个由粗放型向质量型过渡的瓶颈时期,由于学费高、引入教育资源落实差、就业难等原因影响其吸引力,从而限制其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是一个集办学理念、发展规划、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消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外部监管等在内的系统工程,以要加强其特色化办学和保障教育质量以增强其吸引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种理念。在民营企业十分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学生家庭背景大体相同,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家长创办企业。在家庭的影响下,这部分学生也有较强的创业意识。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既是客观需要,又有许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现阶段中国教育学界最热门的话题,各界都在从各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在现实中,各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方面普遍面临着问题,各所中专学校招收的学生素质普遍不高,毕业学生在社会上用人单住心目中反映也不好,如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是摆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从以下四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