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借助于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本文基于知识型企业员工间咨询关系构建了知识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网络模型,分析了知识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并基于实际的隐性知识转移网络结构,模拟分析了隐性知识增长速度与知识水平差异的演化规律,以及知识型企业员工的自学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能力对隐性知识增长速度和知识水平差异程度的影响。这为知识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际服务外包是一种发包企业主导的企业间知识整合机制,外包双方在这一整合机制中的地位和出发点存在差异。发包企业的交易动机、外包双方关系质量和接包企业吸收能力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是不同的。国际服务外包中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对接包企业常规性和创新性技术能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而隐性知识转移对接包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作用更大。接包企业应以国际服务外包中隐性知识转移为突破口,将从发包企业获取的"片断化"技术知识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能力。接包企业不应满足于常规性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应利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知识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转移,促进创新性技术能力的提升。不同类型的接包企业应立足自身吸收能力,结合发包企业交易动机、外包双方关系质量,选择利用知识转移实现技术能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IT外包中客户—承包商间的知识转移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知识转移过程和机理尚不明确。为揭示组织控制机制对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机理,构建了组织控制机制与知识转移的关系模型。模型将知识转移过程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内化3个阶段,研究组织间控制机制(合同灵活性、关系规范)和组织内控制机制(知识共享机制、知识整合机制)对知识转移过程的联合作用。以中国承接IT外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80家IT接包企业中的员工数据为样本,应用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合同灵活性和关系规范正向影响组织知识获取;知识获取与知识应用、知识应用与知识内化间均显著正相关。此外,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机制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明显,知识共享机制促进了知识应用,知识整合机制增强了知识内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要通过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提升知识的显性程度、构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的知识转移渠道体系、加强沟通与信任关系、加强组织学习以提升知识吸收能力等途径,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转移情境的知识转移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从知识接受者的心理层面将知识转移成本的概念界定为知识接收者自身感受到的知识接收、寻找、或者吸收的难度。其次,提出了在个人层次的知识转移中,知识的隐含性,知识距离,物理距离和职位距离以及信任是影响知识转移成本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文献分析及理论演绎得出知识隐含性、知识转移双方的物理距离或职位距离与知识转移成本成正相关关系,而转移双方的知识距离、接收方对转移方的信任则与知识转移成本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企业知识理论的研究视角,研究跨国并购中企业隐性知识有效转移的运行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并购双方良好的网络互动机制、健全的学习与创新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关系协调机制为隐性知识有效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而知识的隐默性与情境嵌入程度、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组织间文化相容性,以及转移渠道的多寡和通畅性等因素共同影响隐性知识的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7.
影响营销策划团队内员工间知识共享效率的因素有知识共享的主体因素、知识共享的客体因素、知识共享过程所处的团队环境因素以及共享过程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项目团队中成员的年龄、职位和学历等不同背景对知识共享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对知识共享效率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主体因素中的外在报酬预期变量,其次是内在报酬预期变量.  相似文献   

8.
从核心员工视角通过归纳、演绎方法,得到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方法,并提出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团队中实现共享的路径,即力求组织结构扁平化、倡导核心员工自我奉献精神、营造核心员工受尊重的团队氛围、加强企业各部门核心员工的交流学习,以期为制造企业中的核心员工知识管理,以及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路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师徒模式”是高校隐性知识转移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深入分析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德尔菲技术问卷调查专家意见,构建江苏省某高校师徒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成对比较矩阵,通过权重排序分析师徒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高校师徒间知识转移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概括高校图书馆员工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点,分析员工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机理,研究高校图书馆挖掘员工隐性知识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从如何科学认识、正确把握隐性知识,建立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交流的激励机制、组织环境、技术平台等方面论述了隐性知识的挖掘方法与价值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企业中由产品知识创造代理引起的创新决策权配置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深入分析产品知识体系和产品知识创造维度的基础上,研究了始于个人默会知识的组织知识创造机理; 在明确技术创新与产品知识创造的关系后,进一步探讨了组织知识创造的代理问题,并基于此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创新决策权位置的关系。研究认为:由于产品知识体系由核心知识、辅助知识和外围知识构成,产品知识创造既有改善产品核心知识或辅助知识的功能维度,又有将默会知识转换为形式知识的默会认知维度; 个人默会知识始于其为解决问题而检索相应知识所形成的知识集群,其基础是默会知识集群; 默会知识集群在个人优化产品功能的努力中不断默会地融合和重塑,最终形成作为SECI模型起点的默会知识; 产品知识创造是创新的离线决策阶段,由于默会知识难以转移、产品知识创造过程难以复制和转移,创新效率的高低与产品知识创造代理的组织层级位置密切相关; 有效率的技术创新应当考虑将创新决策权向知识主体或知识创造主体转移; 创新决策权转移的最佳位置取决于知识创造的代理成本及缺乏知识或知识创造下决策有效性所导致的成本之总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高新技术企业中隐性知识分享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论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从网络密度、中心性、结构洞等重要的网络结构维度进行探索,并选择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知识团队为研究对象,揭示隐性知识分享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对知识员工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构性限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隐性知识分享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建立有效的知识分享网络,使员工最大限度地贡献其积累的隐性知识,实现运用集体智慧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员工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的各环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现结合实践将员工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分成四个环节进行探讨,根据不同环节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善实务建议,从而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面对知识社会的来临,作为知识密集型机构的政府应是具备学习创新能力的服务型政府,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依赖于知识的有效共享和利用.迈克尔·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为政府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政府知识管理模式包括政府知识获取的“边实践边学习”模式、政府知识传播的“导师制”模式和政府知识共享的“知识网络”模式.政府知识管理的定位和表达,有利于将新知识高效地应用于政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实践,提高政府知识管理的效能和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知识创新和价值创造的源泉,隐性知识转移成为企业日益关注的焦点。以互惠性偏好环境为情境因素,构建了交互记忆系统与隐性知识转移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互惠性组织文化环境下,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隐性知识转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互惠性偏好有利于交互记忆系统的维护和隐性知识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核心员工的隐性知识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目前人们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视野偏窄。混沌理论是交叉学科理论中的一种,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运用混沌理论研究核心员工的隐性知识,从非线性混沌理论的视角探讨核心员工隐性知识的混沌特征,以及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途径,旨在为强化核心员工隐性知识的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特性的技术转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技术的知识本质研究入手,探讨技术转移的知识特性,提出实现技术能力转移提高转移绩效应具备的条件;隐性技术知识的有限转移和中国技术知识基础的薄弱,使得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只能停留在显性技术使用层面上,很难实现技术能力的创新和发展.提出应提升企业自身技术吸收整和能力,优化技术转移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